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杀人如麻的叛徒,却被曾国藩称为名将,可怜妻儿都死于非命

一个杀人如麻的叛徒,却被曾国藩称为名将,可怜妻儿都死于非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27 更新时间:2024/1/25 1:25:28

当然,在这次太平军的起义当中,清政府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其中,以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在此次作战中,就立下了汗马功劳。1860年,双方的战斗进入到了关键阶段,此时,曾国藩的大军,已经把太平军占领的军事重镇安庆团团围住。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这里是当时水路上的重要要塞,同时也是太平天国都城的西线屏障和重要的粮食供给站,因此只要拿下安庆,可以说太平天国就已经丧失半条命了。就因为如此,双方在这里进行了一年多的激烈攻防战。

当时,太平军方面负责镇守安庆的将领名叫叶芸来。在此之前,他本是英王陈玉成的部下,此时,陈玉成正在率兵攻打江南大营时,因此无暇增援安庆。不过在战斗初期,叶芸来凭借着坚固的城墙,井井有条地展开了防御。并且,他还安排了一名得力干将,率领一支军队扼守在安庆北门外的石垒上,这样便和安庆城形成了掎角之势。就这样,湘军对安庆城久攻不下。

既然强攻不下,湘军这边就考虑到用智谋来取胜了。曾国藩把目标,转移到了安庆北门外的石垒上。经过一番调查,得知在上面指挥的将领,名叫程学

程学启,是安徽桐城南乡人,家里面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世代靠种田为生。可是到程学启这里,从小便对种地不感兴趣,也不帮家里人干农活。至于说读书认字,那就更厌烦了。他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拿着棍棒,成天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久而久之,耍起枪棍来还真是有模有样。

1853年,程学启的家乡桐城一带,发生了严重的大旱,地里面颗粒无收,迫于无奈之下,人们只得选择逃荒。恰巧这个时候,太平军来到桐城附近,程学启就这样,跟着家乡的小伙伴,一起参加了太平军。在这批参军的人中,就包括了后来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加入太平军以后,凭借着小时候练习的本领,程学启在作战时表现的十分勇敢,每次作战都冲到最前面,就这样,屡次立功的程学启,一步步当上了太平军的将领。之后叶芸来镇守安庆时,叶芸来见他时本地人,打仗又有一套,就特意去笼络了一下他,还把将自己妻妹的女儿嫁给了他。当然,程学启也不负厚望。和叶芸来多次击退湘军的进攻。

曾国藩和他弟弟曾国荃打听到了程学启的消息后,便派人秘密调查了程学启的家庭情况。几日之后,一个名叫孙云锦的部将,说出了这样一条消息:程学启是个犟脾气,软硬不吃,可是此人却十分孝顺,对家中的老母亲特别好。

听完之后,曾氏兄弟一合计,便想到了胁迫其母亲去逼他投降的计谋。不过在此之前,曾国藩还详细调查了一些程学启的人品,得到的结论是:“学启爱钱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草。”不过就冲这一点,曾国藩便惊叹道:“此名将也”。就这样,湘军从老家,把程学启的母亲和儿子都胁迫过来,并声称:“学启不降,当诛尔亲子”。

在湘军的威迫之下,程学启的母亲打扮成了乞丐的样子,悄悄潜入了程学启的军营。母子见面,便抱头痛哭。同时,这也让程学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思来想后,程学启已经有了投降的意愿。

没想到,叶芸来对此早有防备。在听部下说到有妇人化妆成乞丐进入到程学启军营的时候,他便大惊失色,马上派人持着令箭,让程学启入城来见自己。此时程学启知道事情败露,索性拿着叶芸来的令箭,骗开了营门,带着老母亲直奔湘军大营而去。此外,他还带走了82名得力干将。

得知程学启叛逃以后,叶芸来十分生气,将程学启留在城中的妻儿全部杀掉。得知此事后的程学启十分恼怒,并立下誓言:“灭贼以报国家。”随后,程学启便献上了攻打安庆的计策。他带领着一部分精锐湘军,在安庆北门附近挖了地道,并且在地下埋上了地雷。伴随着爆炸声,城墙轰然倒塌。程学启身先士卒,带领着部队率先冲到城中,就这样,曾经让他坚守了一年多的安庆城又被自己亲手攻占了,而城中一万六千余人的太平军,也几乎全部战死

在占领安庆后,骨子里面就很爱财的程学启犯了老毛病,他让部下大肆劫掠城中财物,严重程度连曾国藩、曾国荃等人都看不下了,并指责说:“君亦降人也,奈何遽至于此!”

