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大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究竟干了什么事被后人瞧不起

作为大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究竟干了什么事被后人瞧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42 更新时间:2024/1/26 5:52:17

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画像

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关于赵光义的出生,照例经过统治者的神化渲染,赵光义之母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我们今天暂且不谈他的出生,关于赵光义,史学界对其普遍评价不高,后人甚至认为其“所为甚为卑劣,无异于小人尔”。究其一生,他做了那些不光彩亦或是卑鄙的事情那,我们下面一一道来。

第一、烛光斧影,谋杀亲兄,篡夺皇位之嫌

这一事件,堪称千古之谜,太祖去世时,赵光义已是晋王、知开封府,已经是标准的储君,太祖是将其作为政府接班人培养的,国家大事均决于晋王。

北宋禁军

我们看一下《宋史纪事本末》对宋太祖去世一事的记载,宋太祖开宝九年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另文莹《续湘山野录》,对太祖驾崩前事件又做了更详细的描述,但是后人对其所记存疑,关于宋太祖的死,后来一直存在很大疑点,史学界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今天看到的史料很多都是经过当朝统治者篡改过的,并不能解开历史谜团。个人认为,宋太祖春秋鼎盛,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死的这么快,只能说是猝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由于喝多了,导致心梗或是脑梗。还有一种可能是喝酒时被赵光义下毒,导致中毒而死,从太祖那句好为之,可以看出饮酒时兄弟二人发生了争执。

赵匡胤影视作品截图

如果真如《宋史纪事本末》所述,太祖召赵光义进宫,嘱以后事,为何没有别的大臣,我想作为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为了自己死后帝国的稳定,后代子孙的安全,不可能不叫相关人员到场,自己的嫡系大臣为何无一人到场,赵匡胤不可能犯如此脑残的错误。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赵光义经过多年的经营,多有眼线,宫中太监王继恩和自己的亲信程德玄时刻关心着事态的进展。事先应该封锁了消息,自己直接进入皇宫,即皇帝位。鉴于此种原因,宋太宗一直给人以弑兄篡位之嫌,遭受后人诟病。

第二、夺取幽云十六州失败,改变了宋辽之间攻守之势。

公元976年,北宋攻灭北汉后,宋太宗为了建立不世之功,给刚刚即位的自己树立权威,不顾前线将士的辛苦,不加修整,依据疲劳之师,试图马不停蹄,一举依据击败契丹人,夺取幽云十六州,但是他没有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由于太宗皇帝的好大喜功,指挥不力,遇到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在高粱河一战中,宋军惨败,精锐尽失,所占州县丢失殆尽,宋太祖起家的老本让他丢完了,至此,北宋和辽国在后续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直至辽国灭亡。

高粱河之战

第三、逼死太祖之子,毒死降宋的南唐后主和吴越王。

公元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御驾亲征,参与夺取幽云十六州之战。高梁河之战时,宋军惨败,有人认为太宗皇帝已死于乱军之中,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退朝后又惊又怕,既羞愤,又无奈,自刎而死,虽然宋太宗即位有所谓的按“金匮之盟”的约定,注定要将帝位传于德昭。但是德昭的自杀,与他有脱不去的干系,此事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宋太宗都遭到了很多人的谴责。

另外一件事就是宋灭南唐后,宋太宗经常诏命李煜小周后侍寝,作为一个男人,肯定对此事很有意见,何况是昔日的君王那。

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南唐旧臣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978年七夕,后主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988年南越国王钱俶猝死。由此看来宋太宗还是用毒高手,这也是他一生的污点之一,古代哪有帝王公开用毒鸠杀投降之君的,这是一种下三滥的手段,为世人所不齿。综上所述,宋太宗所作所为难保不留给后人诟病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惹怒慈禧的夺情风波,这不仅是孝道更是朝堂的取舍和方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七月初七两宫太后召集军机大臣和几位帝师会商此事,众人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意见。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和军机大臣宝鋆、文祥等认为李鸿藻责任重大,不能轻易离职,需要“夺情”。同为帝师的倭仁、翁同龢、徐桐三人则认为夺情与礼法不合,李鸿藻必须返乡守制。奕訢应该是早就预料到了这种争执,他拿出了当年乾隆要求朱轼

