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是如何说服六国君主,促成六国合盟,为自己谋得N重利益

苏秦是如何说服六国君主,促成六国合盟,为自己谋得N重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75 更新时间:2023/12/8 17:34:25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史记记载,苏秦先是去当时的大国秦国,推荐他的连横术,但是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不接受苏秦建议,并不是秦惠王不想当霸主,原因是他觉得时机不成熟,而且秦惠王极度讨厌说客。(苏秦去秦国推荐他的连横术时,商鞅刚刚被处死不久。)

苏秦看秦国不接受他的连横建议,转头便跑到赵、魏、齐、燕、韩、楚六国,推销他的合纵联盟。苏秦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了六国的联盟长,担任了六国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的相印,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苏秦的三寸不烂之舌到底有多厉害。

01

《战国策·齐策三》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说的是楚国国君驾崩时,楚国的太子还在齐国做人质,但是当时楚国并没有接回太子继承王位,这明显就是楚国国内掌权者不想立楚国太子为新君。这件事,让苏秦看到了潜在的利益。

苏秦对薛公(薛公,又称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田文,因世袭父亲田婴的封地薛地,所以又被称为薛公)说:“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东下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于三国共立之。”

苏秦对薛公说:“大人,您为什么不扣留楚国太子,让他把楚国东面靠近齐国的土地割让给齐国?”薛公说:“不行,如果我把太子扣留了,楚国再立新君,我扣留的就只是一个没有用处的人质。不仅如此,我还会被天下人唾弃,说我是不讲信誉的人。”苏秦反驳说:“大人,事情并不像您想的那样。如果楚国再立新君,您可以对新君这么说:你把楚国东面靠近齐国的土地让给齐国,我就替你杀了太子。如果不割地给齐国,我就联合韩、魏,三国拥立太子为楚国新君。楚国新君为了保住君位,绝对会答应割地给齐国。”

薛公觉得苏秦的话有道理,苏秦趁机向薛公自荐,如果楚国立新君,他去说服新君割地。不久,楚国果如苏秦所说,立了新君。于是,薛公便资助苏秦,让他去了楚国。

[var1]

02

苏秦到了楚国以后,对楚国新君说:“大王,齐国打算册立太子为楚国君主。但是,据我观察,薛公扣留太子的本意,只是想要楚国东面与齐国相近的土地。您若不把土地让给齐国,而太子却以几倍的土地作代价,换取齐国拥立他为楚国君王的条件,那大王您的处境就危险了。”楚王想想是这么回事,便答应割地齐国,以保自己的君位。

说服楚王后,苏秦高高兴兴回了齐国交差。按说,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齐国会因为取得了土地而对他重用。但是,苏秦并没有想就这样结束这次任务。他对薛公这么说:“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人地。”

苏秦对薛公说:“看楚国的情况,我觉得可以让他们割更多的地。”薛公说:“该怎么去做?”苏秦说:“我请求您让我去见太子,告诉他,我们可以拥立他为楚国国君,条件是让他割让多于楚国新君给的地。如果太子来见您,您一定要对他表明忠诚的态度,然后故意让楚国新君知道这个消息,目的就会达到。”

得到薛公准许,苏秦跑到楚国太子那里,对他说:“齐国打算立太子您为楚国国君,楚国新君为了阻止齐国这个想法,割地给齐国,以期达到让齐国拘禁太子的目的。但是,齐国嫌楚国割地太少,还没有答应。太子,您为什么不趁机许诺割更多的地给齐国,让齐国拥立您为楚君呢?”

没有不想当君主的太子,何况做不了君主,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太子为了自保,便采用了苏秦的建议,许诺齐国,如果立他为君,便割让更多的土地给齐国。

[var1]

03

太子欲割让更多的土地换取立君的事,齐国故意透露给了楚国国君。苏秦来到楚国,对楚王说:“齐国敢向大王您索求更多的地,就是因为太子在齐国手里,而您现在与太子的势力相当不分上下。”楚王问苏秦怎么办,苏秦说:“如果能让太子离开齐国,齐国就没有了索求的条件,也就没办法再要挟大王了。如果能让齐楚两国建交,那么,齐国就要听大王您的了。”楚王赶紧问苏秦:“先生可有办法将太子赶出齐国?”苏秦说:“我有办法。”楚王高兴地说:“那请先生帮齐楚建交吧。”