不过,尽管如此,事后曾氏兄弟也向朝廷大力举荐了他。就这样,程学启被授以从三品游击之职,赐带花翎。1863年,攻占了苏州的清军,俘虏了大批太平军将领,至于如何处置他们,李鸿章“踟躇三昼夜,不能决”。但在最后,程学启亲自操刀,诱杀了苏州八大降将和数百位将士。这也印证了程学启“杀人如麻”的事实。

我们常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程学启或许是一名出色的悍将,但绝不能算是一个英雄。他本人也是太平军出身的将领,面对曾经同甘共苦的兄弟,他居然大肆挥起屠刀,这一点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不过要是想想他无辜被杀死的妻儿,也让人可怜。这一点倒是和吴三桂,有些类似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灭亡就是个弥天谎言?李自成究竟做了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霞和李自成,李自成三个儿子结局,张悦楷版李自成

    有关崇祯的小金库有大量白银说法,最早是任过明朝的工部员外郎的赵士锦,据他回忆,北京城被攻破后当天,白银就被运到西安,银锭上刻着“万历”字样,也就是说皇家的内帑只用到万历年间,之后就没有用过。还有一个在翰林院当过官的杨士聪,他的描述也是有模有样,说金库里有白银3700万两,黄金1000多万两,里边的钱

  • 泼皮韩世忠的传奇人生: 打西夏,擒方腊,抗金军,娶名妓,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韩世忠,字良臣, 晚年崇佛,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北榆林市绥德县)人氏,南宋抗金名将,史家将他与岳飞、刘光世、张俊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出身贫寒,自幼习武,成人后膂力过人,能骑善射,性格粗犷,剽悍勇猛。青少年时期的韩世忠喜欢打架斗殴,却颇讲义气,不欺压良善,专打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的恶汉,

  • 曹雪芹对王熙凤是爱还是憎,在秦可卿的这段话里写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就像林黛玉在不同的读者心中有不同的形象一样,王熙凤也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她有手段、会说话,善于巴结领导,愿意揽权,还贪婪、恶毒,但同时也看风使舵,疼惜身边的人。那么曹公到底想把她定位成什么形象,真善美是谈不上,假恶丑也不全对,她也是一位立体的活生生的人,一句话也是难以概括,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认识。

  • 宝物藏心 武昌红巷美术馆 黑定一现即天价 宋代定窑黑釉玉壶春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瓷器中最美的器型,就不得不提以玉壶春瓶、梅瓶、赏瓶为首的“瓶中三宝”。它们可谓是器物美学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许多瓶类都是以这三种造型为母本延伸创作出的。其中,玉壶春的造型最为经典。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线更显女性的丰满与妩媚,所以不少藏家称其为“女性瓶”。玉壶春瓶尺寸较为矮小,“S”形的

  • 和珅生前哭求乾隆留保命遗旨,乾隆爽快答应,和珅临死才发现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死后和珅府归谁,和珅老婆喊和珅老爷,小月拦和珅的轿子告和珅

    和珅是大清国的大管家,其理财手段非一般人能比,雍正十三年的时间为乾隆皇帝积攒了五千多万两白银,为乾隆盛世的开创打下了基础,但是这五千两白银到了乾隆后期基本上花干净了,乾隆皇帝自称从来没有办过小气的事情,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发动战争都非常讲究排场,乾隆皇帝曾经仿照圣祖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每一次花钱如流水,

  • 浅谈:元末明初,高丽和明朝的关系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所率领的红巾军力量与元朝势不两立,作为元廷的外交盟友高丽,自然对朱元璋不会产生任何的好感与交往念头。不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随着元末明初天下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动,高丽对朱元璋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离奇曲折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明朝、高丽外交关

  • 雍正王朝中,此人谋略不输于邬先生和张廷玉,却成功骗过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中,此人谋略不输于邬先生和张廷玉,却成功骗过了康熙谋士有多重要,如果问出这个问题,最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也许就是刘备了,看看他在没有诸葛亮的时候,四处奔走毫无落脚的地方,就更不用说地盘了,而在获得了孔明这个能人之后,也就有了后面的蜀汉了,可见谋士的重要性了,而在雍正王朝中也会是隐藏着一个很重要

  • 这些都错了?从《满江红》看宋朝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像很多架空剧一样,这部电影虽然以宋金和议、岳家军和宰相秦桧的纠葛为大背景,但细节设计和历史确有着太多不符,小探君就和大家念叨念叨。《满江红》剧照01《满江红》中的主角大多是兵,我们就从说宋朝的兵制开始说起。北宋实行募兵制,也就是说,军队由强征变为招募,由自备资装变为国家供给制。也就是说,片中形制

  • 大清灭亡后,上百万军队上哪儿去了?其中有一支军队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支:八旗军八旗军从清朝开国到灭亡一直保持在二十万人左右,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八旗军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早在康熙平三藩时八旗军就已经腐化堕落的不成样子,被吴三桂打的丢盔弃甲,如果不是绿营兵,只靠八旗军清王朝早就被灭了,清朝末年的八旗军更是上马拉不开弓,下马只知道吃喝玩乐,提笼架鸟,天天以琢磨吃的

  • 辛弃疾,一个被词史耽误了的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字幼安,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但是,辛弃疾却还是一个被词史耽误的军事家。 生于金国的辛弃疾,却一直有着报国的情怀。少年时期的他,就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兵器,十分威猛。公元1161年,金人发兵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