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为理科通才的康熙,为何不将西方理科知识推而广之?

身为理科通才的康熙,为何不将西方理科知识推而广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4/3/9 4:58:07

宋徽宗所作字画

但是在他们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就是康熙大帝。康熙钟情于理科知识,他学过物理、化学、天、地理、高等数学、哲学和西洋音乐,据说还都学得不错。在如今广大大学生恐惧高等数学的时候,康熙早已超越了他之后300多年的学子们。传教士他讲授知识,他都能听得懂,下课后还要向阿哥们讲高数。除此之外,他对天文历法的算法很感兴趣、学习很多,还在皇宫里设立实验室,研究医学,并在宫女身上实验种痘。

▲传教士授课图

那么我们不禁感到奇怪了,这样一个理科发烧友,为什么不将他所感兴趣的内容推而广之呢?我们知道彼时的英国、法国、德国等都建立了皇家学院和皇家科学院,可为在大清却是皇帝一个人在玩耍,是什么让他克制自己不把喜欢的东西“安利”给别人呢?

▲英国皇家学会

康熙是一个皇帝,这就决定了他考虑任何事情都要首先站在这个立场上。梁超就曾经提出,康熙热衷学习科学,是为了愚民,“窒塞民智”,堵塞现代科学在民间传播和发展。如此,我懂你不懂,你也不想太多,自然利于统治(这个时候康熙治理国家的目的是统治是掌控,而非发展和超越)。

▲康熙像

另外就是大环境问题了,虽然在康熙的爸爸顺治时代就已经顺利入主中原,成为辽阔疆土的主人,康熙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环境定然十分优越,受到的培养非同一般。然而不得不说其历史出身,满族的蛮士打仗厉害,治国也勤勤恳恳,但摆脱不了游牧民族带来的家国观念。

▲法国巴黎皇家科学院

且那个时代的君,受正统教育长大,很难有所突破,我们称康熙为千古一帝,这点上他也差得很多,没有丝毫的魄力。

清朝皇帝是公认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但勤政不一定就是最好。康熙多次暗地阻止西学在国内的传播,甚至康熙的老师作出了书籍想要发行,康熙都不给他好脸色看。因而我国现存的西学书籍最晚都是明朝发行出版的。

康熙终究是被束缚了,意识到先进学科的优越性却因为小小心思令国人弃之不用,比不能领会到其精妙更为可恶、更令人痛惜。

更多文章

  • 让徐志摩疯狂的陆小曼:民国白富美,死后却连骨灰都没人领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让徐志摩疯狂的名媛陆小曼:民国白富美,死后却连骨灰都没人领取陆小曼出生在1903年的上海,其父亲是当时的财政司长,母亲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家境优越的她仿佛从一生下来时,就注定了人生不会平淡。陆小曼是一名画家,更是一名出了名的社交家,17岁时担任顾维钧的外交翻译时,便闻名与社交圈。作为民国时期的名媛,

  • 雍正放过曾静、张熙师徒俩,为何乾隆一登基,就把他们凌迟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熙被抓,张熙个人资料,精锐张熙个人简历

    公元1728年秋,湖南郴州永兴县,有个考不上举人失意秀才曾静,派徒弟张熙(化名张倬)与其堂叔张勘,一同赶赴西安,向时任陕西总督岳钟琪投书策反。(曾静剧照)九月二十五日,二人抵达西安,随后开始多方打听,当了解到岳钟琪正深受雍正宠信,几乎无策反可能时,吓得堂叔张勘赶紧扔下张熙,孤身一人连夜跑路回了老家。

  • 顺治立储难下决断,康熙不受宠爱,最后却用一句话轻松搞定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见到顺治,立储之争,清朝秘密立储

    其实,顺治皇帝并无心将龙椅宝座交给玄烨,只因造化弄人,玄烨才有幸能登上皇位。若不是这一巧合,中国历史上恐怕要失去一位优秀的皇帝了。说来有些滑稽,但是玄烨能够继承皇位还要感谢他曾经得过天花病。当然也离不开玄烨自己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品质。顺治掌控政权之后,采取一系列政策稳固自己的政权。天下逐渐稳定下来,

  • 阴魂不散!清朝为什么害怕白莲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冤死的人阴魂会不散吗,白莲教标志,三破白莲教大结局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鬼魅般的存在。它似乎从未在哪个朝代走入舞台的中心,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黑暗角落中,又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哪里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哪里就有白莲教。它也让清朝朝野上下真正体会到了李诚儒所说的“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01 阴魂不散白莲教嘉庆元年,1796年,湖广总督毕沅遇到了

  • 雍正为何推行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最终效果如何?引发怎样讨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雍正王朝》用了大量画面对雍正关于耗羡归公和养廉银进行演绎,从很多角度还原了历史面目。雍正元年,刚刚即位的新皇帝雍正如同魔术师一般接连向帝国推出多重改革,大部分是围绕清朝治理所开展的内容。在元旦给地方官员下发文告时,雍正首次提出钱粮火耗问题“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用。”并且在文告中说,早

  • “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被孙中山评价为辛亥革命首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也被推举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为了表彰在武昌起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人士,1913年,民国政府为武昌起义的参与人员颁发了荣誉勋章,并表彰了这些辛亥革命的元勋。说到辛亥革命的元勋,不得不提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孙中山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过蒋翊武,并且称赞他是辛亥革命的

  • 安德海之死,慈禧政治场上唯一的一次完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01汗马功劳咸丰皇帝驾崩后,已经成为太后的慈禧与八位顾命大臣在政治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慈禧准备拉恭亲王奕訢入伙,一起除掉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此时的慈禧与肃顺等人远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奕訢正在北京与英法联军的代表谈判,双方之间的沟通因为距离成为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慈禧派心腹太监安德海负责联络。

  • 1906年,洪水滔天,受灾的清朝百姓遍地走,饥民的情况不忍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1906年洪水,清朝水灾记录,清代洪水泛滥

    农田被洪水淹没,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歉收甚至没有收成,许多人变得饥肠辘辘,到了生死攸关的情况。今天,通过一系列旧照片,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看那时候的老百姓!逃离灾区并建立一个小破屋生活洪水使无数受害者流离失所,无法入睡。到1906年冬天,饥饿和寒冷都进入了灾区,无情地吞噬了受害者的健康和生命。

  • 百年前,张之洞临终前悲叹“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计其数将大厦挽救于倾颓的杰出历史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个王朝的生命得以延续多年,同时无数无辜平民百姓的生命也被拯救。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就算时隔多年,还是会被他们舍己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因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在百年前,有这样一个名人,他在临终前曾经发出悲叹

  • 1852年,一清军小兵随手开了一炮,却让太平天国迅速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封了五人为王,即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对抗清朝。最初的太平军,发展的确非常快。因为那时候大家心中都有着一股信念,认为只要拿下了天下,好日子就来了。由于百姓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故而大家信心十足,齐心协力一同和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