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要是他还在,主公也不可能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要是他还在,主公也不可能病死白帝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37 更新时间:2024/1/20 23:12:32

要说诸葛亮之于刘备、之于蜀汉政权,重要性还要在关羽张飞之上,毕竟能打虽然重要,但怎么打、打哪里这种战略性问题以及后勤工作问题才是一个集团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可哪怕是诸葛亮,也有无法左右刘备意见的时候,特别是刘备发兵东吴,诸葛亮、赵云多次劝谏都没有效果,导致刘备大败,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刘备自己也病死白帝城。

这件事曾经令许多人惋惜,他们都认为如果有人能劝谏刘备不要出兵,那天下局势就不会像之后那样发展了,曹魏政权定鼎天下和被司马家摘了桃子的事可能也不会发生。

但历史就是这样,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的意见而更改。更关键的一点是,连诸葛亮的劝谏都不好使,难道真的有人能劝住刘备吗?

其实还真有一个,这个人叫做法正,许多人对他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对于刘备集团的重要性仅次于诸葛亮,而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诸葛亮。

法正这个人本来在刘璋的手底下工作,但是他很有本事,人也心高气傲,对于得不到重用非常不满,尝尝和自己的朋友益州别驾张松私底下抱怨。

张松这个人和法正一样,对于刘璋非常不满,于是俩兄弟就考虑一起换个主子。最开始两人考虑过曹操,但曹操名声实在是差了点,法正的祖父法真当初是一代名士,这让法正自己也有点接受不了曹操。

直到一次法正在张松的推荐下出使并结识了刘备,他发现刘备胸有大志,最关键也是老刘家的人,从刘璋到刘备那心理负担不大。

恰好那个时候庞统给刘备出谋划策想要夺取益州奠定根本,虽然法正不知道这件事,但他知道益州之于刘备的重要性。于是就偷偷来刘备这里告诉他怎么怎么好,我可以帮你一起拿下这里。

刘备表面上犹犹豫豫,心里不知道乐成了什么样。刘璋对于这一切都懵在了鼓里,要说刘璋这个人除了善良是没有任何优点,可那个世道善良又实在算不上优点,除非和刘备一样会装。

而老天爷也许真是想把益州送给刘备,当时马超投奔刘璋的手下兼合伙人张鲁,一直朝张鲁借兵打凉州,但每次都损兵折将,而曹操对益州虎视眈眈,刘备兵强马壮,刘璋自己手底下还两个叛徒,益州是根本保不住。

得到益州后的刘备对于法正非常信任,因为这个人的确有本事,尝尝能想出令诸葛亮都惊奇的计谋,于是基本上干啥都把他带在身边。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法正这个人人品属实不咋地,睚眦必报,爱记仇,当初他在刘璋手底下时就是个不大点的小官,欺负他、嘲讽他的人多少有两个,不过照顾他、欣赏他的人也有。

刘备取得益州后,法正地位嗖嗖上涨,他就把那些对他好的、哪怕只是有小恩小惠的人都好好提拔赏赐了一番,而那些对他不好的人一个也没放过,甚至直接杀了几个人。

于是有人和诸葛亮告状希望他能把这些事禀告刘备使法正收敛一些,不过诸葛亮知道法正对于刘备的重要性,这件事最后直接不了了之了。

而要说法正的本事,只需一件事就能证明,那就是汉中之战。有人曾问汉中之战为啥刘备不带着诸葛亮出征而带着法正,先不说这计谋本来就是法正提出来的,在这说把诸葛亮带出来后方的钱粮、军资谁管?法正可没有诸葛亮管后勤的本事。

汉中之战的大致经过就是曹操打败了张鲁平定汉中,但是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带兵回撤了,法正分析出曹操不可能是兵力不足,那就只能是老家出事了,恰好留下来的夏侯渊、张郃谋略一般,就劝着刘备攻打汉中。

最后夏侯渊、张郃大败,刘备手底下的疆土也差不多达到了他活着时候的最大。

法正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惜的是在刘备自立汉中王的第二年就死了,时年45岁,据说刘备为此哭了好几天。

而刘备病死白帝城后,诸葛亮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只能说是可惜吧,毕竟刘备手底下的谋士不多,诸葛亮算半个,虽然三国里面把孔明先生写的神乎其神,可实际上诸葛亮在大的战略方面还不错,可小的计谋方面就差不少了。诸葛亮最厉害的还得是后勤和治国,就像是萧何一样。