  • 赵构建立了南宋,为何他还是千古罪人,他为何要杀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这么说,宋高宗赵构的继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身为徽宗第九子的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若不是靖康之变,他肯定也只能安安分分的做一个亲王,终其一生,他也不敢对皇位有任何非分之想。靖康之变,金人押解几乎整个皇族去北方但靖康之变给了他继承皇位的机会,整个北方的赵宋皇族被一网打尽

  • 年羹尧手握重兵,朝中更是无人敢惹,为何不自己称帝?答案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是清朝的大将军,官职非常高,抚远大将军、四川总督等头衔集于一身,为大清平定过多次叛乱,西藏、青海等边疆都是由他守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在朝中,几乎没有人敢得罪他。皇帝在位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臣子功高震主之后会造反,而年羹尧这位大将,不仅没有造反,甚至在要被皇帝赐死

  • 最忙碌的皇帝:永乐皇帝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他还数度主动出击蒙古,打的边界是无比宁静和平,为中华文明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他还南征交趾(今越南),使得从汉唐以来数度脱离中华文明的交趾继续融入进来。一起来看看永乐大帝的一天生活:四更的时候,朱棣起床,然后开始沐浴更衣,让人梳理他的头发,修剪他的胡须,随后便喝点茶,吃点司礼监掌印

  • 曾国藩保举他当官,他却不给湘军粮饷,被人痛骂没良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该道器识才具,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曾国藩为什么对沈葆桢如此青睐?除了沈葆桢本人确实才德兼备,与曾国藩趣味相投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沈葆桢的岳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曾国藩与林则徐只有一面之缘,没有深交,更不是一个阵容的,但曾国藩一生对林则徐钦佩有加,多次在书信、日记中流露出对林则徐的仰慕之情。

  • 大清最勤政的皇帝:八子夺嫡惊心动魄,改革成就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而20世纪九十年代初,作家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可以说对公众了解雍正形象有了很大影响,1999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更是彻底掀起了雍正热。近年来清宫戏、穿越剧里更是经常出现雍正的身影,冷热反差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大家对于雍正修改诏书篡位一事,更是争议不断。康熙晚年出现了诸多皇子争

  •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建立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国家政权与部落的区别在哪呢?国家政权的交接有固定秩序,大多是和平进行,统治者和统治人民相互依赖,人民主动和被动服从统治者,依靠税收维持国家运行;军队负责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在有天灾时免除税务甚至救济难民。少数民族的部落不一样,政权的交接一般没有固定秩序,以武力夺取为主;没有固定疆土,打倒哪里吃到哪里

  • 如果清朝和西方列强死磕到底,不割地不赔款,结局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军事方面来说,清朝拥有几十万的八旗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到了后期已经烂到根子了,欺负老百姓还可以,真要真枪实刀的干架,绝对都会吓得尿裤子。而真正可堪一战的部队大概只有几万人,但这些部队也不一定听从政府指挥,军纪混乱是一方面,作战理念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拿这样的部队跟正在全球各地殖民的西方列强作战简直不堪

  • 朱元璋把军粮交给商人运输,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地方官员告诉朱元璋说,军粮的事可让商人来做。怎么做呢?总不能让人白做吧,商人是重利的,没利的事绝不会去做,而只要有利可图,则争着去做。为了吸引商人运输军粮,朝廷把自己的食盐专营权卖给商人,允许商人销售食盐,具体办法是,商人把军粮运到指定地点,换取一张支票,拿着这张支票就可以到盐场领取食盐了。利益

  • 朱元璋郁郁而终,只因刘伯温死前留下1物,让他每天担惊受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代开国皇帝,虽然严于律己,打击贪官,但是却因为在创建明朝后,为了将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那些开国君臣全部都屠杀了。而且恢复了殉葬制度,所以很多人评价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却台薄情寡义了一些。在朱元璋还未得到天下之前,广招贤士,在他的身边很多人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还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