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杀魏忠贤的惨重后果

崇祯杀魏忠贤的惨重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4/1/19 10:56:11

崇祯自缢处

在正史中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18岁继位,他继位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诛杀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

据记载,天皇帝去世后,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当时还是信朱由检第一天进宫继承大统的时候,他的嫂子也就是天启皇帝的皇后就提醒他,进宫后不能吃任东西,连水也不能喝,免得被下毒。

这说明崇祯皇帝刚继位的时候,皇宫内确实非常险恶,连他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所以他上台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霹雳手段,迅速剪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并且因为这件事儿,他在朝中声望大增,有了英明果断的美誉,许多大臣和民间老百姓都以为,这是一个英明的皇帝。

但仅仅就过了十七年,大明帝国轰然倒塌,崇祯皇帝也不得不在煤山上吊。历史以非常戏剧性的结局论证了一个事实,崇祯皇帝确实不是一个好皇帝,和英明神武根本沾不上边,而是一个非常混账的皇帝。

他犯的错误当然很多。我曾经读过一篇章,国内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名字我就不说了,怕是敏感词。)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他认为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是他犯的第一个致命性错误。帝国灭亡的导火索就是这样点燃的。诛杀魏忠贤集团直接导致了朝廷的财政困难。

在天启皇帝的时候,天启皇帝本来就不是一个好皇帝,自己吃喝玩乐、胡作非为,但就是因为信任魏忠贤,把帝国的政事都委托给魏忠贤处理。结果帝国虽然也有小问题,但都被魏忠贤一番神操作,统统扑灭。至少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出现危机四伏的情况,帝国的运转是基本上正常的。

根本原因就是魏忠贤集团以霹雳手段,利用东厂和西厂特务机构控制了国家的权力,形成了和文官集团的对抗,并且全面压制住了文官集团。

最重要的一点是魏忠贤垄断了帝国的财政权,他利用在各地派驻矿监、税监,实际上帝国的税收大头都被收归中央,牢牢的被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上。

帝国的中央政府手里有了银子,所以该养兵养兵,该买器械买器械。在东北可以和后金展开对攻,可以打持久战。国内即使有星星点点的农民起义,也能够迅速镇压,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

魏忠贤伏法后,宦官集团土崩瓦解,朝廷的实际大权落在文官手里,以东林党为代表的东南财阀,在舆论上和具体的行政操作中都对政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由于东林党得势,宦官集团全部被打压,皇帝在和文官集团的对抗中就明显占据下风,中央财政也失去了造血能力,东南部富庶地区的税源基本被东南财阀垄断。朝廷每年的税收不是流进了中央政府的腰包,而是流进了各大利益集团的腰包。

这就导致中央政府越来越穷,财政枯竭,养不起兵,买不起器械,无法整顿帝国的军备,无法对各地出现的农民起义进行有效镇压。

由于财政枯竭,导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层层加码,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极大地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事实上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顿成不可收拾之势。

后金也一天天做大,对明朝的存在构成了挑战。最终在后金和农民起义这两股力量的绞杀之下,明帝国轰然倒塌,终于出现崩盘之势。

后来一切事情的起点就是从诛杀魏忠贤开始的。所以魏忠贤的死是一个转折点,他的死亡掀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

如果崇祯当年像他哥哥一样信任魏忠贤,说不定明朝还可以苟延残喘几十年。这个说法可能会颠覆许多人过去的认知,但可能是更接近事实真相的一种说法。

在这一点上来说,魏忠贤不仅不是十恶不赦,而且成了大明帝国的中流砥柱。魏忠贤的死也让大明帝国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摔了一跤,大臣都不敢扶,只有他敢去扶,扶完后从此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一次南巡,准备走的时候,从船上走到岸上的木板,由于当时刚刚下过雨,道路非常泥泞湿滑,乾隆在上船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跌倒了。乾隆摔跤跌倒,很多人大臣都不敢扶,因为他们上去扶,就等于看乾隆的笑话了,所以他们只能跪着等乾隆自己站起来。有时候,脑子想的少也是件好事,当时的巡检李世杰二话没说,李世杰

