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出了一个上联,苏轼至死都没想出下联,却被一落魄秀才对出

王安石出了一个上联,苏轼至死都没想出下联,却被一落魄秀才对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99 更新时间:2024/1/21 16:56:03

有一天,苏轼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自称神算的老头,他只看了苏轼一眼,就留下了十字预言:“一双学士眼,半颗被贬头。”此预言也很简单,就是说纵然苏轼有过人的才华,但仕途将非常坎坷,被皇帝贬官几乎是家常便饭。苏轼压根就不相信神算的话,但他也没有当场反驳,只是一笑而过。

刚做官的前几年,在恩师欧阳修的提拔下,苏轼先后被提拔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由于父亲苏洵病逝,苏轼就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后回到了京城。正当他准备大展身手时,宰相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欧阳修等人因与王安石的主张不同,被贬到外地做官。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也有一些看法,就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阐述了新法的不足之处,希望皇帝能三思而后行。与宰相王安石相比,苏轼官职低微,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很小,不但不能阻挡新法实施的步伐,反而因此得罪了王安石。虽然王安石并没有立马将苏轼调离京城,但他心中也很愤怒,就想找个机会提醒一下苏轼,让他做人要低调一些。

一天退朝之后,苏轼因公事到王安石府上拜访,在他刚要离开的时候,王安石把他叫住了,并说道:“满朝文武对你的才华都非常欣赏,我刚好想到一个上联,但一时间却没有想到合适的下联,不知你是否愿意尝试一下?”苏轼心中乐开了花,心想:“在对联方面,我还没有怕过谁,这次一定要好好表现一番。”就点头答应了。

王安石让人拿出笔墨纸砚,挥笔写出了上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此联看似很简单,其实非常的难。因为当年的正月和腊月都赶上了“立春”,且是闰八月,故曰“两度春秋”。苏轼思考了很久,都没有想出绝佳的下联,一脸懵逼地离开了,此后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但他至死都没能给出下联,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转眼间几百年过去了,到了明朝时期,有一位落魄秀才,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别人口中听说了王安石的那个上联,大笑着说道:“这有何难?我心中已经想到了答案。”众人都嘲笑他,说他是在吹牛皮,秀才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张口就对出了这样一个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你觉得秀才给出的这个下联怎么样呢?

更多文章

  • 没有李自成明朝还有救吗?只怕这几道难关一样过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不反明朝会灭吗,明朝灭亡和李自成有什么关系,还原明朝李自成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朝代,可以说拥有历朝历代里面最多的粉丝群体,很多人都为明朝的灭亡而惋惜,很多人都觉得明朝是灭亡于李自成之手,那么假设没有李自成为代表的流民起义军,明朝会不会灭亡呢? 答案恐怕还是会的,主要摆在明朝面前的难关除了李自成的流民军以外,可还多得很。 首先,明朝要面对来

  • 宋江为什么同意了诏安呢?不同意的的话,能否推翻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江为何诏安,宋江 诏安 是否出于忠义,假如宋江推翻宋朝段子

    高俅等奸臣陷害宋江,梁山好汉们喝毒酒而死,其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李逵的死。一生公明哥哥的喊着,心甘情愿地喝下了哥哥给的毒酒,还浑然不知。就算是自己的亲弟弟,也没有这么忠心,只是宋江害死了李逵,辜负了这几声哥哥。每每看到此处令人心痛的情节,总是想着宋江不带着兄弟们招安多好,继续攻打宋朝江山。那我们就从

  • 李善长是明朝第一国公,刘伯温仅仅是个伯爵,为何刘的名气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善长与刘伯温谁先死,刘伯温回青田李善长送行,刘伯温李善长谈朱元璋

    特别是刘伯温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谓是大如天,人们常把刘伯温和诸葛亮并列,把刘伯温说成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天才。两人在明朝开国功臣谱上的地位相距甚远,李善长可以说是让刘伯温难以项背,但在史书和民间的名声为何有相当大的偏差?本文就此略作分析,供读者参考。第一:李善长被牵连进了胡惟庸谋反案,所以在明朝统

  • 明仁宗朱高炽的登基之战,明成祖朱棣死后,他为何能先一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真的传位给朱高炽了吗,朱高炽硬刚朱棣完整版,朱棣带着朱高炽去登基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亲征蒙古的途中刚刚断气,就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战争,即皇太子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的皇位之争。朱棣驾崩后,他身边的近侍马云秘密召集随驾的支持皇太子朱高炽的大臣杨荣和金幼孜赶来皇帝大营,商议对策。听说朱棣死了,杨荣等人非常担心,因为如果朱高煦听到这个消息,一定

  • 活了八十一岁的宋高宗,五十六岁就退位,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高宗晚年传位给谁,宋高宗晚年的幸福生活,宋高宗真的主动禅位吗

    赵构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无论谁劝他,无论是怎么劝他都不想要这个权利,他都想退居二线不想再接管这些事情。在当时的南宋可以说是非常的恐怖,当时惊人,对于南宋,是各种欺压掠夺。但是如果他还是依然做皇上的话。面对各种战斗这种战争,他不能随便逃跑。而他要是当太上皇的话。她可以随时选择撤离。这正好符合他胆子小的特

  • 明朝皇帝:为何宦官专权现象接二连三?不是纵容,而是在巩固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宦官出现专权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画,描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简笔画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曾经严令禁止过宦官干政,为什么到了明中后期,宦官却始终活跃于朝堂之上?甚至有一些地位高的宦官手中掌握的权力竟然要远远超过文武大臣?答案不是皇帝无可奈何,不是皇帝纵容宦官,亦不是宦官脱离皇帝掌控、为所欲为,而是在利用宦官专权来巩固皇权。一、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为宦官专权

  • 宋朝饮食文化的特点,服务和特色接近现代,宋仁宗生日赐群臣包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在京城的街巷,酒楼、食店、饭馆、茶肆比比皆是,小食摊蜂攒蚁聚。据史载,当时汴京有“正店”72家,“脚店”、“分荣”不计其数。正店即大型酒店,这种酒店建筑雄伟壮观,装饰富丽堂皇,环境优美典雅,主要为上层顾客服务,基本上

  • 为什么很少看到有关元朝的电视剧?不是导演不想拍!而是没法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元朝的建立在创建元朝之前,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曾因政权而走向分裂。忽必烈提倡汉化,而阿里不哥则坚持草原统治。在这场硝烟中,忽必烈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汉人也因此而感到庆幸,因为在忽必烈的统治下,他们还能生存下去。在击败了阿里不哥后,忽必烈便创建了政权,至于国号,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大哉乾元”,将

  • 给朱元璋陪葬的妃子们,她们的死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陪葬的妃子多吗,朱元璋陪葬的46个妃子视频,朱元璋长子朱标陪葬的妃子都有谁

    朱元璋贫苦出身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他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担心子孙的江山会如刘邦一样被外戚专权,又迷信死后会孤独,需要人伺候,他看到元朝皇帝也有殉葬,元末不能管理后宫,后宫嫔妃私通外臣,收受贿络淫乱无礼法,为了防微杜渐永绝后患,他就在弥留之际给即将登上宝座的朱允炆留下一道遗诏,其中有四个字:责殉诸妃

  • 岳飞墓前原本跪着5人,为何现在只剩4人?还有一人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用自己鲜血淋淋的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道理,泱泱华夏五千年,历经了无数次的朝代更迭,到了晚清时期及近代,一个东方大国沦落到西方列强肆意践踏的地步。但中华儿女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和感召下,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在抗日战争期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