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时期,为何普遍出现了结义亲现象?都是为了利益

五代十国时期,为何普遍出现了结义亲现象?都是为了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24 更新时间:2024/1/17 2:33:09

义亲,就是和原本没有亲属关系的人通过某些方式结成形式上的一种亲属关系,是古人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五代十国时期,结义亲的现象十分普遍,义亲的种类、结义亲的方式等也多种多样,关于这一时期的义亲现象,有很多可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义亲现象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格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五代十国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很多问题,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头绪的。譬如义亲现象,就可以从很多方面梳理出其原貌和背后的原因。

和对自己有利的人用以父母名义收养子女、结拜兄弟等方式结义亲

相较于其他时期,五代十国时常见的结义亲种类十分丰富,共有八种之多:养父子、养父女、养母子、养母女、义兄弟、义叔侄、义叔侄女、义甥舅。

前四种,我们可以概括为是以父母名义收养子女,不过在收养儿子和女儿的原因上,区别很大。无论养父还是养母,收养儿子的理由都比收养女儿复杂得多,而他们收养女儿,通常只有几种很平常的理由。

有些女儿主动结义亲的,是因为养父母曾经对其有恩,女子不知该如何报答,干脆就认恩人作养父或养母,日后为供养养父母出一份心力。有些是出于某些原因需要抬高女子的身份,所以会有高门大户的养父母出面认下这个养女。

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一种在平民中极为常见的原因:战乱时遗留下的孤女,会被好心人带回去领养。

收养儿子时,由于古代男女的地位和身份差异,往往理由会更加复杂。首先就是男性的继承权使得很多无子的养父会选择过继或认养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财产,这也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其次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社交机会,所以男性攀附一些权贵的机会也更多。不少想要走捷径的男子,都会主动寻找有权势的人认作养父母,以此来获得向上进阶的机会。而养父母愿意和这些养子结义亲,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喜爱,另一方面也是看好他们的才能。

收养儿子时最复杂的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某些目的而结的义亲,这个目的可能是养父母想要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可能是出于某些政治原因,比如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认后汉太后为母。

年纪相差较小的同辈之间,不大方便用这种方式来结义亲,通常都是采取义兄弟的形式结义亲。五代十国时的义兄弟,不同于桃园结义式的义兄弟,他们之间的感情十分淡薄,结义亲大多是出于互相利用的心理。

有些晚辈在和长辈结义亲时,并不想抛弃自己原本的姓氏,所以除了以父母名义收养子女外,很多权贵也会采用义叔侄、义叔侄女、义甥舅这样的关系结义亲。其中义甥舅稍微特殊一些,一般都是长辈与晚辈的母亲同姓时使用。

不管是如何结义亲,五代十国的人在选择结义亲的对象时,大多都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人。对于强势一方而言,对方最好能为自己所用;对于弱势一方而言,对方最好能拉自己平步青云,说白了,都是利益交换的结果。

结义亲会采用签订契约、诏书等方式且此时的义亲有很多特殊之处

五代十国时期的人在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对自身安危十分在意,对外界的环境和人并不信任,所以结义亲大多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这并不难理解。这些人结义亲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复杂和简单两种类型。

复杂的结义亲方式,需要经办一些既定的手续和流程:签订记载了结义亲的成员、内容和背弃契约的惩罚的契约。这种比较正式的契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养子契,另一种就是义兄弟之间的契约。

养子契自然就是针对父母收养子女时签订的契约,这两种契约有一个共同点:签订契约的双方,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不会太大。双方结义亲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强联合。

还有一种复杂的结义亲方式,是专属于皇帝或统治者的方式:通过诏书结义亲。诏书,一般指圣旨,是皇帝的专属。五代十国时期,皇帝的地位并不稳固,国与国之间也需要互相扶持,这都需要皇帝或实际上的统治者做些事情来维持统治。

皇帝或实际上的统治者,可能会通过诏书的方式和他国统治者结义亲,也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和其他人结义亲,但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是不变的。

