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朱定鼎天下之后,在哪里建都成为国家的大事,或者因为经济财力、或者因为功勋故旧、或者因为国家战略,由此应天府、凤阳、开封成为朱元璋的三大备选。
凤阳,朱元璋的故乡,淮西功勋对于建都凤阳十分热衷,但是说一句俗话: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地方经济来说,凤阳都不是一个好地方,刘伯温曾说:“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使得朱元璋下定决心排除凤阳,但是在这里建了一个中都。
应天府,朱元璋的根本之地,按照明史研究专家吴晗的观点:南京龙蟠虎踞之地,帝王之都,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定都与此。长江之险,群山环抱,地势极为险要,而且依靠富庶的江南。同样的,其劣势十分明显,从全国来看其地理位置相当叫偏,并不利于对北方和西北的控制,当时北元势力盘踞塞北,北方的边境需要大量的兵力,性格猜忌的朱元璋一直担心会出现边将拥兵自重的问题。
若为因为下面一原因,大明首都还轮不到应天府!
第三个定都选择就是开封,朱元璋所在的起义军的口号就是“恢复皇宋的统治”,再加上开封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无论对哪一个方向的统治,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开封城有一大缺陷,导致朱元璋最终放弃了这里。
这个原因就在于黄河,要知道元末黄河都多次发大水,最终酿成红巾军起义,由于黄河改道,开封的安全性比较低,再加上其周围无险要可以守卫,最终让朱元璋改变了想法,“捏着”鼻子选择了应天府。
不过应天府始终是朱元璋的暂居之地,其实他对此十分不满意,曾经派太子朱标到河南考察,选择洛阳作为定都所在,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最终迁都之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