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两千年前,
曾经在华夏大地上,
有一个近800年的文明古国,
尚武勇创,浪漫高古,
写下了灿烂辉煌瑰丽华章!
[var1]
这个传奇的国度,
曾经是世界第一大国,
在中国历史,书写着"N"个第一
第一段长城
第一个县
第一枝毛笔。。。
在这充满湿润而朝气的楚国大地上,
它不仅是华夏版图上文化最璀璨的诸侯国,
也曾经攀登上了全世界文明最高峰!
[var1]
楚国方城
它是楚国,伟大而悲壮的王朝!
如今早已灰飞烟灭,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穿越历史深处,它的风神、华彩、神秘、巫力、深邃、广博。。。
撩起多少追古情思。。。
[var1]
"楚",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楚国,论起先祖,
在殷商时代就开始,子民们在部落首领鬻(yu)熊的带领下,
开始从中原新郑这地方被迫迁徙,因为他们不是殷代商王王族血统,
所以作为分支,注定被排挤和驱逐,漂泊是他们的唯一路径。
他们筚路蓝缕,开始一路南下,寻求生存之路,
翻山越岭,历经坎坷,来到丹阳地方停留下来,
此地蛮荒,荆条丛生,野草纵横,溪流交杂,
但是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
馈赠并收留了来自中原的落魄流浪部落,
于是,他们自立国号,名曰"楚"。
[var1]
鬻熊(楚国先祖)
鬻熊和子民们开始立足于此,勤耕垦荒,
向当地土著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学习耕种劳作经验,
自立自强,但作为华夏族一支部落,
骨子里还是有朝一日回归中原出生老地方,发扬先祖之光,
可是面对殷商的敌视和打击,在南蛮之地刚站住脚跟的楚国,
实力单薄,无力抗衡!
机会还是来了,商纣暴虐无道,所属部落不堪忍受,
周文王派使者联系鬻熊,希望他能带军协助抗纣。
鬻熊毫无犹豫答应了,不顾年迈,披挂出征,
和周文王一起南征北讨,直至灭了商朝。
只可惜鬻熊这位楚国先祖,不幸战死疆场!
后来熊绎即位,先父尽管战功赫赫,
但在周朝分封大会上,却颗粒无收。
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周朝政治体制下,
而地位低下的南方小国楚只能做陪衬,充当看客,
到最后,周朝为了念及楚国战功,
同时也是搞好诸侯国平衡,仅仅给楚国分个爵位而已!
楚国,作为南方蛮夷,不为周朝中原朝廷政治高层所待见,
在歧视和高压下,楚人觉醒了:
他们知道,如果自身不强大,是得不到四夷八方尊重的,
恢复中原应有地位,靠自己争取!
[var1]
熊绎
向上吧,我的楚国
为了先烈的梦想,强国使命的驱使,
到了楚成王这一代,开始蓄势待发,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精良,往往是制胜的法宝。
而那时青铜的战略资源掌握在随国手中,
要富国强军,必先拿下随国,夺取铜绿山。
强悍的楚武王历经三次伐随,最后一次与随交战中,
战死沙场,最后成功占领随国!
并随之改权为县,县的出现,
标志着楚国政治体制走向成熟,
在中国政治史上意义非凡!
[var1]
进取的楚武王
拥有青铜矿藏,楚国开采、冶炼、熔铸制造技术突飞猛进,
国势大增!武器的精锐,为楚国的尚武精神注入全新载体。
来到南方后楚国,因看不惯周王朝的冷遇和嘲讽,
自熊渠当政后,不行周礼,拒绝朝拜。
周昭王于是率六军大举进攻楚国,此次南征,
因楚军使用游击战术,诱敌深入,迫使周朝部队疲于奔命,
最后周昭王也在乱战中死去!
楚威于是在中原诸侯国之中掀起波澜!
为推进强国战略,楚国疯狂展示武力,开始征服并秀肌肉:
公元前688年,楚军一路沿着武当山东侧北上,直插南阳盆地,
攻占权国、罗国、邓国、绞国、和申国,
直指大别山,消灭了中原南端的息国,并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
势力范围扩展到今天川东、湖北、安徽等地。
[var1]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连环征讨,把中原诸侯国惊呆了,
而中原那些老牌诸侯国也开始步入春秋争霸时期,
最开始是其齐桓公,依靠管仲的辅佐及其"北杏之盟",
威望大增,率先成为霸主。
后率六国之军声讨楚国,通过"昭陵会盟"迫使楚国遵行周礼而后收兵!
后来宋襄公也率军与楚国交战,泓水之战,宋大败,宋襄公为此毙命!
接着晋国在北部崛起,打着南楚不听王命为由,联合多国进攻楚国,
"城濮之战"由此拉开序幕,由于晋文公使诈,智取楚军,致使声威大振!
也随后称霸!成王争霸的梦想因战事受挫由此耽搁!
