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奸臣被美剧拍成民族英雄,网友:理由还真没法反驳

宋朝奸臣被美剧拍成民族英雄,网友:理由还真没法反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10 更新时间:2024/2/11 12:41:41

转载 秦皇汉武记

2020-12-03 22:24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历史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奸臣,然而细细数来,宋朝奸臣多达21位,《宋史·奸臣传》是二十四史中所录人数最多的一部。

宋朝“盛产”奸臣,除了确有蔡京秦桧等世人皆愤的巨奸影响恶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见不合扣帽子。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这位南宋晚年奸臣贾似道

贾似道以父荫补嘉兴司仓,1259年被宋理宗拜为右丞相,1264年宋理宗驾崩后,继位的宋度宗以“师臣”待之,入朝不拜,退朝时皇帝站立目送,满朝文武皆称呼贾似道为“周公”,权倾朝野。

然而,与贾似道权力地位的上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宋王朝的日薄西山。在蒙古大军横扫欧亚之后,南宋已处于蒙军钳形包围之中,疆域北境仅剩襄阳等几处孤立据点。

1275年,建元称帝的忽必烈伯颜率水步军10万沿长江南下攻宋,贾似道则带着13万援军进抵丁家洲,前军失利后,贾似道仓皇逃往扬州,13万宋军彻底溃败,次年,都城临安被元军攻克。

贾似道身为宋朝宰辅,却临阵脱逃导致军事惨败,加上贪腐享乐等从政污点,在丁家洲一战溃败后被朝臣迅速放大,昔日的“师臣”成了专权误国的“奸臣”,贾似道也在下野后死于贬官途中。

不过,在美剧《马可波罗》中,这位被斥为奸臣的贾似道却摇身一变成了民族英雄。

在这部剧中,贾似道被塑造为忽必烈的最大敌人,是文武双全的强硬主战派,甚至不惜派自己的姐姐前往敌营施展美人计。而剧中的贾似道有一句极为硬气的台词:即便宋朝只剩最后一道防线,也不会投降。

虽然众多网友对于这部完全用西方思维拍摄的东方历史剧直呼“毁三观”,但对于贾似道抗击忽必烈而冠以“民族英雄”这个理由,也直言这真没法反驳。

说贾似道是忽必烈的大敌,这还真不是编剧瞎掰。《元史》有明确的记载:“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忽必烈南下攻打鄂州时,宋军的统帅正是贾似道,而这位未来的元朝开国者却在贾似道这里吃了败仗,发出了“我怎么没有贾似道这样的人才”的感慨。

宋朝灭亡后,忽必烈曾问起南宋降将:尔等何降之易耶?降将们回答说:都怪贾似道专断朝政,独轻武官,臣等久积不平,所以望风而降。忽必烈笑道:如果真如你们所说,那贾似道轻视你们也是正常。

事实上,南宋长期陷于和金、蒙的无边战火中,国家早已凋敝不堪,据史料记载:宋孝宗在位时南宋的军费开支是二千万楮币,而到贾似道上台前,军费已猛增至二亿九千万。

但宋朝自开国以来就不抑土地兼并,导致南宋后期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之手,“天府之国”四川又大半失陷,大宋王朝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贾似道在这一背景下推行了抑制土地兼并、打击地主豪强的“公田法”,并亲自捐出名下万亩良田作为公田,所有收入均偿付军需。史载:“浙西六郡回买公田三百五十多万亩,一岁之军饷,皆仰给于此”,为大宋江山浴血奋战的宋军将士成为“公田法”的直接受益者。

从这一点来看,贾似道还真可以算作是忽必烈灭宋的大敌。毕竟,身为地主利益代表的贾似道敢于向自己人开刀,这跟秦桧等出卖国家利益的奸臣有着本质的不同。

只不过,贾似道的为政举措损害了统治集团中一些人的眼前利益,所以他的抗元功绩被抹杀,而罪行却被无限夸大,被扣上了一顶“奸臣”的帽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军机处的最后一批成员在清朝灭亡后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自此运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撤销。在180余年的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臣都在军机处当过差,同样在军机处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那么最后一批军机处大臣都是谁呢,清

  • 贾似道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 转载 神秘之师(77级)楼主2022-04-13 16:41:36发布于浙江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由神秘之师 发表在历史区鄂州之战,贾似道率领南宋军队击退了当时纵横世界的蒙古铁

  •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将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人呢?大家好,我是嘿大拿,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千古一帝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过多介绍,我们先来说说他的事迹,明太祖帝朱元璋一生戎马,驰骋疆场,建国之初,他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制,移民屯田,兴修水利,洪武年间,13次北伐,消灭北元王朝,又先后平定西

  • 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考试制度。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科举,造成汉族知识分子“九儒十丐”的悲惨境遇。清朝抓住汉人爱考试好当官的心理,坚持科举取士,即使反清复明的斗士也用博学鸿辞的特科来拉拢他们。通过科举制,清朝成功地使汉族知识分子埋头读书考功名之中,成功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像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清

  • 清朝宫中女子都穿什么鞋?原来清宫剧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穿旗袍搭配平底鞋的话,那么旗袍就要拖地了,这样会使整个人看起来邋里邋遢,那么穿上一双花盆底,就将整个人的身高给拉长了,很多旗袍也不会拖地。并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就像我们现在穿高跟鞋的女人那样。但其实,花盆底只有宫中女子才能有权利去穿。因此在清朝,除了花盆底之外,还有其他的旗鞋,像是平底鞋。这种鞋

  •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藩王制度保护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护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

  •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入仕的三种方式,驸马不能入仕从哪朝开始,一生不曾入仕的唐代诗人是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

  • 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对一大臣说:我答应过你父亲,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案也是继“胡惟庸案”之后的第二大规模屠杀案件,此案共计诛杀1.5万人。然而,在这场蓝玉案中也牵扯出了朱同,朱同之父朱升曾为朱元璋献计谋划,功劳之高。为此,朱元璋许诺朱升的儿子一个全尸,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两人一诺,日后竟然成了真相。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子朱标 这句诺

  • 老十四胤禵本来呼声最高,又获康熙大力栽培,为何败给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十四子胤禵结局,胤禛和胤禵关系怎么样,十四阿哥胤禵什么时候死

    胤禵则在争储的过程中一直很高调。起先他支持声望最高的八阿哥胤禩,甚至为了胤禩不惜与康熙对立。后来由于他年青有为,文武皆备,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不仅在康熙晚年出巡时随驾左右,还在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清军前往平叛。胤禵这也是第一次率军出征。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

  • 清朝后妃收入有多少?太后年薪60万,皇后30万,最少的月薪700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后一年俸禄,清代皇后薪水,清朝后妃待遇排行

    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历史。按照情理推测,也不难理解。富商大贾养小三可以一掷千金,那是因为他养的小三数量有限,当他的小三数以百计时,他还能够如此豪爽大方吗?况且,人也以稀为贵,当女人多了,男人就会产生厌倦感,即使有能力豪爽大方,也未必愿意。皇帝也是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土豪,自然也是如此。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