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三大情报机构,锦衣卫只能排最后,第一皇帝见了都腿软

中国古代三大情报机构,锦衣卫只能排最后,第一皇帝见了都腿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78 更新时间:2023/12/8 7:03:27

每当提到“情报”二字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联想到一些秘密组织。但是要知道的是情报机构,并不是随着资本的发展,人不进入现代社会新时期的产物,情报机构早在我国古代的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立,而且早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情报等也是有所记载。那么我国古代的情报机构是如何设立并运行的呢?

锦衣卫

锦衣卫是由明代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首先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而且作为一个草根皇帝在登基之后,他的内心是很焦虑的,总担自己的皇位坐不稳。面对这样的担心与忧患,朱元璋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患于未然。就这样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未雨绸缪之下——锦衣卫设立。

准确的说,锦衣卫在最初设立的时候,名字并不是叫锦衣卫。而是“拱卫司”。后来又被改成“亲军都尉府”当时只要是制裁与管辖着皇帝的侍卫仪仗队等,后面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亲军都尉府”被裁撤,改成“锦衣卫”。

锦衣卫的职能主要有有两个,一个是“侍卫仪仗”一个是“侦缉仪仗”。什么是侍卫仪仗呢?简单来说就是有着普通侍卫正常的守护和防卫功能。他们守护着皇城的宫门,严苛把守着进出宫门的人员。包括在平时的庆典活动上,锦衣卫也是距离皇上最近的守卫。他们在皇上的身边,时时刻刻都要守护好皇上的安全。包括皇上在外出的时候,也自然是把锦衣卫寸步不离的带在身边,以防刺客。

由于锦衣卫有着是侍卫仪仗的功能,所以,他们的衣服自然也是和其他普通守卫的不一样。

他们的衣服众多且华美艳丽,根据不同的场合要换穿不同形式的礼服。比如在随从皇帝参加祭祀活动或者外出巡游的时候,就要衣着飞鱼服,飞鱼服是仅次于皇帝的蟒服。官员不可以任意穿戴,只有到了一定的等级才可以。以及锦衣卫的麒麟服更是只有伯侯将相以及驸马等身份尊贵之人才能穿的礼服,由此在衣冠之治的古代,锦衣卫的身份是如此之高。

锦衣卫的第二个侦缉的职能也是其最为主要的职能。作为皇帝的贴身保镖,他自然是有权利进行“巡查缉捕”可以不通过下面的一般司法机构他们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帝身边有异常的人,保持警惕随时出动,他们的这项任务也是皇帝特地给嘉许的。但是由于后面锦衣卫非法的凌辱以及虐待人等的行为,所以朱元璋便下令将其废出。但是在朱棣登基之后,锦衣卫又被恢复。

由于锦衣卫权利独大,只为皇帝一人负责,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因此,为了与锦衣卫互相抗衡制约,新的情报机构便出现了——东厂。

东厂

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它的设立是在明成祖时期的永乐十八年,由亲信的宦官统领。是古代明朝的具有特权的监察机构,明朝后期的灭亡与这两个情报机构,东厂与锦衣卫的设立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东厂的权利在锦衣卫之上。东厂有权利随意缉拿人来问罪。随着东厂权利的不断扩大,于是逐渐到了后面的演化走向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说到东厂的职能也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刑狱审讯,另一个是社会监视。我们但从字面上来理解就不难发现,东厂的职能偏向于内政,而且要比锦衣卫的权利更加宽泛。他的第一个职能刑狱审讯,其实在最初的时候,东厂并没有审讯的权利,只是负责侦缉和捉拿,把捉到的犯人送到锦衣卫,锦衣卫负责关押和审讯,直到后面,有了自己监狱,权利逐渐扩大。

第二个职能是东厂对社会不同的阶层以及流派都有着监视作用,发现有问题的直接缉拿。东厂的画像里面挂着的是岳飞画像,其本意是在警示东厂,在社会监视的时候,不要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以放过一个坏人。然而,东厂在社会上造成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

东厂的设立干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反腐倡廉,有着明显的成效。但是到了后面带来的影响更是恶劣。明成祖没有听取太祖留下的话,早前告诫过,不得宦官干政,然而后面由宦官亲率的东厂终究还是将明朝推进了灭亡的白热化阶段。

粘杆处

粘杆处作为清朝的特务情报机构,是由雍正设立,他的正是名字是“尚备用处”别名又叫“血滴子”。粘杆处是怎样由来的呢?粘杆处是早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设立,宫廷的院子里有很多参天的大树,每逢盛夏的的时候,蝉鸣聒噪,虫蚊出没,然而胤禛非常讨厌夏天,更讨厌领他心烦不断聒噪的蝉虫。于是便会让仆人过来用杆来粘蝉。

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的是,“粘杆处”这个名字作为一个朝廷的侦查机关,无疑在雍正的心里对于这些图谋不轨有着其他企图的乱臣贼子是这样蝉虫蜻蜓一样的存在。

粘杆处的作用有着一般的侦查作用,粘杆处的存在也并没有一直被沿用在,乾隆皇帝之后,粘杆处便被废立。

纵观历史,皇帝为了自己位置的稳固,想要营造一个清廉的朝廷环境,为之付出的努力,想出的办法也是多的数不胜数。所有特务机关的最初的设立都是怀着反腐倡廉的希望去的,但是无奈,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受自己控制。在权利面前大多数的人都是贪得无厌而且容易膨胀的。

