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军机处的最后一批成员在清朝灭亡后都去了哪里

清朝军机处的最后一批成员在清朝灭亡后都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2/11 14:01:45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自此运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撤销。

在180余年的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臣都在军机处当过差,同样在军机处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那么最后一批军机处大臣都是谁呢,清朝灭亡后,他们都去了哪里,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

1、庆亲王奕劻

奕劻是晚清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清朝最后的一个铁帽子王,慈禧太后眼前的红人。

奕劻是乾隆第17子永璘的孙子,同治十一年(1872年)被加封为郡王衔,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䜣被罢免后,奕劻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正式被封为庆郡王。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奕劻被封为庆亲王,四年后的1898年在戊戌政变的关键时刻,奕劻挺身而出,帮了慈禧大忙,得以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荣禄病逝后,奕劻进入军机处成为领班军机大臣。靠着慈禧这棵大树,奕劻一路高升,但是他为人比较贪婪,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当时的人们讥为“庆那公司”。称他为晚清最大的贪官也不为过。

奕劻

宣统三年(1911年),军机处被裁撤,奕劻又成为新成立的皇族内阁成员并且还是皇族内阁的领头人。1912年溥仪退位时,奕劻没有像溥伟、载泽这些皇族成员那样坚决反对,反而是支持溥仪退位,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成员怎么劝奕劻都没用。

清朝灭亡后,奕劻到天津生活,民国六年(1917年)在天津租界病逝,终年79岁。当时内务府大臣给奕劻选的谥号是“哲”,呈报给溥仪时,溥仪不同意,亲选四字,让内务府选择,为“谬、丑、幽、厉”。溥仪之父载沣闻此,终觉同为宗室,有所不忍,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仍不肯。后在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可见溥仪对奕劻的怨恨。

2、世续

世续是满洲正黄旗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中举人步入仕途,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世续被命为军机大臣,得以参赞中枢。同时世续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充宪政编查馆参预政务大臣。

世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世续认为国事艰难,应该迎立年长的君主,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不久,世续因病告假回家。宣统三年(1911年),世续再次被用担任原职,同时兼任内务府总管大臣。

辛亥革命后,世续首赞溥仪退位,进入民国后,世续接下了修建崇陵的任务同时编纂修《德宗实录》,1921年病逝,终年69岁,溥仪小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予谥号文端。

3、那桐

那桐是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那桐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也是位极人臣,先后担任过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职。

那桐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那桐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宣统元年(1909年)被名为军机大臣。裁撤军机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后,奕劻为内阁总理,授那桐为内阁协理大臣;袁世凯内阁成立,又随奕劻去弼德院,任顾问大臣,不久那桐因为中风辞官隐退。

那桐紧跟奕劻,两人在晚清联合起来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被时人称为“庆那公司”。进入民国后,那桐在北京和天津来回居住,1925年在北京金鱼胡同寓所病逝,终年69岁。

4、鹿传霖

鹿传霖是河北定兴人,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进士,他长期在地方上任职,先后担任过广西兴安知县、桂林知府、广东惠潮嘉道道员、福建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河南、四川、广东、江苏等地的巡抚。

鹿传霖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鹿传霖曾募兵三营赴山西随护慈禧、光绪帝到西安,被授两广总督,而后升军机大臣。二十七年(1901)回京后兼督办政务大臣。

宣统继位后,鹿传霖先后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不过当时他已经疾病缠身,四次上奏折辞官,不过都被拒绝了。宣统二年(1910年),鹿传霖病逝,终年74岁,朝廷下诏赠予他太保,赐谥文端。

5、戴鸿慈

戴鸿慈是广东佛山人,光绪二年(1876年)考中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翰林大考,戴鸿慈名列一等。历官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经筵讲官、参预政务大臣,礼部尚书等职。

戴鸿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特派大臣到欧美考察政治,戴鸿慈就是其中之一,他游历欧美,眼界大开,认识到中国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归国后奏请立宪和中央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戴首任尚书,由此终结了中国数千年司法与行政不分的状况,揭开了实行司法独立的制度架构。

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戴鸿慈以尚书衔在军机处行走,十一月,升协办大学士,次年病逝,终年58岁。戴鸿慈是清朝二百多年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员,也是清末少有的开眼看世界的人。

6、吴郁生

吴郁生是江苏吴县人,光绪三年(1877年)考中进士,曾担任过内阁学士、礼部尚书、四川督学等职。戊戌政变后,六君子被杀,慈禧太后因为康有为出自他的门下而没有用他。慈禧太后去世后,吴郁生出任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

吴郁生

辛亥革命后,吴郁生回到家乡,后来寓居青岛,此后吴郁生寄情山水,不再参与政事,到处给人家题字,晚年他又喜欢上了看电影,无论是国产片还是国外片,只要新放片子,吴郁生几乎场场必倒。1940年吴郁生在青岛病逝,终年87岁。

