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时真宰秦桧?
有这么一本书,热情洋溢的歌颂一位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功勋卓著的救时真宰。
作者赞扬的是谁?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是力挽狂澜、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都不是,作者赞扬的居然是秦桧!就是那个跪在岳飞面前的秦桧!
这本书叫《秦桧大传》,确实很大,确实惊世骇俗。
开篇直言:
“谨以此书热诚纪念为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救时真宰秦桧诞辰九百三十周年。”
仅看书中目录,赫然能看出秦桧是志存高远、忠肝义胆、忧国忧民、良风懿范的大英雄;
而岳飞则是尽失仁义、妄自议储、贻误战机、谋朝篡位、死罪多多的大奸臣。
书中后语还有作者一段话:
“我通过四十多年查阅堕料深入研究秦桧,认为有人将秦桧铁铸跪像向岳飞“谢罪”是古今中外最大的谬误、最大的冤案;是法制的悲哀,正义的悲哀。因为岳飞被高宗皇帝钦定“谋反”等三项“死罪”而赐死于大理寺,铁案如山,不容否认……为了宣传秦桧,伸张正义,我不虑个人得失……尽管有人笑话我费力花钱反而招骂,但我无怨无悔,为自己能为伸张正义即坚持并宣传正义精神有所贡献而感到自豪和畅爽。”
这本书的封底,还有一幅荒诞的书法作品——
秦君辅宋以敷兴,叹推施卓著,造福于民,得高度褒扬,赏勋赫赫,不愧一朝圣相;桧誉逢妖而毁败,嗟责罚荒唐,指功为罪,遭极端凌辱,跪像凄凄,胡成万古奇冤。
嗯,该书作者是一个深受国家多年教育、培养的前厅官。
作者颠倒黑白,倒打一耙,为秦桧出书立传,把秦桧描写的成一个勤政爱民、忧国忧民、忠肝义胆的大英雄,一连串恶心吹捧、肉麻至极的话语加在了秦桧头,而千年来被人敬重的岳飞在他嘴里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犯人。
说实话,这本书我没看过,以上所有内容都是网友发布出来的。仅凭这些,就足以断定,这部作品不堪入目。
关于岳飞含冤风波亭,史书早有论述;岳飞谋反的莫须有罪名,历史学家早有定论,天日昭昭,如此跳梁小丑根本无法也不会诋毁岳飞尽忠报国之名,我实在没有耐心为这位作者科普。
就简单说说作者歌颂的秦桧究竟是一个什么嘴脸。
02
秦桧有多坏?
作者说秦桧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再造南宋,这指的是秦桧最大的“功绩”——绍兴和议。
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秦桧的大力推动下,宋金达成和约。
和约三个内容:
割地:南宋割让唐、邓两州和商、秦两州各一半,并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称臣:宋向金称臣,宋高宗成为金国皇帝侄子;
纳贡:南宋每年向金国上贡二十五万两白银、绢二十五万匹绢。
绍兴和议后宋金疆域
金国之所以会签订和约,正是由于岳飞等抗金义士有力打击了金国,让金国任何到有岳飞等人在,金国无法灭宋,这才是和约达成的基础。
如果秦桧通过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就能说是造福苍生,请问作者有何面目应对抗金烈士的质问?
