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中
由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使得大家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及时没读过三国的朋友也知晓“五虎上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上表奏告献帝,归还左将军和宜城亭侯印绶,又在沔阳(今陕西勉县东)设立坛场,集合群臣将士,拜受玺绶、王冠,即王位,以其子刘禅为太子,又大封群臣,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赵云为翊军将军。
刘备称王后,还治成都(今属四川),以牙门将军魏延为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今陕西汉中东)。
“五虎上将”虽有演义的渲染,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身心,岂不知东汉末年,三国志中记载“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五子良将为何人?
[var1]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先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不同,乐进、于禁加入曹操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徐晃、张辽,最后是张郃,而早期五子良将的战绩也多是从攻,进攻时被任命为先锋,撤军时负责断后。
“五子良将”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将军,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这五个人列为一传,在进行总评时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近现代以来人们开始将其合称为五子良将。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