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秦琼薛仁贵还厉害的大唐名将,却被李世民彻底无视,为何这样?

比秦琼薛仁贵还厉害的大唐名将,却被李世民彻底无视,为何这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77 更新时间:2024/1/4 15:07:43

隋唐之时,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出现了许多名将。尤其在李世民手下,都扎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止一个“瓦岗群雄”,就足以亮瞎后人的双眼。且更牛之处还在于,李世民手下的这些名将,还能完美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战略类”,这是统帅级别,代表人物是“两个半大唐战神”。所谓:前李靖,后李绩,外加半个薛仁贵。

比如李靖灭突厥之战,李世民点赞道:“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所谓:三千铁甲灭突厥,古今未有之事。

也许,正是因这两个半战神——其中尤其是李靖牛到“古今未有”了,所以在隋唐小说中,李靖就成了仙,李绩则变成半仙:牛鼻子老道徐茂公,都被请出大唐名将群,只留下了半个薛仁贵。

意思仿佛是在说:有你们在,别人还怎么愉快玩耍?走您,去成仙吧,反正人间没你们位置了,留下薛仁贵镇下场子就足够了……

第二类可称之为“战术类”,名将最多。如程咬金、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彻、张亮等等。这类最突出的特征便是,经常以李靖或李绩的副手出现,执行战术的能力,相当强悍和完美。后来虽也有独自统兵的经历,可惜战绩却没法跟李靖他们比。

比如程咬金,在晚年终于当了把统帅,去征讨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却搞了个灰头土脸。若非李治心疼他,必是晚节不保。毕竟他搞屠城和纵兵抢劫财宝啥的,别管啥原因都不被允许!

第三类可称之为“敢死队长”,名气最大,有两位代表人物,秦琼和尉迟恭

秦琼在正史中是单挑王,每次李世民发现敌将耀武扬威时,就对秦琼说:“去,灭了他!”秦琼次次不辱使命,斩敌将于马下。尉迟恭则以勇猛和夺槊著称。比如他跟李元吉比武,轻松躲过攻击不算,还把李元吉的槊夺走。搞得李元吉恨上了尉迟恭,这太打脸了。

李世民显然更偏爱尉迟老黑,不是秦琼比不过尉迟恭,而是秦琼则属于“瓦岗体系”,且跟李渊关系很好,不如尉迟恭背景简单。

这其实也是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选尉迟恭跟着自己的原因,使得尉迟恭拥有了超高曝光率。

但不论怎样,这三类名将,都堪称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无非是如何平衡其关系罢了。但问题恰恰也就出在这里,就在同一时期,有一位比秦琼、薛仁贵等更厉害的名将,却被李世民彻底无视了,他便是苏定方,那么为何会这样?

二、谜一样的大唐名将

概括说来,在苏定方身上有三大谜团。

其一是出生何时成谜。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他出生在公元592年,另一个说出生在公元600年。到底是哪一年,至今没有定论。

但无论哪一种,都可以确定。苏定方比尉迟恭(公元585年)小一些。跟程咬金(公元589)和李绩(594年)的岁数大致相当,远比薛仁贵(公元614年)大许多。所以,苏定方跟大唐初期的诸位名将,完全属于同一时期。

这一下子就引出了苏定方的第二个谜团:苏定方的早期记载成谜?

对苏定方的记载,几乎都集中在李治时期。如程咬金由于没有灭掉西突厥,失去李治的信任后,李治便用了苏定方挂帅。

由此苏定方隆重登场,据《新唐书》记载:苏定方竟然率一万人,就大破西突厥的十万精兵,所谓“鏖战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这是一种怎样的画面?

一万唐军,在方圆三十里的地界内,跟西突厥精兵杀得刀光剑影,扬尘蔽天。苏定方已是花甲之年,依旧老当益壮,悍勇难当,只杀得银须染红……十万突厥精兵,就这样被一万唐军杀得彻底崩溃,如放羊一样哭爹叫妈的逃窜,最终竟被砍杀了数万人!

这战绩,比当年李世民三万唐军大破高句丽十五万,还要牛。随后苏定方是连战连胜,西突厥就这样被灭了。乐得唐高宗李治,先跑到老爸李世民的昭陵,进行了一次盛大的献俘祭奠。随后来到太庙,他又搞了一场献俘活动……啥叫“乐疯了”,瞅瞅此刻的李治!

