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黄开威海卫的历史,有过一段被日寇、英帝国主义侵占的悲惨历史,也记载着威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明洪武31年(1398年),徐辉祖巡视山东,征集千万农民组成“捕倭屯田军”,并在沿海设立卫所,由朱元璋命名——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
清光绪20年(1894年),21艘日舰侵入威海,炮击刘公岛等炮台。清朝的北洋舰队同日舰队在黄海决战。北洋舰队邓世昌,猛击日舰吉野,全舰将士250人壮烈牺牲,日军也在进攻遭到重创。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随即,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拒降,自杀殉国。
清光绪21年,日军占领威海卫,胁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三年后的5月,日军撤离威海卫,将其让给英国。无能的清朝派亲王、刑部尚书与英国公使在京签订《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从此威海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方租占威海卫后,利用其适宜的气候和环境,兴建了避暑所,并被英国人称为:“远东舰队的后花园”。
1928年,威海卫的行政长官是庄士敦,此人曾作过小皇帝溥仪的老师。他描述说,“威海卫比一个用城墙围起来的村落好不了多少,其微薄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鸦片、赌博、娼妓、苛捐,但这些足以供养我们。”1930年10月1日,中国收回威海卫;1938年再次被日军侵占;直到1945年,威海卫才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