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国史话九:帮“恩人”一家解决纠纷的宋人,到底是敌?还是友?

宋国史话九:帮“恩人”一家解决纠纷的宋人,到底是敌?还是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84 更新时间:2024/1/17 23:58:58

[var1]

戎马一生的郑庄公

之所以上篇章的结尾鄙人会留下这个悬念,主要是因为史书中对于郑庄公提前下葬的直接原因并没有言明。甚至,大多数的史书都忽略了这个时间,唯有《春秋左传正义》以“三月而葬,速”这样一句话匆匆带过,就没有更多的解释了。因此,想搞清楚当时的郑国国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这才留到今天,希望通过对其前后事件的分析,可以推测出具体的情况。

至于我到底有没有推测出这变故是什么呢?“闲叙”的答案是肯定的。予以为郑庄公的停灵期不足5个月的原因,跟郑国的两位公子(即世子姬忽和他的弟弟姬突)有关。正是由于这两位年纪最长的公子发生了争执(极有可能与争夺国君之位有关),让郑国内部产生了混乱,导致庄公的葬礼不得不提前举行。而争执过后,人不失时机地出现,帮“恩人”一家(宋国国君宋冯曾受到过郑国的保护,所以郑庄公算是他的恩人)收留了失利出逃的姬突,才让这场纠纷没有闹到兄弟相残的地步。

[var1]

如此看来,宋人能够出面挽救一位郑国公子的性命,算得上是郑国的“真朋友”了。可是,“闲叙”你的这些推测依据是什么?你如知晓姬突出逃了?又如何知道他跑到了宋国,受到了收留呢?这就要与咱们今天“史话”的重点内容,也是《春秋》等史书在“葬郑庄公”之后所记的一件大事有关了。

正是由于这件大事的记载中有“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这样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姬突只有先逃亡到了国外,留存了性命,才会有日后“归于郑”的结果。而帮姬突重回郑国的人,不就是前半句话中,替他搞定了关键性人物祭仲的“宋人”嘛。这除了说明是宋国收留了姬突以外,恐怕也没有其他可能了。那这依据算是你已经找到了,可这件大事到底讲的是什么?祭仲为何会成了关键性的人物?姬突出逃为什么要选择宋国呢?“闲叙”这就给各位逐一解释一番。

[var1]

姬突失败,出逃去了宋国

首先,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姬突选择宋国作为流亡之地的原因。除了宋国临近郑国,便于公子突尽快逃离险境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母亲的娘家正是宋国。不知各位可还记得,鄙人在讲“恶曹之会”时曾提到宋国之所以能够参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当时的国君宋冯亲近于郑国,另一方面就是姬寤生自己的妃子乃是宋国雍氏之女。而这位雍氏女子(即《左传》所说的雍姞。“姞”应为雍氏一族的姓),正是姬突的母亲,因此他会出逃到这里一点也不意外。宋人会收留姬突,并帮他归国,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我再给各位说说祭仲,看看他为什么这么重要。祭仲(又叫祭足,所以《左传》称之为“祭封人仲足”)之所以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自然跟他在郑国的地位有关。从此前的“郑国史话”故事中经会提到祭仲,大家不难看出郑庄公是十分器重他的。另外,祭仲还帮庄公牵过红线,撮合姬寤生娶了邓国之女,并生下长子姬忽。所以,祭仲与郑世子忽,也就是当时继位的郑昭公关系十分亲密,算得上是姬忽身边的红人了。

因此,宋国在当时作为郑国的盟友,不方便为了姬突与郑国立刻翻脸。且宋国也拿郑昭公没有办法,无法将其挟制。唯有对位高权重的祭仲下手,看看能否将其进行控制,方能保证姬突安全归国。所以,解决纠纷的重点,就看祭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了,他可不就是关键性的人物了吗?

[var1]

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祭仲

那解释完了两个疑问,我最后再来说说这个大事件。其实简单来讲,这个大事件的具体内容就是宋人帮助姬突归国,帮他说服祭仲的具体方法。只不过,宋人采取的这个手段多少有些阴损,且其目的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单纯。这才让我在上文中称宋人为郑国“真朋友”时,刻意加上了引号。既然,话已经引到这里了,咱们就赶紧看看宋人到底都干了什么。

还是要依据《春秋》中“宋人执郑祭仲”这半句话来展开,该句中的一个“执”字,把宋人采取的手段给点明了。因为,“执”这个字有捉拿、逮捕的意思,所以宋人一定是把祭仲给抓了起来,让他答应帮姬突回国。可祭仲好歹也是郑昭公身边的红人,怎么可能在国内被宋人轻易抓起来了呢?显然,只有祭仲离开了郑国,甚至来到了宋国,宋人才能将此事办成。那祭仲为什么要到宋国去呢?