苏秦得到楚王的应允,回到齐国,对楚太子说:“现在真正控制楚国的,是楚国的新君。太子您不论许诺割让多少土地,都是一句空话。楚国献给齐国的土地已经兑现,齐楚两国还要建立外交。如果两国建交,那么太子您处境就危险了,太子您要为自己想一个活命的办法才是。”

楚太子听了苏秦的话,赶紧备了车马,当天晚上就逃离了齐国。

苏秦为齐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土地,又促使两国建立了外交,太子逃往他地保全了性命,整个事件也算是做得非常完美。但是,苏秦并不满意,他接下来做的事,让人不可思议。

[var1]

04

苏秦看楚太子离开了齐国,便指示人去对薛公说:“苏秦劝您拘禁楚太子,并非是为您着想,他是为了楚国的利益。为了掩盖这些,他让楚国多给齐国割地,又劝太子逃离齐国。但是,您并不知道这些,所以受了苏秦的欺骗。”薛公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发誓见到苏秦一定要惩罚他。

眼看就要在齐国得到高官厚禄,苏秦却让人在薛公面前故意诋毁自己,难道他脑袋被驴踢了不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苏秦还有高招。

成功引起薛公的不满后,苏秦又在楚国买通人对楚王说:“大王,您可知道,让齐国拘禁太子的人是谁?”楚王说:“不知道。”那人接着说:“是苏秦,让齐国尊奉大王为楚国国君,代替太子的也是苏秦。让楚国割让土地巩固齐楚邦交忠诚于大王的是苏秦,用计使太子离开齐国的也是苏秦。现在有人在薛公面前诋毁苏秦,薛公很生气,他觉得苏秦是在偏袒楚国,发誓见到他就惩治他。”楚王听了这话信以为真,便封了苏秦为楚国的武贞君。

故事到了这里,苏秦无疑在这件事中功成名就,得到了不小的利益。但是,事情还没完,苏秦觉得这事还有利用的价值。

苏秦又买通了楚相景鲤,景鲤对薛公说:“您之所以得到诸侯尊重,是因为您得到了天下士人的心,拥有齐国的实际权力。苏秦是当今天下少见能言善辩的人才,天下的士人都觉得苏秦可敬,如果您对苏秦不友善,就会引起士人们的反感,那您的处境可就危险了。而且,齐楚已经建交,如果您对苏秦不好,也就是与楚国为敌。”薛公听了这些话,沉思许久点了点头,从此对苏秦表现的非常友善。

[var1]

05

至此,苏秦在楚王驾崩,太子在齐国做人质这件事上,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在齐楚两国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贵。苏秦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里,看到了N个机遇,从中获取了让人难以相信的利益。

苏秦能言善辩,可谓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虽获取了最大利益,荣耀祖上,却也埋下了杀身之祸。

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因为在君王面前争宠,对苏秦恨之入骨,便派人刺杀苏秦。苏秦被刺伤,虽没死,却也奄奄一息。齐王差人追拿凶手,却一直没有结果。苏秦为了能抓住刺客报仇,死前,竟然说服齐王,自己死后,在街上将他五马分尸,并且昭告国人: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引出刺客。

齐王按照苏秦的办法,使那刺客觉得苏秦死了他有利可图,便主动去请功,结果被抓,最后被斩。

为了达到报仇的目的,苏秦对自己的做法可谓是超级黑,黑到让人无法直视。苏秦的一生,称得上是智慧的一生、显赫的一生、荣耀的一生。但是与其才能相比,他的忠诚却让人质疑。从开始想帮秦国吞并六国,到帮六国合伙对付秦国的大颠覆,在他周旋的几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是他对之忠心耿耿的,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声名显赫,出人头地的野心而已。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秋果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赵括被白起围困长达46天,五国和赵国为何不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方面,也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

  • 五胡十六国中最残忍的暴君,杀死儿子儿媳,让26人合葬一口棺材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程遐退下去以后,将此事告诉了徐光,徐光说:“中山王经常切齿痛恨你我两人,恐怕将来非但要危害国家,还会危害咱们的家族啊。”于是改天,徐光也悄悄地向石勒进言,说:“中山王借着陛下的威势,攻无不克,因此天下人都说他的英勇仅次于陛下。而且他天性不仁,见利忘义,父子全都占据很高的权位,势力超过了王室,他们内心