而庞统和法证则像是张良,不过张良一旦没了,刘备又找不来一个韩信,那出征失利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文章的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刘备可能听法正的话却不听诸葛亮的不是因为刘备更加信任法正,而是诸葛亮有个哥哥在东吴当官,情理上就差点意思;二是前面说过,诸葛亮谋略方面始终差点东西,和法正没法比;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诸葛亮压根没有死谏,他自己其实都不知道陆逊什么水平,不然以死进谏的话刘备还是要听的,就像是法正曾经就把自己置身险地让刘备撤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国占据北方又有十万骑兵, 赵国为什么没有能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比拟一下秦国和赵国的蜕变,秦国的蜕变被称为商鞅变法,从经济、习俗、军事等各方面都举行了周全蜕变。在革命往后,秦国发作出的勃勃生机,是东方六都城不具有风云人物的。反观赵国,赵国的蜕变被称为胡服骑射,蜕变的局限对照窄,仅限于军事畛域。赵国戎行的兵器建设非常好,马队的数目也是各国中至多的。驯服

  • 秦始皇给已婚女性一条特权,因太前卫被后世禁用,至今仍不敢启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这一理念也被加入到基本的教育中。但在旧封建社会,我国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法律上,都对女性有很大的限制。特别是明清时期,女性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跌落到了谷底。不过细数明清以前,还是有许多王朝比较

  • 庞涓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陷害孙膑?又是如何陷害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涓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万般无奈,吴王夫差派伯喜否备足厚礼向越王求和。不久,吴国被越国所灭,夫差自杀。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以后,接着率军渡过黄河,在徐州会合齐、晋、鲁、宋等国诸侯,被诸侯们推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var1]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死后100多年,至战国中期又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孙膑。他出生于齐国,是

  • 三国少年英雄马超,究竟为何以忧惧终其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超个人简介,三国里的马超深度解析,马超一秒三枪口诀顺序

    但很少有人的一生能从来都顺风顺水,马超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在建安十七年。这一年,他刚刚在与魏国的潼关争斗中落败,苦苦坚持与曹操方面的势力对峙着,五月传来噩耗,曹操杀了他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并夷灭三族。第二年的九月,因为自己部下的叛变,他又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建安十九年的春天,马超终于支持不住,投奔了

  • 韩非在名作《五蠹》中,指出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哪些人物能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非个人简历,韩非与嬴政谈论君王之道,韩非主张什么

    [var1]他的堂兄弟李蔡和他一起入伍,一起升为将军,最后还从武官转为文官,位至丞相。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中成名的一些名将,大多是行伍出身。比如也号为“飞将”的名将吕布,以“骁武”投军,以后以“便弓马,膂力过人”著称,最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曹操手下著名的勇将典韦,投军之初,是张邈手下的旗手

  • 吕布的八健将,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八大健将结局,吕布怎么一开大就死了,吕布之死完整版

    这八健将都是怎么死的呢?八健将之首,张辽,众所周知,吕布兵败之后,被曹操生擒,张辽也被生擒,曹操在刘备的见一下,杀了吕布,但是,却因关羽求情,放了张辽,张辽随即归降了曹操,成为曹操五子良将,功勋卓著。张辽在正史中是病死的,在演义中,是被东吴大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去后不久就死了。臧霸,曾与曹操大将乐

  • 只知蜀国五虎上将,怎能不晓魏国“五子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五虎上将中由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使得大家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及时没读过三国的朋友也知晓“五虎上将”。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上表奏告献帝,归还左将军和宜城亭侯印绶,又在沔阳(今陕西勉县东)设立坛场,集合群臣将士,拜受玺绶、王冠,即王位,以其子刘禅为太子,又大封群臣,以许

  • 马超部下八健将,这五人背叛马超、投靠曹操,剩下三人战死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8.侯选侯选,河东人,割据凉州一带。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失败后入汉中依附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侯选投降,被封官赐爵。7.程银程银,河东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兵败,逃往汉中地区,曹操征讨张鲁平定汉中,官爵复原职。6.李堪李堪(?-21

  • 悲催的宋国:春秋那么多诸侯国,为何被黑的总是宋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宋国版图,宋国人为什么被人嘲笑,春秋时期宋国发展简史

    [var1]宋人的寓言故事在战国中期以后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如《庄子》《韩非子》等,经常看到一种故事型内容形式。后人根据《庄子》中的《寓言》篇,将它们命名为寓言。但寓言并不只是故事,而是想要增加道理的生动性和思想说服力,为了取信于人,因此常常用别人的故事(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出于外而)。而在这其中,

  • 扶苏比胡亥强,如果他不死,秦帝国真能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帝国强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秦朝是怎么灭亡的。现在史学界公认的观点是,秦朝之所以灭亡,有这几个原因:一是劳役太重,民愤太大。秦朝修万里长城、秦直道、阿房宫这种非常浩大的工程,是超过了当时秦朝老百姓所能承受的极限的。二是积怨太深,无人拥护。秦朝灭六国,对六国的王公贵族,差不多都采用斩尽杀绝的方式。六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