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毛主席:生子当如李亚子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毛主席:生子当如李亚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15 更新时间:2024/1/9 13:59:00

那么这是一首什么诗,会如此的让毛主席急于知道它的全部信息呢?

这首诗的名字叫《三垂岗》,作者是清代的著名诗家严遂成,这首诗是首咏古诗,诗词的核心主要是赞扬五代时的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毛主席对这个李存勖的评价也不低,他老人家在看完和李存勖相关的史书之后,曾亲笔题写批注“生子当如李亚子”。

众所周知,曹操想当年想趁刘表病夺取荆州时,刘表没等他来就挂了,结果刘表的儿子刘琮一看曹操带兵前来,根本就没敢反抗,直接就选择了投降。

等到曹操轻易就拿下刘表的地盘以后,他并没有就此返回中原,而是打算继续南下,希望能把老孙家的地盘也给拿下。曹操之所以在水兵编练不熟的情况下,就敢觊觎水网密布的老孙家地盘,是因为当时孙权的情况和刘琮的情况很像,他俩都算是“幼主”,自家也不是当地根深叶固的坐地户,因此曹操认为孙权就是抵抗,也不会有太像样的表现。

但当时孙权的表现却让曹操眼前一亮,于是曹操就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不过有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曹操当时的那句名言还有下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也就是说,曹操之所以夸孙权,并不是说孙权的能力真有多么的强,以至于曹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他,而是说相比于刘琮那个草包,孙权更出色一些。

但是毛主席对李存勖的评价却没有对比,也就是说毛主席对于李存勖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那么名头似乎远不如孙权大的李存勖,为何能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如此点评呢?

李存勖其实本不姓李,而是姓朱邪,他的家族根基是在突厥的沙陀部,后来因为他爷爷为大唐拼过命,大唐皇帝为了嘉奖他的功勋,才赐他家可以用国姓。

李存勖父亲叫李克用,也是一个忠于大唐且能力出众的人,他纵横疆场几十年,最后凭借军功被封为了晋王,李存勖出身将门世家,也是虎父无犬子。

相传他幼年时,曾跟着他爹见过大唐皇帝,皇帝对他不吝赞赏,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笼络李克用而客气,另一方面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的李存勖真的表现不俗,毕竟李存勖虽然出身于武将世家,但他是个文武全才,而这些可都需要童子功,后来李存勖果然表现出众。

大唐的皇帝就当众说他“可亚其父”,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并不是说李存勖的表现不亚他爹,而是说李存勖能超过他爹,不过当年唐昭宗可能没想到,李克用当时已经封王,你说李存勖还能超过他爹,这有些不合适,而唐昭宗可能更没想到的是,他的预言真的成真了。

唐朝末年的时候,军阀纷纷称大,甚至有人还想谋废大唐的皇帝,那么唐末的军阀为什么这么嚣张呢?

核心的因素有俩,第一,军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说啥是啥,朝廷对他们放权放的太狠,第二朝廷养不起军阀,于是允许他们自给自足。

既然我可以说了算,朝廷又不给我开工资,那么我又何必再受你朝廷管,因此当时的军阀藩镇已经成了国中之国。

有人可能会问,朝廷难道看不到这个弊端吗,怎么还任由军阀们尾大不掉。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答案其实很简单,朝廷多年用兵造成国库空虚,国力衰败之后,各地烽烟四起,于是又不得不重用武将,于是就造成了藩镇割据的恶果。

当时最嚣张的军阀叫朱温,他本来是一个街头混子,后来机缘巧合才成了唐军的大将,他有了实力之后,就想改天换日,因为他实力强劲,当时敢跟他掰腕子的很少,所以他最后就建立起了后梁政权。

李存勖的老爹李克用,当年忠于朝廷,自然对朱温的行为不满,于是两人没少摩擦,不过朱温不光疆场上有一套,政治手腕也很灵活,因此李克用吃了不少的亏,最后还含恨而逝。

李克用西去之后,接班的就是李存勖。

李存勖刚接班的时候,不光需要面对外敌朱温,还要面对内部的动荡,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李存勖的叔父都要给李存勖设鸿门宴,然后想拿着他的人头去给朱温当投名状。

但就在这么严酷的条件之下,李存勖却行事异常稳当,他先是想办法超度了他的叔父等人,平息了内部的纷争,然后又于公元908年,亲率奇兵大败朱温,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存勖的“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垂岗附近,因此才有了严遂成的那首诗。

这场战役是李存勖和朱温之间争斗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这次胜利,那么李存勖虽然已经杀了自己的叔父,但是他这个“外人”加“幼主”的身份是很难服众的,如果没有这次胜利,他手下的人就是不反他,也有很大概率会去投奔纸面实力更强大的朱温,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李存勖就是李世民附体也很难力挽狂澜了。

