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说到李岩是李自成手下将领中最有政治头脑和战略才干的人,他见大顺军刚入北京,闯王不考虑国事、大事,却先给众壮士分起宫娥美女来,这令他深感不安。
刚入城时,大顺军军纪严明,有两个士兵抢劫,立刻被杀,并暴尸示众。但是,几十万大军入城之后,看着繁花似锦的京城,别说兵,就是将领们也有点晕乎乎的了。没过多长时间,大顺军的军纪就废弛了。
大顺军在北京城里,有两件事很失人心,一桩是奸淫,一桩是拷饷。
进城后大顺军高级将领分居勋戚豪宅,连中下级军官也分据各中下级官邸或富民巨室,并占其妻妾。约四十多万大顺军士卒,均由京城造捧门册派养。自此,这四十余万散居民宅的士卒,便不受军营约束,在居民中为非作歹起来。
进城后的大顺军将士耽于享乐、沉湎酒色。他们不仅把宫中女子当作胜利品瓜分,平日里还叫莲子胡同里的优伶、娈童各数十,分佐酒,高踞几上,环而歌舞。喜则劳以大钱,怒即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或犯闯字,手斩其头,血流筵上。上之所好,下必效尤。士卒进居民宅,先“曰借锅,少焉,曰借床眠;顷之,曰借汝妻女姊妹作伴。藏匿者,押男子遍搜,不得不止。爱则搂置马上,不从则死,从而不当意者亦死;一人不堪众嬲者亦死。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降官妻妾俱不能免”。大顺士卒在居民家中,“责男子饲马,妇女执黉、供酒浆,搜索银钱,发屋掘地不已。女年十二三、妇年五十皆不免。妇女,三五朋淫,去来无定”。
在京外的大顺所占州县亦如此,“遇贼兵过,先掠民间妇女供应,稍或不足,兵即以刀背乱下,伪官苦不可言。美者掳去,恶者弃下。妇女供役之苦如此。偷生者少,虽死节者亦不得清洁耳”。
那些当官的大小将校们,自己早就“各距巨室,籍没子女为乐”,只顾自己享乐,哪有心去约束下属!放了羊的大兵们也就更加肆无忌惮,满街乱逛,借口搜铜搜马,沿门淫掠。有些驻扎于城头的大顺兵,将妇女劫到城墙上侮辱,遇到将领经过时,怕被追究刑罚,居然将妇女向城外抛下。
此时的大顺军,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循规蹈矩,成了奸淫掳掠的衣冠禽兽。身在大明皇宫内的李自成,又怎么能看得到?
李自成养军有百万。如果按五十万兵士、五十万匹马的数量来计算,人每天吃一升粟,马每天食三升粟,这意味着这只农民军队每天至少要消费掉八千盅粟。
为解决后勤保障不足的问题,李自成颁布了《掠金令》,也就是追饷、拷饷。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追饷常常施以刑罚,夹棍之下饷资非常可观。如嘉定伯周奎,追赃七十万,在其家时又抄出现银五十三万两,杂器匹缎车载;大学士陈演,追赃四万,后又抄出银数万、黄金三百六十两。“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哭号哀鸣之声响彻街坊。向勋戚官绅追饷的同时,对富商居民也极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千余。对不能输足追赃银的官绅,则押至前门官店票号,立据借钱,称为“贷赃”,即使与店主素不相识,也不敢不借。
有人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掠银近七千万两,实际所掠则要高于此数。
拷饷的负责人据说是刘宗敏。
《明季北略》记录了一份操作流程:
先把官儿们召集起来,饿上一晚。第二天一早,把八百多号人,五个一串,押到田皇亲府里,先用夹棍夹拷一顿,再来问你到底贪赃多少,这样搞了十来天。
有时候刘宗敏兴致来了,亲自出来审问,每个人都得认点赃才行。重者数万两,轻者数千两,最起码也要一千两。
谁要是不认,那就给你腿上夹棍子,有棱有钉的那种,脑袋上再给你带个箍子,套得你眼珠迸出,大白天看见星星。
有个大学士叫魏藻德,被刘宗敏抓去,叫他拿银子。魏藻德是个清官,平时也没什么积蓄,勉强交了银子,但和刘宗敏的标准相差甚远,于是就把他绑起来,严刑拷打,逼迫他交银子。魏藻德实在受不了了,说:我已经没有银子了,我愿意把我的女儿送给大人。于是刘宗敏又得到了魏藻德之女,但依旧不满足,最终,魏藻德被拷打得脑袋都裂了,悲惨死去。魏藻德死了之后,刘宗敏还是不满意,又把他儿子给抓来,没别的事,还是要银子,儿子说:我父亲在活着的时候,还有一些朋友、学生可以求助,现在我父亲都死了,我上哪去给你们弄银子呢?刘宗敏大怒,立即将魏藻德的儿子斩杀。
这样把京城的人都弄得人心惶惶,百姓们发现,这新来的主子真不是什么好东西,抢劫、敲诈勒索、强抢民女,什么事都干,京城不能呆了,部分百姓连夜逃走
直到四月初一,军师宋献策实在看不惯了,假借天象示警劝李自成停刑。又过了六天,到四月七日,李自成到刘宗敏府上视察,看见几百号人在那里哀号,才让刘宗敏住手。
李岩更是心中不安,他给李自成写了一道奏折,说述了这些日子大顺军在城里的胡作非为,抨击了诸位大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作法,又婉言批评了李自成纸醉金迷的生活,并郑重提出四大策略。奏折中写道:
“一、扫清六宫,修葺皇城,而后择日正式称帝典礼;制定礼法,禁止任意破坏。
二、故明皇室除死难归降官员外,宜查清政行,分为三等,贪官追产入官,抗命为敌者定罪,清廉者免刑。
三、各营兵马应退守城外守(要)塞之地,听命出征;借住民居,恐失民心。
四、应招抚吴三桂部,许以父子封侯,应封大明太子为王爵,为明室守宗库,世代袭之……若如此,则一统基业可成,干戈之乱必息。”
李自成看完奏折,脸有怒容。这倒不是李岩的四点建议,而是李岩对大顺军与他本人的批评,心想:自己苦战这么多年,终于进了这向往已久的紫禁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龙椅,难道不可以享受一下吗?倘若这也要批评,那么这么多年的浴血奋斗到底为了什么呢?
李自成对奏折之事搁置一边。宋献策、李岩等人又上书李自成,提出招降吴三桂的谏议。李自成也知道到了解决关宁铁骑问题的时候了。吴三桂毕竟是与满洲作战的英雄将领,数万铁骑驻在丰润,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啊。
但是,怎么解决吴三桂的问题呢?是和还是战呢?
李岩与宋献策认为应召降吴三桂,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既可以利用吴三桂抗击清兵,又能节省兵力,去平覆江南。李自成认为言之有理。既然要招降吴三桂,那么首先就要保护好吴府的安全,并劝吴襄写信劝吴三桂投诚大顺。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众人纷纷散去,独有宋献策留下不走,李自成问道:“宋军师还有什么事吗?”
宋献策道:“陛下既已决定招降吴三桂,献策有一事不敢再瞒。”
李自成问道:“什么事?”
宋献策道:“前几天,权将军到吴府去,看见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美丽无双,便强抢回府,至今没有送还。若吴三桂得知爱妾被抢,定然不降。”
啊?李自成一听,不由勃然大怒,说道:“宗敏也太过分了,我已分给他三十个美女,难道还不够吗?怎么竟抢到吴三桂头上去了?真是坏了我的大事!”(欲知李自成如何失去与吴三桂谈判的机会,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