简单的结义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行动;另一种是更简单的口头形式。

行动上的结义亲方式,主要是举行特定的仪式,这是一种常见于武人之间的结义亲方式。这或许是武人更注重这种仪式感的缘故,同时举行仪式也可以给武人间提供一个商谈条件的时机,方便武人间进行条件上的拉扯。

不过这种利益性质更强的行动上的结义亲方式带来的义亲关系,一旦遇到利益冲突,往往会崩溃得非常迅速。

更简单的口头形式结义亲,就是只改变一个口头称谓,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结义亲形式。毕竟五代十国时期的结义亲,大多是追求利益的手段,结义亲不过是双方结为同盟的一种象征而已,只要同盟已经达成,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也就不重要了。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严重,民众为求自保基本都会拉帮结派地到处和自己认为未来可能有用的人结义亲,所以这一时期的结义亲现象相比其他时期,范围广得多,类型更加丰富,涉及面也大得多。

但这些义亲关系结合得太过随意,只看重利益使得这些义亲关系太过脆弱,这也是和其他时期十分不同的一点。从结义亲这个行为的开始就不难看出这些关系的不稳定性,那么一旦遇到利益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时,关系破裂也就成了必然。

结义亲背后是少数民族伦理观念、唐后期结义亲风气、利益等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结义亲现象广泛出现的背后,不只是社会混乱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

东汉时期开始,大量少数民族内迁进入中原,对中原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少数民族的伦理观念,也渗透到了中原人之中。生活在游牧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他们的伦理观念通常是屈服于求生欲望的。

为了活下去,少数民族更崇尚力量,追求弱肉强食的生存机制,他们通过结义亲的方式集聚力量,将有能力的人都收拢到自己的阵营中。不过一旦遇到困难,这些结来的义亲也随时都可能成为他们牺牲的对象。

鉴于少数民族的第一目标是生存下去,所以在少数民族的伦理观念中,结义亲和中原人所认为的“亲戚”并不是一个概念。即便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是可以为了生存利用和出卖的,更何况这种同盟式的义亲。

唐朝时少数民族内迁进入中原后,统治者采取的是同等待遇,对少数民族多有照顾,这给了少数民族融入中原的机会,也给了少数民族伦理观念影响中原的机会。

在少数民族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五代十国时期的结义亲越来越重利益轻情义,这些义亲关系也越来越不堪一击。

唐朝时期,尤其是唐后期,宫廷中存在着大量的结义亲现象,这也给五代十国时期的结义亲现象带来了很大影响。比如著名的杨贵妃杨玉环,和叛臣安禄山之间,就有养母子的义亲关系,这在很多影视剧中也多有体现。

从唐朝遗留下来的结义亲风气,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风行,特别是中央失去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能力后,地方上为求自保,很多地方势力也开始通过结义亲的方式报团取暖。

到了五代十国时,帝宗室内也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或自保而开始结义亲,这种行为给下面的普通民众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帝王宗室的引领下,结义亲现象开始普及。

还有一个促使结义亲现象广泛产生的原因,就是法律约束力的严重下降。五代十国的政治混乱,导致法律朝令夕改的现象十分严重,政权不稳的统治者根本无力大力推行法律的严格执行。

没有执行法律的严苛力量,法律的约束力自然也就下降了。法律的约束力下降,使得民众的自保意识更强烈,自然也就更倾向于结义亲报团自保。

五代十国的义亲现象范围广泛且十分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要想彻底研究清楚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探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宋一共九位皇帝,三个人名字读音相同,是没文化的原因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看下刘宋王朝九位皇帝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刘宋九位帝王关系图第一代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二代皇帝: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第三代皇帝:刘邵、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第四代皇帝:前废帝刘子业、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宋武帝刘裕与孙子宋明帝刘彧及曾孙后废帝刘昱三个人名字是同音的

  • 楚国拥甲百万,却被秦国痛揍百年并亡国,华而不实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版图很大为什么打不过秦国,秦国帮楚国复国,秦国和楚国的最后一次大战