  • 崇祯登基,轻松诛杀魏忠贤的背后,有失智之虑,也有一流权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从庙堂权力格局这个宏观角度看的,但从微观的、具体的人的角度,崇祯诛杀魏忠贤也是一出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朝堂大戏。关于崇祯应不应该诛杀魏忠贤,历来有争议,很多人说崇祯是藩王出身,未接受过严格的帝王教育,不懂得运用帝王术,一朝将魏忠贤诛杀后,造成了文官集团一支独大的局面,纵使自己再励精图治,

  • 清朝的宁古塔有多可怕 官员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清政府设立在盛京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清朝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驻地,这么一所国防重镇,为何让朝廷官员闻之色变呢?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宁古塔常年冰封,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会在半路上被虎狼恶兽吃掉,或者晕倒了被

  • 10名倭寇竟敢攻打南京!还把明朝将领打死,明军孱弱背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令国人深恶痛绝的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其实,日本早在明朝时期就对中国虎视眈眈。明代嘉靖期间,是倭寇最横行霸道的时期。他们就像是话本里的海盗,令沿海百姓闻风丧胆。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让整个朝廷都束手无策的“海盗”们,应该是数量庞大成群结队的。但其实,嘉靖年间的这些倭寇只有七十人

  • 老妇拿出清朝金钗 上面刻了5个字 价值1000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晚清三大刻铜名人,清朝的一块石碑能卖多少钱,博物馆藏十二金钗图片

    说到这枚金钗,它的主人是一个普通人,她的祖辈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或者富贵人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金钗的主人陈菊英在经济上遇到了一点问题,她迫于无奈,便拿出这枚金钗,让儿子将金钗卖了缓解一下经济危机。他的儿子立马在四处找卖家,然后引来了一些古玩商家,就连天津文物部门也前来造访,而专家在看到这枚金钗后,

  • 为什么宋孝宗的“隆兴北伐”会归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宗隆兴北伐,宋孝宗为什么没北伐,隆兴北伐真实照片

    当然,隆兴北伐的结局是以南宋失败为告终。那么,为什么这次北伐会失败?1、气势如虹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夏季,宋高宗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宣布禅位给太子,同时宋高宗升格为太上皇。太子继位后,便是历史上的宋孝宗。宋孝宗登基以后,对高宗朝廷时代的一系列主张做出了修订:之前高宗朝廷奉行和金朝和

  • 清代乾隆的12位绝色后妃的真实画像,各个貌美如花,乾隆艳福不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原配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高贵,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富察皇后与乾隆鹣鲽情深,乾隆帝即位后就封为皇后。二、慧贤皇贵妃高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封贵妃。三、纯妃纯惠皇贵妃苏氏,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月二十一日,苏召南之女。纯惠

  • 名角刘喜奎被袁世凯看上,刘喜奎:不嫁袁家一人,除非我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致远号有超过200多名的官兵光荣殉国。但是有7名船员获救。其中机轮修理工刘义文就是其中之一。刘义文精通水性,在船体沉没后拼命往外游,幸运地被海水冲到了岸边。在那个年代战败的人容易被人指指点点,他只能隐姓埋名,默默地为生活奔波,后来他的女儿却多次被各路军阀骚扰,这是为何?大难不死的刘

  • 朱元璋的第八子谭王朱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朱梓十六岁时就藩于长沙,正妃是前军都督佥事于显的女儿。朱梓二十一岁时与王妃在家中自焚,没有谥号,是朱元璋去世的第二个儿子。关于朱梓自焚的原因有这样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根据《明史》的记载,朱梓自焚是受胡惟庸案的影响。洪武二十三年,朱梓的岳父于显因牵涉胡惟庸案被诛,朱梓忐忑不安。朱元璋听说后派使者去长

  • 李鸿章签马关条约时放了狠话,让日本人集体沉默,如今都实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李鸿章为了国家,他也做出过很多的努力。他非常爱国,而且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也不是李鸿章决定的。从名义上看来,确实是李鸿章把土地割让给了列强,因此老百姓埋怨李鸿章也是很正常的。他们将这些罪责全部都归咎在李鸿章身上,可是李鸿章只是大臣,他这么做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命令,这并不是李鸿章个人意愿。他只是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