[var1]
城濮之战(晋楚争霸)
光荣与梦想
楚国的历史或许在等一个人出现,
这个人,就是
后来称霸的楚国伟大君主-楚庄王。
就是他,成王的孙子,把楚国的威望带到历史最高点!
在他手上,接过先祖之棒,完成了霸业!
[var1]
登位的前三年,他似乎不思进取,吃喝玩乐,歌舞升平,
弄的大臣们一头雾水,在无数劝诫声中,他置若罔闻!
还记得"不平则已,一鸣惊人"的成语吗,
说的就是年轻的楚庄王,他要做蛰伏而后一飞冲天的凤凰!
这只凤凰,后来成了楚国崇尚的精神图腾!
[var1]
他的韬光养晦,避开了当时楚国权贵的觊觎,
谋略在胸的他,要开始走上称霸之路了,
他的雄心,建立在楚国丰盈的国库、富饶的物产,精良的武器兵马。。
[var1]
楚庄王(春秋霸主)
于是,挥戈直上,灭掉庸国,他似乎意犹未尽,
顺便率军来到当时周朝的国都洛邑,
他未马上攻城,而是在其城郊检阅部队,声势震天!
周朝天子慌了,忙派德高望重公孙满出城议和,下面一问一答颇有意思:
楚庄王问:我听说周朝宫中有九只大鼎,不知道有多重?
(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想知道周朝还有多少实力维持共主的地位)
公孙满回答说:那几只巨鼎体量太大,无法称量。
(言下之意就是说周朝王权天下无二,并非人臣权利可比拟)
楚庄王显然对公孙满的含糊回答显然不满,
他补充一句:"如果把楚国折戟的铜钩折下来,就足够铸成九鼎!"
公孙满回答后来成为春秋史上最为著名言论之一。
他的回答是:要获取天下统治权力,在德不在鼎!
楚庄王幡然醒悟,他深知
一个国家一味炫耀武力只是最低等级作派,
只有国之文化、道德、礼仪等所谓等软实力上升以后,
大国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认可和尊敬!
[var1]
楚庄王与公孙满论道
退兵回朝,楚庄王显示出未来霸主的英明作为:
拜孙叔敖为相,大力整治吏治改革,推行法令和宣扬周朝文化礼仪,
在政治文化革新上走在华夏文明的前列,
并讲究武德,指出"止戈为武"才是真正的武功之举!
在先后讨伐郑国,平定陈国之乱及晋楚之战中,
以礼待兵,收获声誉,就连孔子也慕名拜访楚庄王。
楚庄王由此一改南方之国蛮夷形象,
成功跻身中原政治文化圈,
千秋霸业终于完成!
[var1]
重挫之后,浴火重生,楚文明古国迎来世界之巅
气质蜕变的楚国,在楚庄王死后,光芒褪尽!
之后楚共王、灵王、平王,却奢靡成风,大兴土木,
内部却贵族内争、公卿间倾轧,腐败不堪!
尤其是灵王时营造的章华台,更是纵乐淫乐的行宫,
起初先祖的进取和责任使命挥之即去,
仅仅留下带"楚"字号的楚宫、楚歌、楚舞、楚服、楚乐。
以及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和漆物,风靡一时,成为天下各国追求的潮流。
[var1]
楚国陷入透支和内耗的边缘,
随着出现一波楚臣出走别国潮,特别是巫臣和伍子胥离楚赴吴,
转而精心辅佐楚国东部吴国,吴国由此国力大增。
在国际形势上,楚国处于西北的晋国和东部新贵吴国的东西夹击,
应付无力,国运堪忧!
要么被灭,要不新生,楚国如何选择?
最不愿意的场景出现了,东部强大的吴国开始作乱,
举兵进犯楚国,并攻陷郢都,楚国亡国亟待眼前。
生死关头,西北的秦国从战略考量,不想吴国吞楚独大,
他们出兵斡旋,吴国只好退兵。
[var1]
吴国攻陷楚都
战后满目疮痍楚国,又开始重新建国,
后续者将国都移到纪南城(载郢),期待重振旗鼓。
浴火凤凰能否惊艳呢?
历史车轮进入楚昭王、楚惠王时代,
曾经高傲不可一世的楚国开始反思,检讨,
好在楚国的文化厚积薄发,在这片土地孕育了老庄哲学,
天道和霸业兼容,武力与怀柔并重,
深厚的文化力量滋养下,让他们前进步骤缓下来,做到进退自如,
在近百年的休养生息中,找到了自我修复和纠错机会!
[var1]
楚昭王
特别是到了宣王和威王阶段,
这四位伟大的君主,励精图治,勤政有为,
东边击败越国和齐国,先后灭了蔡国、杞国,
西边扩张到巴国和蜀国。
并打通南方丝绸之路,这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早400年,
恰逢欧洲亚历山大帝国瓦解,
[var1]
楚国南方丝绸之路路线图
楚国迎来历史最高峰,国运昌盛,
以绝对实力和恢弘气象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东方楚文明最高光的时刻降临了!