更讽刺的是,这个和议维持了不过区区二十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毁约南侵,此时“救时真宰”秦桧刚死了六年,这就是他的功。
作者说秦桧“远离党争树正气”。
可诸多史籍明确记载,秦桧睚眦必报、屡兴大狱,株连无数,吕颐浩、赵鼎、张浚胡寅、张光等无数人被秦桧排挤。
作者说“秦桧远离贪欲培清德”。
实际上秦桧贪得无厌,卖官鬻爵、开门纳贿,向各级府衙索要珍宝,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的相府都应有尽有,一人就富可敌国。
《宋史》称
“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
作者说秦桧“结束战乱百民乐”。
可秦桧及其党羽为了媚事敌国和一己私欲,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还不断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导致人民生活重困、饿殍遍野,朝廷财政陷入全面窘困。
《文献通考》称:
“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府库无旬刀之储”。
作者说秦桧“谦和容让播清风”。
可秦桧独揽朝政后,堵塞言路,粉饰太平,对舆论控制更加严密,不断兴起文字狱。
因一句话或一句诗词而被治罪的屡见不鲜:
太学生张伯麟曾题壁说:“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的父亲吗”,被杖脊刺配到吉阳军;
赵令衿读秦桧的《家庙记》,顺口说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投入大牢;
沈长卿赋诗“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被编置化州等等。
秦桧剧照
正是秦桧丧心病狂的控制言论,导致南宋初期的正史资料一片空白,给后人研究这段历史带来极大的困难。
作者说秦桧“疾恶好善彰明心”,可秦桧喜用贪宫污吏,排挤廉洁之士;
群臣为了媚事秦桧,便以刻剥百姓为急务,有因此贪赃枉法而被检举的,秦桧也都尽力保护。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毫不夸张地说,秦桧罄竹难书。
因此《宋史》评价秦桧道:
“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直接将其送入《奸臣传》。
秦桧剧照
03
公道自在人心
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在秦桧父子党羽最得势时,民间对他的憎恨也是持久、执着和普遍的。
韩世忠之面折质问秦桧,义士施全之舍身行刺,临安市井小贩“油炸脍”(油条)的流行。
这正是南宋不同阶层所有民众对秦桧的抨击和怒斥。
这些人当时的评价,又通过一代代小说家言、评书戏文的口耳相传,传诵千载,流传至今。
跪在岳飞面前的秦桧铜像
元朝百姓在秦桧墓前便溺以快意,谓“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
明朝百姓岳飞墓前种桧树,一劈为二,名曰“分尸桧”。
清朝时期,甚至有人因演秦桧太过逼真,被观众上台刺死。
就连很多秦氏子孙也懂得洁身自好,和这位劣迹斑斑的祖先划清界限,写下“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样传颂千古的名联。
上至正史,下至评书戏文,对秦桧的风评几乎是众口一词,以至于千秋之后再也无人以桧为名,秦桧名声之臭由此可见一斑。
04
自以为是
可作者为何以自以为是,自觉正义,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无畏”精神写下这么一本引起公愤,完全颠倒是非,违背历史的大作呢?
因为作者曾说:
“主和卖国”的极左言论,引导人们沽名钓誉,为了博取美名,一味主战,哪怕由此导致国破家亡,也不敢提及和议,如果不是宋高宗和秦桧不避毁谤,力推和议,依主战派意见硬与金国血战到底,则南宋的前途与命运,不堪设想。
原来在作者看来,抨击“主和卖国”是极左言论;
原来无数主战派是为了沽名钓誉,博取美名,会导致国破家亡;
原来真正保家卫国的是“主和卖国”的投降派,而不是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
只是不知道,作者是否知道,秦桧死后66年后(1221年)他的孙子秦矩也曾在蕲州率众抵抗金国,终因寡不敌众,和儿子、女儿一起壮烈殉国。
只是不知道,作者是否还有意为“曲线救国”的汪精卫鸣不平,是否为无数签订卖国条约的奸臣贼子鸣不平。
只是不知道,当帝国主义再次入侵,作者是否会反对他所谓的“极左派”,是否会学习秦桧割地救国,主和安民。
这或许才是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为秦桧洗地暴露的只是他反对抵抗,对敌人卑躬屈膝,畏敌如虎,害怕牺牲的真实目的。
我只想问问这位邓先生,如果人人都如秦桧,人人都如此反对所谓的“极左”,我们的国家如何结束近代百年屈辱?我们的民族如何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我只想问问这位邓先生,如果不是有无数甘愿舍弃优越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所有一切,奉献自己所有的才智、血汗的烈士,我们的祖国如何会有今天的局面?
我只想问问这位邓先生,如果让秦桧这种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奸臣贼子站起来,会有多少英雄在流泪,会有多少百姓又跪在敌人面前?
天日昭昭,想给秦桧洗地,岳飞等抗金烈士不答应!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答应!
我食堂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