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中他被描述成了智慧的化身,不仅奇谋迭出,而且能够呼风唤雨,显然已经神化,并且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是相当的高。作为蜀国的军师,从出山开始就全力地为国尽力,兢兢业业一辈子,对于刘备集团的发展可以说时功不可没,当然这都是演义中的描述。当然也并不是全都是虚构,正史中的记载,诸葛亮并不擅长奇谋,但是在治军和后勤这一块确实非常的厉害。正是有了他的才能,刘备的后方才能够十分的稳定,前线作战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孔明也确实时凡事亲力亲为,绝对的尽职尽责,对于蜀汉稳定功不可没,但是他也并不是毫无缺点,更是在后期蜀汉有三位大臣因他而死,直接导致蜀汉的败亡提前到来。
其一就是坐镇上庸三郡的孟达,孟达本身是益州人,在最初的时候镇守本地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孔明的建议下,他被刘备派往镇守上庸,而且还让刘备的义子刘封跟随想,显然还是对这位益州的降将,并不放心。上庸对于荆州也能够起到支援的作用,而且也算是中原地区进入西蜀的入口,位置还是比较关键的,刘备其实也不是太放心孟达,因此对于孔明的提议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在关羽荆州被围的时候,上庸却没有出兵。直接导致关羽被害,刘备愤怒之下自然要找到,刘封和孟达问罪,更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了刘封,而孟达直接叛逃,后来还是被孔明用计杀死,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损失了一员守边大将。
第二就是粮草大臣李严,他同样是益州降将,但是却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很多资源的管理权都交在他的手上,诸葛亮出祁山,粮草供应都是由他来管,并且前三次都是非常的顺利,最后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情没能及时送达,孔明直接就把北伐失败的原因推到了粮草供应不及上,并且将李严直接罢官,最终没过多久,他就郁郁而终。蜀汉损失了一员非常厉害的后勤官员,对于日后的军队供给难度明显加大。
最后就是魏延,他本是刘备的直属将领,但是性格刚直,难免会冲撞到其它文官,和杨仪的关系就不和,诸葛亮却对二人的冲突不闻不问,魏延自然是斗不过心思缜密的杨仪,也是屡屡吃亏,后来在诸葛亮死后,直接授权杨仪,魏延很快就被害死,蜀汉彻底的失去了冲锋的大将,守将后勤战将三员大将因孔明而死,也导致蜀汉的灭亡速度快了很多,即便是孔明也并非是完人,总是有犯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全看到他的优点,要全面地观察才能够真正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