[var1]
楚国的没落和灭亡
进入战国时代,群雄逐鹿,
楚国的封君制出现隐患,贵族集团为此互相争斗,
弊端积习,风雨飘摇,
当时有名有姓就有60多个封君,架空了楚王政权。
即便魏国名将吴起,入楚为令尹,协助楚悼王强力变革,
削弱贵族势力,推行吏治,意欲重振雄风,但有一定的效果。
但随着悼王病逝,强人吴起被杀,楚国又出现贵族纷争局面。
[var1]
吴起被射杀
到了楚肃王和楚怀王时代,
封君的势力更是达到惊人膨胀,政治体制守旧而僵化。
病入膏肓的楚国,即便卓识而耿介的屈原的登场,
注定也是悲剧收尾。
楚怀王时候,屈原为左徒,辅佐怀王研究政事,
拟定法令,协助外交,深得怀王信任。
后续屈原主张改革,选拔人才,变法图强,
在对外策略上,联合齐、魏、赵等国共同抗秦。
楚国有了复兴迹象。
[var1]
无奈朝中贵族势力错综复杂,奸臣当道,
朝中的靳尚、郑袖等一帮人却唱反调,
在楚怀王面前搬弄是非,陷害屈子,
致使屈原贬为三闾大夫,不让参与政事!
被彻底疏远的屈子,远离了楚都,
步入漂泊的生涯。
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上下政令贯通极为彻底,
并大力推行法治立国战略,不断招揽人才为国效用,
在军事上以军功实用主义为基准,
虎狼之师,正蓄势待发,时刻准备着问鼎中原野心!
秦国所有的努力,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灭掉楚国这个最强大的对手!
[var1]
到了秦昭王即位,在外交策略上开始动用怀柔政策,
迷惑楚国,又是送礼又是下嫁女儿,假装交好楚国。
这下好了,原本和齐、魏、韩等国订了"合纵"盟约,
被自己私自推翻了。
公元前304年,齐、韩、魏三国联合进攻楚国,大破楚军。
楚怀王大乱,无法只好让太子横到秦国做人质,请求秦国增援。
秦国于是就摆摆姿态,象征性出了兵,其它三国随之退兵。
但随后秦国以多种借口,联合齐、韩、魏国,大举犯楚。
次年又单独进攻楚国,杀了楚军二万,攻掠了楚国襄陵等城池。
[var1]
有次秦国邀请楚怀王到秦国武关相会和谈,内容是归还占楚之地云云!
但最终忠厚的楚怀王还是赴约了,
待楚怀王一到秦国,便被秦软禁起来了,关禁三年多,
被囚禁的怀王,又气又恨,秦国逼他割地换回楚国,
但怀王最后骨头还硬,宁死不屈,郁终秦国后被送回楚国安葬!
[var1]
楚怀王蒙难
屈原听到此消息,悲愤交加,
既为楚怀王昏庸无能遭囚而死而悲痛,
又为秦国背信弃义而愤慨,
不抒不快,于是《招魂》面世!
怀王一死,太子横当政,即为楚顷襄王,这位楚王更是无所作为,
整天和靳尚这班人打得火热,吃喝玩乐。
贪得无厌的秦国趁机犯兵于楚,又杀害楚军五万人,还夺走十五座城池!
[var1]
可是秦国还是蓄力步步进逼,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带兵攻打楚国,
占领了楚国的郢都,楚顷襄王逃到陈城,
楚国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彻底绝望,这个名望忠臣,
就这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抱石投进汨罗江自杀,
这年他六十二岁!
但不朽的楚辞经典《离骚》却流传了下来!
[var1]
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
聚集了东境的十多万兵力,
成功收复之前被攻陷的十五座城池,
以此来抵御秦国。
前263年,楚考烈王继位,任用春申君为令尹,
春申君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
又领兵灭鲁国,楚国一度复兴。
[var1]
但前241年,春申君组织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合纵,
但被秦军所败,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
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
春申君门客李园发动政变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
[var1]
楚国最后都城寿郢
秦王政亲政后,前223年,秦国王翦60万大军进攻楚国最后的都城寿郢,
虽然荆楚军民齐力抗之,战况惨烈,横尸遍野。
[var1]
秦将王翦
尽管一代名将项燕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无奈强秦压境,
寡不敌众,挥剑自杀!秦军蜂拥入寿郢,
最后一位楚国君主负刍被装进囚车,送往秦国!
[var1]
楚国末王负刍
他离开那天,漫天风雪,覆满楚都,
似乎上天以这种方式昭示着大楚悲凉走向结束。
看着自己一步一步离开自己王宫,一寸江河一寸血,
囚车缓缓地载着他,
告别自己国家和人民依存的土地,
痛彻心扉,无法呼吸!
[var1]
待到了秦国之都,面对秦王,
却拜跪行使臣子之礼之时。
八百年的古国,
灿烂的楚文明,
彻底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