许多人都说,李治时期唐朝的国土面积最大,但可知一个苏定方,就“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纵横万里,未尝败绩”,是李治手中的第一王牌!

为何说,苏定方比薛仁贵更厉害?无论战绩、灭国数量,还是用兵方面,都妥妥碾压薛仁贵。所谓,苏定方不死,薛仁贵难出!这不是夸大事实,而是实锤的历史记载。

正是因苏定方去世,薛仁贵才得到挂帅统兵的机会——虽有三箭定天山的传奇,却也有兵败大非川的难堪,怎么跟苏定方相比?

但问题是,这么厉害的苏定方,早期记载却凤毛麟角。只知道他先跟窦建德,后随刘黑闼。在刘黑闼兵败后,又回家隐居了几年,这才归降了大唐。

至于第三个谜团,就是本篇重点要讨论的。皆知:李世民爱才如命,为何彻底忽视了苏定方?

三、李世民为何彻底无视苏定方?

莫非苏定方在李世民时期没有表现?非也!

在公元630年,李靖灭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就一鸣惊人。当时他出任了李靖的先锋,率两百骑兵,趁着浓雾去摸东突厥的老巢。当浓雾散去后,苏定方一看,傻眼了:我咋摸到了东突厥老大,颉利可汗的营帐前了?

对方是重兵集结,苏定方才二百骑兵,咋办?寻常将领必会“偷偷撤退,打枪不要”,赶紧向主帅汇报。可苏定方却二话不说,身先士卒带着二百骑兵就冲了过去。不但一下子打懵了东突厥,还惊得颉利可汗带着老婆——也就是隋炀帝的姐姐义成公主,等十几个人撒丫子就逃。

这里发生战斗,是喊杀声震天,李靖听到了,急率主力赶来,结果却乐了。只见东突厥大军,被苏定方打得溃不成军,且还乌泱泱的投降了一大片(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

李靖岂能放过这等机会,继续追杀那些“见到我大唐兵士,却敢不投降的”。最终此战的战果是,“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再强调一次,这不是写爽文,是实锤的历史记载!

为何说苏定方比秦琼还厉害三分,带着二百人就敢开战,这可比敢死队长还凶悍!秦琼再猛,可有过这种记载?故而,苏定方也堪称是“敢死队长”一枚!

可惜苏定方此战虽一鸣惊人,李世民却只升任他为“左武候中郎将”,后又改任“左卫中郎将”,然后就在这个官职上,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苏定方就成了“安静的美男子”,被李世民彻底被无视了——因此,这是为何?笔者认为,就两点原因。

其一:人才太多,李世民顾不过来

如开篇所谈,大唐初期,尤其是李世民手下名将如云,甚至你没灭过国,都不好意思自称名将。在这种情况下,苏定方这种“半路投奔”而来的人才,就只能默默努力去了。能否有机会并抓住机会,多少有些撞大运的感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也算是给苏定方提供了舞台,让他跟着李靖征讨东突厥。而苏定方也抓住了这个机会,算是完成了“原始股”的积累。

但随着东突厥被灭,尤其是李世民成为天可汗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唐几乎无重要战事。等再有战事之时,如侯君集、李绩等名将,早就盼得眼绿了,李世民出于平衡利益考虑,岂能给苏定方机会?已经顾不过来了!

其二:苏定方没有所属势力。观察那些大唐名将和名臣,几乎都有所属势力。如瓦岗山势力(李绩、秦琼、程咬金),秦王府势力(长孙无忌、房玄龄),太子旧部势力等等(魏征、薛万彻)。

苏定方哪头也不靠!若非要说有所属,就只能属于“李靖势力”。可问题是当李靖灭掉突厥后,就遭到李世民(秦王府势力,长孙无忌)的打压,差点挨处分。从此李靖就也成了“安静的美男子”——等于苏定方依旧没有所属势力。

在这种状态下,苏定方如何能冒头?不可能!这同时也是为何李治,那么重用苏定方的原因。

道理很简单,当时的李治,正在跟长孙无忌展开权力争夺战。一下子,无根无基的苏定方,就等于被收编为李治的“皇上、皇后(武则天)势力”。

比如,苏定方灭西突厥之战,为何李治几乎都乐疯了,搞了两次献俘?等于他抓住军权取得权威了。果然随后就是长孙无忌被干掉。这其实也是为何,苏定方去世时,李治大骂手下人的原因: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