特别是锦衣卫和东厂的设立,明明是要稳固自己皇权的辅助机构,怎么也不会想到,后面的宦官干政,竟然对自己的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说,在权力的设立上,还是要拿捏好尺度不可过分依赖,自己仰仗的秘密情报机构,反手也会将自己算计在内,制约手下。

参考文献《明史,刑法志》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靖江王的地位断崖式下降,与普通郡王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靖江王世系分布图,明朝宝贤郡王郭钦,明朝庆成郡王

    几乎每个朝代的国家都分为了许多个,除了皇帝所在的皇宫和中央政府,其余的国家都是由皇帝统治。这些投降于皇帝的国家,或者是原有的亦或是少数民族迁入的国家都会被皇帝分成许多的诸侯国。比如周朝时期,整个中原地区有几十个诸侯国,每一个诸侯国里会封一个诸侯王管理。在古代时期这些诸侯国又称为藩镇,比如唐朝时期的藩

  • 明明看起来像主角金朝和花剌子模却在三年内成了蒙古的背景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蒙古打花剌子模双方死伤,蒙古灭金后金朝的女性怎么样,蒙古征服花剌子模电影

    在13世纪初,在东亚和中亚很多人心目中,金朝和花剌子模两个政看起来都像是拿到了主角的剧本,他们的战争进展顺利,俨然开挂。大家熟悉历史,自然知道13世纪初最强的势力是蒙古,但当时的元好问等人并不这么想,金朝在他们眼中看起来仿佛就是天命所归。元好问就认为金朝就是华夏正统,认为“汉者共天下之言也”,金朝就

  • 明朝大太监汪直6岁入宫,之后一手创建西厂权倾朝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最真实的太监汪直,明朝西厂汪直,明朝太监汪直简历

    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大特色。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以重典驭臣下”设立自己的私人特务组织锦衣卫,并且专门给锦衣卫设置了审讯的“诏狱”。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在他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为了对付建文帝旧臣,在锦衣卫之外又设立东厂。在明朝前中期的时候,锦衣卫加东厂已经足够。后来明宪宗朱见深又设立西厂,其实质和东厂并无不同

  • 为何北宋文官地位比武官高?透过“文不换武”,看武将的尴尬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更是有诗赞叹:“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见,武将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比较高的。可到了宋朝,武将的地位却直线下降,甚至出现了“文不换武”的极端情况。那这种情况又是怎样出现的?那时的武将地位又是怎样的?“崇文抑武”风气的来源:在了解宋朝武将的地位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宋朝为何会出现“崇文抑

  • 九阴真经真的可能遭遇武穆遗书历史上的王重阳就差点和岳飞PK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和王重阳,王重阳是怎样获得九阴真经的,岳飞谥号是武穆还是忠武

    在金庸武侠世界中,岳飞也是顶级高手,欧阳锋就认为《武穆遗书》中会有岳飞的武功,而这些武功是他也心动的。更有意思的是,真实历史上的岳飞和王重阳就是同时代的人,他们还真的有可能在战场相遇。和金庸世界的设定不同,历史上的王重阳从来都没有参加过抗金活动,他和他的徒弟们反而和金朝统治者打得火热。王重阳是111

  • 李自成起义,打着“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那么军队如何解决粮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甘肃发现闯王李自成墓宝藏,闯王李自成单田芳播讲

    众所周知,在明朝末年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就是李自成起义,但是李自成起义的时候提出了一条均田免税的政策“迎闯王不纳粮”。当时流传着一首民歌叫做“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那么问题来了,李自成起义既然不让老百姓纳粮,那么军队吃什么呢? 李自成最开始是如何筹措军粮的 李自成是如何筹措军粮的,其实在

  • 袁崇焕和皇太极的和谈诚意有多大?用当时的物价算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崇焕能挡住皇太极吗,袁崇焕和皇太极电视剧,皇太极与袁崇焕

    皇太极和袁崇焕和谈是明末的大事件,这件事也在金庸的《袁崇焕评传》中被谈及,老爷子写小说是高手,但在历史方面还真有不少缺陷。本文就用当时的物价给你们算一下,看看皇太极的和谈诚意有多大。袁崇焕和皇太极的和谈,皇太极开出的条件是明朝先送给后金“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缎百万匹、布千万匹。缔约后两国每年交换礼物

  • 宋钦宗的朱皇后行“牵羊礼”后羞愤自尽,牵羊礼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钦宗朱后,宋钦宗与朱皇后感情,朱后是宋钦宗的皇后吗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的实行,主要是由于开国皇帝深受武将拥有兵权,拥兵自乱这一历史教训的影响,认为只有遏制武将的权力,使得军权被削弱,这样才能保持自身政权的稳定性。但是,这样的一个政策也为宋朝埋下了祸根。这样的政策的实行,导致国家军事实力不受重视,国家的军事防御实力大大的被削弱,这样一来,抵御外来势力的

  • 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朝哪个大臣死的最惨,专家:是前朝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吃了败仗从京城逃出,李自成被攻破京城,李自成攻破北京杀了多少大臣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我国古代产

  • 李自成占领紫禁城,他是如何处理崇祯嫔妃的,学者: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进紫禁城,李自成带兵在紫禁城做了什么,李自成紫禁城第一件事

    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国祚,在公元1644年画上一个句号,从此之后大明朝再也不是以统一王朝的方式出现,只是被逼得只有占据南方地区一部分江山,并在1611年时,伴随着永历帝与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杀戮,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