因此这场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朱温后来曾说,生儿子就要生李存勖这样的,他爹虽然死了,但是他能顶起来,我的孩子和他一比,简直是猪狗一般......等我死了以后,我的儿子肯定不是他的对手,我到时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结果果然如他所料,李存勖这“小孙权”,不光没有被朱温这个“曹操”给灭掉,反而灭掉了朱温建立起来的后梁,建立起了后唐政权。

单从孙权和李存勖对敌对势力的胜负来说,后者应该算是做得更好,因此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可能就不如毛主席对李存勖评价含金量高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死后不准后代扫墓,千年后才知道他的远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遗嘱写道,“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没名器,后终者不得合葬”,意思是说 死后葬在首阳山,墓前不立坟、不立碑、不栽任何植物,入葬穿平时的衣服,不要陪葬任何贵重物品,之后遗孀去世,也不能合葬,而他的后代子孙亦遵照遗嘱,从未扫墓祭拜。 相较于古人死后重视光荣下葬、建造陵墓,

  • 诸葛孔明——玻璃钢三国诸葛亮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玻璃钢诸葛亮雕塑,人物雕塑,三国名士铸铜诸葛人物雕塑,三国名士,卧龙先生诸葛孔明人物雕塑,三国名人,铸铜玻璃钢雕塑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 出师表 》《 诫子书 》等。曾发明 木牛流马 、 孔明灯 等,并改造连弩,叫做 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 中国传统文化 中忠

  • 为何李世民铲除了建成和元吉,却唯独留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为啥追封李元吉,李元吉妻子杨氏结局,杨氏家谱全集

    一天夜里,杨氏正准备就寝,李世民忽然来到她房中,杨氏赶紧整理好衣服起身迎接。 李元吉死时24岁,杨氏和他年纪相当,长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在唐室王妃中长得最美。平日里,杨氏和李世民的王妃长孙氏关系很好,生性善良的长孙氏怎么也想不到,杨氏后来竟会跟自己的丈夫生出一段情。 当初李元吉谋害李世民,杨氏曾暗

  • 汉武帝一登基就面临三个难题,他用一招解决,被后世帝王争着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可实际上比阴谋更可怕的却是阳谋。阳谋的可怕之处就是它光明正大的对付你,往往让人是无可奈何。论天下最无解的阳谋那便是汉武帝时期颁发的“推恩令”了。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收到了刘建状告爷爷淮南王刘安的折子。原来,自汉武帝颁发“推恩令”以来,淮南王刘安迟迟没有把封地分给儿子刘不害,引起了孙子刘建的不满。刘

  • 一五岁孩童说了5个字,旁人哈哈大笑,武则天怒道:杀了他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22位皇位,却只有一个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用酷吏,大搞恐怖氛围。她的几个儿女都被她吓得不轻,二儿子被她派人杖杀,三儿子被她流放房州十五年,四儿子常年则被她软禁在王府二十年,连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都如此残忍,更不要说别人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本来和丈夫薛绍

  • 吞六国,却只存在了15年,短命的大秦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建立于嬴政之手,但却是数代秦王一百多年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成果。之所以说数代秦王、一百多年,仅仅是上溯至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之时,准确地说是七代秦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嬴政。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

  • 连续两人自焚身亡,到底是谁在背后搞的鬼呢?刘德华版狄仁杰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杂谈大秦国使节阿巴斯将前往通天浮屠,来瞻仰天后的神威。当将军看到画像问有什么意义。翻译官说这个是唐国最受人尊敬的陆离国师。这时的监工沙陀对贾大人说,之前使用的平安符还没有放回原位,怕有事要发生。贾大人连忙让他放回。可殊不知,这时他有点不舒服。当遇到更充足的阳光时,突然他头顶冒烟,瞬间起火就烧成

  • 刘备为何未能“兴复汉室”?毛主席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上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刘备三顾茅庐,初见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在隆中草堂里,从战略策划的高度,纵论天下大势,对当时主要割据势力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和人事诸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指出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在诸战略

  • 李世民称帝前,厉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边,为何李世民得胜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李世民称帝前,厉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边。其实这样说并不客观,也并非事实。李建成是太子,很多人经常认为李建成是一个不合格的太子,在大唐建立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功劳,这样说是不对的。他在这期间,虽然不如李世民那样功勋卓著,但也绝对不是无能之辈。而且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所以向李建成靠拢是很正常的事。也

  • 三国杀十大感人武将台词,真是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典韦“主公,快跑!”“主公,我就送到这儿了!”典韦,众所周知的三国猛将,曹操的两个虎卫之一(还有一个是同样生猛的许褚)曹操第一次看到典韦是于禁(这个记不太清,大家可以去看看演义曹操起兵那一节)推荐的,据说于禁看到典韦时典韦正在山涧追虎(吓)…曹操刚见到典韦也非常高兴称赞说:此乃古之恶来也!(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