  • 长平之役,秦军胜于白起之功?赵括无能?其实背后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影视作品中的“武安君”白起我们先从秦国说起,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这里有战国时期农耕条件最好的土壤,是秦国实现农业强国的根本。统一战争前85年,秦军攻取巴蜀。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修成之后,灌溉了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关中、巴蜀作为秦国的两大粮仓就此建成。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人生活中只有两件大事

  • 长孙皇后难产将死,唐太宗大怒,不报此仇,名字倒着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长孙皇后结局,怎么评价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死李世民为啥没有再立后

    皇后产前虚弱,什么都吃不下,唐太宗急得团团转! 御膳房绞尽脑汁,早晨端去“清蒸鹌鹑蛋”,皇后只抿了一口;中午摆上“红烧鲜鲤鱼”,皇后一闻竟要吐……魏征得知,带了道佳肴,请皇后品尝。皇后一看,这哪里是佳肴,分明是一只“金碗”。她瞬间来了精神,捧起来仔细端详,竟有一丝淡淡的香甜!她轻轻咬下一块,竟又酥

  • 五本讲隋朝历史的书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大隋兴衰四十年》从蒙曼的《四十年 Great Sui 的兴衰》开始,我们就被剧中人物的多面性所震撼。例如,隋炀帝就是一个极其矛盾和复杂的人物。我们对隋炀帝的了解大多来自历史教科书。细节早就还给了历史老师,好像除了“暴君”没有其他关键词可用了。由于阅读的深度,不禁惊叹,有这样一个隋炀帝!二、《隋

  • 灭齐之战,不仁不义之战,让韩信走上了巅峰,也踏上了死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一生创了34个成语,韩信死后季桃给他收尸了么,韩信临死一句经典的话

    韩信失败的原因,在于用人不查,和遇事优柔寡断。他自称忠于刘邦,然而蒯彻口出祸国之言时,他不仅没有一剑杀死蒯彻,反而认为这是蒯彻忠诚的体现。他一面坚守着自己的所谓忠诚,另一面又包容乱臣贼子。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游走于叛与不叛之间,把自己摆上了既不忠又不奸的尴尬位置。如此的韩信,他的结局也可想而知了。[

  • 这位宰相多次对安禄山暗下杀手,可惜功亏一篑,全被唐玄宗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玄宗为何重用安禄山,唐玄宗和安禄山尬舞,安禄山与唐玄宗的故事

    关注读书狗子盛唐之世,最为家乡增光添彩的人非张九龄莫属。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当时的两广一带是文化、经济极度落后的地区,被中原士人目为蛮荒瘴疠之地,当地人相应地被当作南蛮看待。一个“蛮”字,说尽了中原人对他们的鄙视。张九龄正是从这蛮荒之地走了出来,并在弱冠之年进士及第。仅凭在进士科中取得

  • 鲁国史话卅二:7国会战如此重要,桓公姬允为何还会姗姗来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桓公为什么要去攻打鲁国,桓公姬允为什么这么厉害,鲁隐公时期历史事件

    这次战前的会面,乃是鲁、纪、郑三国国君的小型聚会。虽然,三位国君在会上到底聊了些什么,或者计划了些什么,由于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咱们已不得而知。但从参会的这三个国家,以及之后那场战事来看,想必是鲁桓公收到了齐、卫两国放弃和鲁国修好,并与宋国联合的消息。为了应对之后将要出现的变局,姬允才邀请与宋人不和的

  • 司马懿看中的3个小青年:1灭魏,1灭蜀,1灭吴,奠定西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看中的3个小青年:1灭魏,1灭蜀,1灭吴,奠定西晋千秋霸业,那这三个人才都是谁呢?灭魏:王基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王基文武兼备,德高才广,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在魏国黄初年间,各地推举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不久又被青州刺史王凌推荐为别驾,而王凌之所以被百姓称颂,基本都是王基的

  • 诗词里的唐朝 | 从唐诗中看遍大唐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的唐史,都在诗歌里!历经289年,唐朝开放包容,风气开放,诗人辈出,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在唐朝写诗就像今天发朋友圈一样,从皇帝到众生百姓都以此来抒发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时写诗,“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写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时写诗,“落花时节又逢君”还写诗……个人的悲喜、感慨都以诗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