苏定方去世后,大臣们都不吭声,不汇报!这种反常情况已经能反向证明,笔者的推断了!这大概也是为何苏定方,会在“隋唐演义”中,变成大奸臣,被彻底抹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更多文章

  •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初年少数民族中又以匈奴势力最为强悍,因此,如何处理与匈奴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怀远以德还是武力震慑成为朝堂上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而历代帝王也都根据当时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做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判断。一、西汉前期(一)双方发展状况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口,刘邦取得了楚汉战争的全面

  • 谋篡北周江山,按户口杀人,隋文帝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坚为什么把北周皇室杀干净,隋文帝个人简历,北周历史简介

    隋朝原本是建立在北周的基础上,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更是北周的外戚贵族,不过他利用自己的身份,顺利夺取了北周江山,这一行为也让他在历史上被很多人诟病。北周原本在周武帝等人的治理下,已经掌握了绝对的霸权,更是顺利统一了北方,可惜周武帝英年早逝,没能完成一统大业。杨坚篡权之后,等于是顺利摘取了北周的胜利果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痴迷于男宠?其背后政治意图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武曌[zhào] (624年-705年12月16日 [2] ),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李世民时期,做了十二年五品才人武则天本来是李世民

  • 汉人卖铁器给匈奴,汉武帝却杀尽汉人、重赏匈奴,事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匈奴出土铁器,汉朝打匈奴的真实经历,汉族大帝和匈奴的最后一战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彻底征服外敌的王朝之一,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正是因为他为汉朝解决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不但给汉朝换来了长久的和平,也让汉朝可以更好的发展,成就了一番霸业。可征服匈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在武力上征服匈奴,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征服匈奴,尤其是那些归顺汉朝的匈奴人,要做到“为

  • 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绕过章邯主力,攻击秦军甬道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项梁在世时,项它和项羽是他帐下可独自带兵的两员大将,项它曾率军参与临济之战,项羽则远征襄城。项梁死后,虽然范增等人奉项羽为统帅,但实际上项氏内部资历最老的是项羽的叔父项缠,同样拥有嫡系军队的则是项它。面对秦军,项氏内部暂时还算团结,但项它绝不甘心屈居项羽之下。与其把项它留在身边掣肘,不如让他作为偏师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帝国第一功臣韩信的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一个屌丝中的战斗机,人家刘邦再不济也是体制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不高但也饿不死,家里有个哥哥勤劳刻苦,时不时也会接济一下这个不中用的弟弟。韩信就没这么好了,自幼爸妈就没了,一个人在淮阴那旮旯流浪,又没有一技之长,力气还不大,苦力活都干不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惨的时候,还跑到一个帮人家洗

  • 唐朝和日本的战争:把日本彻底打服,此后千年未敢挑衅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公元663年,此战名为“白江口之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倭军(4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唐军(1.3万人,战舰170余艘)。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数倍的倭军打得大败,奠定了此后长达千年时间的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历史上与倭国的

  • 庞统临死前,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庞统为什么偏爱魏延,魏延与庞统的关系,庞统和魏延有什么关系

    卧龙先生自然不必多说,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先生出山,而诸葛亮也确实不负众望,他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驾崩之后仍旧忠心辅佐年幼的阿斗;这等忠义且才华横溢之人,实在是不可多得。少年凤雏那么凤雏又是何人呢?既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必定也不同凡响,但是凤雏庞统在蜀国的影响力却远不及诸葛亮,只因庞统看透

  • 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后周皇帝柴荣若多活几年,就没大宋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时也,命也。他们终究是徒留遗憾,只留给后人一个假如。假如他活着,那将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可惜没有假如,但丝毫不影响后来人对这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帝王给予高度评价。 朱元璋评价他,“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 后周的第二位君主柴荣,被誉“

  • 巨鹿之战,一战打断大秦的脊梁骨,20万秦军被坑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巨鹿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巨鹿之战的秦兵哪来的,巨鹿之战真的是秦军主力吗

    但是事情还没完,项燕有个孙子叫项羽,项羽还有个外号,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同志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家里给他安排辅导老师上课,直接就被项羽给吓跑了,一分钟心疼一下老师的心里阴影面积。长大了之后一直游手好闲,某天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场,被这拉风的排场雷到了,说出来那就超级霸气的话“彼可取而代之”,并立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