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明末时期所有起义军中实力最大的。崇祯帝从哥哥的手中接过了明朝的烂摊子,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辉,此时的明朝就是摇摇欲坠了,在崇祯帝期间,这时候的明朝其实是有挽救的机会,只不过崇祯帝没有抓住。
崇祯帝时期,明朝的党争仍然没有减退,王朝岌岌可危的时候,这些朝廷的大臣竟然还在尔虞我诈。这样的情况下,明朝能不灭亡吗?崇祯帝将魏忠贤杀死之后,造成了东林党一家独大,这样的情况下就失去了平衡,崇祯帝这个举动肯定是错误的。
假如朱元璋在明末时期,他绝对不会让东林党一家独大,通过洪武四大案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谋略是很深的。这一点是崇祯帝无法相比的,毕竟崇祯帝刚刚继位的时候,还是一个资历尚浅的年轻人。崇祯在位十七年,在这之中崇祯想要做出成绩,可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崇祯帝即使是想要成为挽救明朝的皇帝,可是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
原因就是李自成的势力已经是非常大了,其次到了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已经进攻到了京城脚下。这时候的李自成成为了明朝最大的威胁,这时候的后金还没有进攻到京城。李自成已经做好了拿下京城的准备,不过李自成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说白了李自成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自己是有私心的。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其实是有机会的。只不过李自成提出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对于崇祯帝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李自成提出了第一个条件,就是向明朝要钱。
说白了李自成想要军饷,要知道打仗是肯定需要花钱的。李自成之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就是因为军饷的问题。李自成向崇祯帝要一百万两白银,这样的情况下李自成的士兵就有了军饷,肯定是战斗力猛增的。可是这一百万两对于崇祯帝不是一个小数目。明末时期,明朝的国库已经是空虚了,这时候的明朝根本拿不出白银。
李自成攻破了京城之后,这一点得到了证实。李自成当时看到明末的国库,是非常空虚的,几乎到达了没有库银的情况。那么第二个条件崇祯帝是可以答应的。只不过崇祯帝犹豫了,这个条件就是想要向明朝要封地。明朝是藩王制。
朱元璋的皇子几乎都被封为了藩王。被封为了藩王之后,皇子就要前往自己的封地。这一点类似于历史上的分封制。李自成要求朝廷把他的老家陕西及西北多地分封给他,说白了李自成就是想做一个西北王。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帝不可能答应。
原因就是崇祯帝有所顾虑,假如封地给了李自成,可是李自成仍然是拥兵自重的,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根本控制不了李自成。明朝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李自成成为西北王,这样的情况是崇祯帝不愿意看到的。即使是封了李自成,这时候的明朝仍然化解不了危机,只能说是眼前的危机消灭了,但是后金的八旗军可是不可小觑的。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崇祯帝更不能够接受得了,就是可以出兵助战,但不奉诏觐见。明末时期是内忧外患,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根本没有能力去抵抗外敌八旗军。就连“内忧”的李自成明朝的搞不定。李自成告诉崇祯帝,可以出兵相助明朝。
八旗军才是明朝真真正正的威胁,即使是李自成的士兵退下了,八旗军也是不会退兵的。李自成甚至明朝真正的威胁。这时候的李自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忠心大明的客套话,另一方面就是表示出了明军对外战事的担忧。
说白了,李自成说出这样的要求,就是既想当大明之臣,又不想履行自己的义务。结果崇祯帝大怒,双方没有谈成,最终的结局就是崇祯帝自缢身亡。崇祯帝尽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职责,成为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