[var1]

祭仲被宋人抓了起来

关于祭仲到宋国的原因,史料中给出了各种假设。如《东周列国志》提出,祭仲之所以会去宋国,是他主动前往的。因为,郑庄公离世后,各友好邻邦都会前来吊唁,为了答谢这些盟友,郑国势必要派使臣聘问各国。而祭仲刚好就是派往宋国的使节,所以他才会被宋人抓住。而《公羊传》则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即祭仲要视察留地,途中要路过宋国,所以才被对方控制了起来。

那这两种假设“闲叙”你更倾哪一种呢?我的答案是他们的说法都不能令在下满意。我所青睐的说法是《左传》给出解释,即“故(宋人)诱祭仲而执之”。也就是说,祭仲会来到宋国,是被他们骗来的。只可惜,左先生只回答了祭仲来到宋国的原因,却没有详细说明宋人是用怎样的借口来骗祭仲的,让这成为了悬案。在下也只能猜测,宋人给出的说辞一定关乎郑国与祭仲的利益,才诱使他不得不进入圈套。

[var1]

《左传》关于“宋人诱捕祭仲”的记载

可是,宋人既然要帮姬突回国,控制一下关键人物祭仲,让他承诺保证公子突安全也算合理啊。就算手段稍微激进了一些,但只要能让郑昭公兄弟二人不拼个你死我活,也算是帮了郑国大忙啊。“闲叙”你为何怀疑宋国不是“真朋友”呢?这是因为,《春秋》在写了姬突归国以后,又续上了“郑忽出奔卫”的文字。说明郑昭公由于弟弟的回归,自己被赶下了台,并逃到了卫国,这能是宋人“真朋友”的表现吗?

另外,除了《春秋》的记载以外,《左传》、《公羊传》、《史记》等书中还对此有更详细的描述。告诉世人祭仲被擒住后,宋人威胁他要废掉郑昭公,改立公子突为君才行。如果祭仲不答应,不仅他会被立即处死,且郑国也不会太平。宋国一定会进一步威胁郑昭公及郑国的安全,到时候还是会让姬突即位的。除此之外,宋人更决绝的是,他们在威胁祭仲的同时,还软禁了姬突,并向他索贿(无非就是帮他当上国君,却要郑国给宋国进贡而已)。您们说说看,宋人的这种做法目的单纯吗?他们怎么可能是郑国的朋友呢?

[var1]

宋人威胁祭仲,让其行废立之事

于是,在这样的威胁之下,祭仲权衡利弊只得答应了宋人的要求。他一边帮助姬突回到了国内,一边又“强迫”郑昭公退位出奔,让刚刚失去了郑庄公的郑国,短时间内又进行了一次君位更迭。而姬突这边,虽然有幸登上了国君之位,成为第五任郑伯(即郑厉公)。但他也受制于宋国,使郑、宋两国从原来的平起平坐,变成矮人一等,想必心情也不会太好吧。

所以,综上所述,宋人看似帮“恩人”一家解决了兄弟相争的纠纷,却别有心机,彻底改变了郑国的君位顺次,导致郑国更加混乱了。如果郑庄公泉下有知,知道宋人会做出这样扰乱他布局的行为,一定后悔让其参加“恶曹之会”了。

[var1]

宋庄公向姬突索贿

然而,咱们能意识到宋国并非是郑国之友,实乃是乱郑之敌的这一点,都是在了解了此次大事件以后。但有一些人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条线索,暗示出宋国早在郑庄公离世前,就已经不是郑国一方的盟友了。那这些人到底是谁?他们留下的线索又是什么呢?咱们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胁郑立庶、郑庄速葬原因、二公子相争、姬突出逃、宋人收留、助突归国、执祭仲、郑忽出奔卫、郑厉公立、宋人非友、乱郑之敌。

[var1]

关键词云图简史

更多文章

  • 怪不得关羽不敢挑战吕布,若他这么做,将会出现3个不可控的场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为何不单挑吕布,史上最强吕布挑战关羽,关羽能打得过吕布