    [var1]楚国也成为荆楚,是先秦时期在长江流域的一个诸侯国,在建国之初出现鄀国盗牛祭祀一事,也是间接性的证明了在建国之初的贫弱现象,但是随后却开始了“筚[bì]路蓝缕”的艰难创业之路,一开始居住在丹阳,而且还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随着慢慢地发展便再次立足并慢慢向南方推进,最后发展成一个“称霸”南方的

  • 古代最令人费解的刑罚,上官婉儿犯罪受刑后,百姓跟着“自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公主被16种最可怕的刑罚惩罚,上官婉儿最严重的刑罚,古代最温柔的刑罚是哪几个

    古代最令人费解的刑罚,上官婉儿犯罪受刑后,百姓跟着“自残”?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论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有治国平天下的方法的。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没有设立一定的规章律法制度的话,是没有办法约束好每个百姓的行为的。这就得说到古代那些令人非常令人心惊胆战的刑罚惩戒制度了,比如说砍

  • 死在此人手中的三国名将高达8位,魏国6位,蜀国2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三国时期吴国有这样一位小人物,名字叫做马忠,他是东吴一个不起眼的小将,记载不多,篇幅不大,但是只要此人一出场,必有名将陨落,被称为三国第一狙击手,名将终结者,虽然人物地位无足轻重,却让魏蜀两国吃尽了苦头,两国死在他的手中名将高达8位。马忠vs乐进乐进身为魏国“五子良将”之一,身手实在了

  • 五胡乱华的锅,该曹家背还是司马家背?世人自有公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权倾朝野之前也是需要战战兢兢的装孙子的,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连续三代的君主都没能熬死司马懿,却引得对方篡夺了曹家的江山。但看剧的各位都知道,其实曹家的江山还是有一段时间的希望的,若是剧中的曹睿不那么乱来,或许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在真实的历史上,曹睿也的确以自身的能力,压的司马懿死死不敢动弹,一

  • 苏秦是如何说服六国君主,促成六国合盟,为自己谋得N重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秦最有名的一句话,苏秦背剑女犯图片,苏秦洛阳二亩地佩六国相印出处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史记记载,苏秦先是去当时的大国秦国,推荐他的连横术,但是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不接受苏秦建议,并不是秦惠王不想当霸主,原因是他觉得时机不成熟,而且秦惠王极度讨厌说客。(苏秦去秦国推荐他的连横术时,商鞅刚刚被处死不久。)苏秦看秦国不接受他的连横

  • 长平之战中,赵括被白起围困长达46天,五国和赵国为何不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方面,也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

  • 五胡十六国中最残忍的暴君,杀死儿子儿媳,让26人合葬一口棺材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程遐退下去以后,将此事告诉了徐光,徐光说:“中山王经常切齿痛恨你我两人,恐怕将来非但要危害国家,还会危害咱们的家族啊。”于是改天,徐光也悄悄地向石勒进言,说:“中山王借着陛下的威势,攻无不克,因此天下人都说他的英勇仅次于陛下。而且他天性不仁,见利忘义,父子全都占据很高的权位,势力超过了王室,他们内心

  • 长平之役,秦军胜于白起之功?赵括无能?其实背后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影视作品中的“武安君”白起我们先从秦国说起,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这里有战国时期农耕条件最好的土壤,是秦国实现农业强国的根本。统一战争前85年,秦军攻取巴蜀。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修成之后,灌溉了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关中、巴蜀作为秦国的两大粮仓就此建成。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人生活中只有两件大事

  • 长孙皇后难产将死,唐太宗大怒,不报此仇,名字倒着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长孙皇后结局,怎么评价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死李世民为啥没有再立后

    皇后产前虚弱,什么都吃不下,唐太宗急得团团转! 御膳房绞尽脑汁,早晨端去“清蒸鹌鹑蛋”,皇后只抿了一口;中午摆上“红烧鲜鲤鱼”,皇后一闻竟要吐……魏征得知,带了道佳肴,请皇后品尝。皇后一看,这哪里是佳肴,分明是一只“金碗”。她瞬间来了精神,捧起来仔细端详,竟有一丝淡淡的香甜!她轻轻咬下一块,竟又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