    关羽不敢挑战吕布三国演义中,蜀汉有五虎,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其中关羽排名第一,被众人称为战力最强的猛将。然而在实战中,却出现了一种滑稽的场面,当张飞面对三姓家奴骂骂咧咧时,关羽却一直保持沉默,他甚至不敢像张飞那样挑战吕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三国演义的吕布,虽然战斗力强悍,号称是天下第

  • 战国一次著名战役——一战改变四大战国气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年,魏惠王令庞涓率10万魏军,进攻韩国,韩国五战五败,求救于齐国,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救援韩国。与之前救赵时桂陵之战一样,齐军挥师魏都大梁,与半路马陵道设伏,一举歼灭10万魏军,扑杀庞涓,活捉太子申。此役史称:马陵之战。[var1]马陵之战起因:公元前344年,商鞅游说魏惠王,使其称王

  • 三国时期四大神器,关羽一人独霸2件,最后一件令天子梦寐以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武器,三国时期关羽用的武器,三国关羽真正的战斗力

    文/美好历史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出现的英雄人物有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等各大名将。当然,每个英雄人物都应该具备一件属于自己的武器。一件好用的武器成就了一位有能力的英雄。既然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那么多,那么这个时期好用的神器肯定也有很多吧。接下来,让小编详细为大家介绍三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为什么彻底的失败者荆轲反而呼声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为啥位居四大刺客之首,刺客荆轲,历史中的荆轲有多厉害

    这四个人的刺杀行动中,前三个人都顺利的刺杀了自己的目标,获得了成功,只有荆轲自己没有刺杀成功。然而,这四个人中,历史上名气最大、呼声最高的却恰恰是荆轲。这是为何?(一)四大刺客这里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四大刺客的事迹。专诸是伍子胥推荐给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的刺客,最终刺杀成功,帮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

  • 马超的两员大将:一个射伤关羽,一个斩杀魏延,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射伤关羽射伤关羽的大将是庞德,他原本是马超的先锋大将,紧随马超,驰骋于两军阵前。如潼关之战,庞德斩杀钟繇之弟钟进,斩下城门锁,带领大军进入长安城。渭南之战中,庞德在攻打曹操军队时,由于冲得太猛,连人带马跌入陷阱。庞德非常英勇,跳出陷阱,斩杀数人,还夺得战马,杀出一条血路。然而,马超从汉中张鲁那儿带兵

  •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最有可能统一诸侯的是哪一个国家呢?Yes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只有战国初期的魏国最有条件走上统一六国的轨道。注意:①这里的最有条件,只是相较于其他五国而言,并非条件彻底成熟,跟秦国更是没法儿比。②只有战国初期的魏国有时机窗口,建立稳定霸业,而后进去四方。可惜没有把握住,惠王以后的魏国就便只剩下从合纵盟主逐渐沦为附庸国的机会了。本答结构:①为什么是魏国?②为什么

  • 春秋一事:弱国无外交,弱国弱君更增屈辱,鲁昭公四朝晋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与齐国同处于山东,所以今天的山东被称作齐鲁大地,而且鲁国文化灿烂,诞生了圣人孔子,对山东的影响反而要比齐国还大,使得今天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但不可否认的是,鲁国的国力远逊于齐国,这在鲁国建国初期,周公就有所预见了,《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有周公的感慨"呜呼,

  • 历史五大武将排名:东汉名将关羽竟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秦琼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众之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死。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 战国张仪官至丞相,但是在这件事上秦王却没有听他的,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仪为何回魏国当丞相,大秦帝国张仪精彩片段,陈轸张仪

    [var1]苏秦心里明白,张仪的才能并不在他之下,而如果他真的在这里为张仪找了一个职务,他的才能可能就被局限在这里了,所以他故意激怒一下张仪,想让他去秦国,在那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也算是他的良苦用心了吧。当时秦孝公去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位的秦王是秦惠王,他虽然拒绝过苏秦的游说,但是,难得的是,

  • 他在刘备面前表现很随便,但却独怕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很早就跟随刘备,可以说是患难之交,刘备派简雍去益州时,见到刘璋,刘璋很喜欢简雍。后来,刘备攻取益州,派简雍劝说刘璋投降,刘璋就和简雍乘坐一辆车子出城投降了。简雍因此被刘备封为昭德将军。简雍因为和刘备是故交,又是最早追随刘备的谋士,因此,在刘备面前很随意,不拘小节。简雍就是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