7、贝勒毓朗

毓朗是乾隆长子永璜的五世孙,定慎郡王溥煦的次子,按辈分还是溥仪的侄子,不过他却比溥仪大42岁。同时他还是溥仪的皇后婉容的外公。

毓朗

毓朗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承袭多罗贝勒,历任宗人府左宗正,军机大臣上行走、民政部侍郎、步军统领、训练禁卫军大臣等职。

宣统二年(1910年),毓朗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辛亥革命后毓朗积极参与宗社党活动,民国十一年(1922年)病逝,终年59岁。

8、徐世昌

徐世昌是河南卫辉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中进士,先是在翰林院任职,不过他不受大学士李鸿藻的赏识,但徐世昌向李鸿藻介绍了袁世凯,通过李鸿藻,袁世凯为李鸿章所赏识,向朝廷推荐他督练新军,却成为袁世凯发展的起点,同时也成为徐世昌仕途中走向发达的转折点。

后来徐世昌先后担任过军机大臣、兵部尚书、东三省总督兼管东三省将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系从一品级,各省督抚联名奏事,以徐世昌领衔,排在直隶总督袁世凯之前。

徐世昌

宣统帝继位后,徐世昌担任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溥仪退位之时,徐世昌赞同民主共和,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赶清帝下台。

徐世昌与袁世凯的私交很好,小站练兵之时徐世昌就开始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可以说是深得袁世凯的器重,不过袁世凯称帝时,徐世昌以沉默远离之。

民国七年(1918年),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民国二十年年(1939年),徐世昌在天津病逝,终年85岁。

小结:

清朝军机处的最后一批成员,随着清朝的灭亡,除了早先病逝的以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隐退,唯有徐世昌在进入民国后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的职务,而且活的时间也比较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贾似道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 转载 神秘之师(77级)楼主2022-04-13 16:41:36发布于浙江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由神秘之师 发表在历史区鄂州之战,贾似道率领南宋军队击退了当时纵横世界的蒙古铁

  •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将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人呢?大家好,我是嘿大拿,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千古一帝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过多介绍,我们先来说说他的事迹,明太祖帝朱元璋一生戎马,驰骋疆场,建国之初,他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制,移民屯田,兴修水利,洪武年间,13次北伐,消灭北元王朝,又先后平定西

  • 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考试制度。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科举,造成汉族知识分子“九儒十丐”的悲惨境遇。清朝抓住汉人爱考试好当官的心理,坚持科举取士,即使反清复明的斗士也用博学鸿辞的特科来拉拢他们。通过科举制,清朝成功地使汉族知识分子埋头读书考功名之中,成功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像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清

  • 清朝宫中女子都穿什么鞋?原来清宫剧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穿旗袍搭配平底鞋的话,那么旗袍就要拖地了,这样会使整个人看起来邋里邋遢,那么穿上一双花盆底,就将整个人的身高给拉长了,很多旗袍也不会拖地。并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就像我们现在穿高跟鞋的女人那样。但其实,花盆底只有宫中女子才能有权利去穿。因此在清朝,除了花盆底之外,还有其他的旗鞋,像是平底鞋。这种鞋

  •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藩王制度保护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护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

  •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入仕的三种方式,驸马不能入仕从哪朝开始,一生不曾入仕的唐代诗人是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

  • 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对一大臣说:我答应过你父亲,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案也是继“胡惟庸案”之后的第二大规模屠杀案件,此案共计诛杀1.5万人。然而,在这场蓝玉案中也牵扯出了朱同,朱同之父朱升曾为朱元璋献计谋划,功劳之高。为此,朱元璋许诺朱升的儿子一个全尸,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两人一诺,日后竟然成了真相。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子朱标 这句诺

  • 老十四胤禵本来呼声最高,又获康熙大力栽培,为何败给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十四子胤禵结局,胤禛和胤禵关系怎么样,十四阿哥胤禵什么时候死

    胤禵则在争储的过程中一直很高调。起先他支持声望最高的八阿哥胤禩,甚至为了胤禩不惜与康熙对立。后来由于他年青有为,文武皆备,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不仅在康熙晚年出巡时随驾左右,还在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清军前往平叛。胤禵这也是第一次率军出征。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

  • 清朝后妃收入有多少?太后年薪60万,皇后30万,最少的月薪700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后一年俸禄,清代皇后薪水,清朝后妃待遇排行

    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历史。按照情理推测,也不难理解。富商大贾养小三可以一掷千金,那是因为他养的小三数量有限,当他的小三数以百计时,他还能够如此豪爽大方吗?况且,人也以稀为贵,当女人多了,男人就会产生厌倦感,即使有能力豪爽大方,也未必愿意。皇帝也是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土豪,自然也是如此。皇帝

  • 雍正王朝中为何十三阿哥朝服颜色与众不同?导演你是在剧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非常经典的清宫剧,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之前火了好几年。不过在看剧的时候除了感叹皇帝儿子多以外。你还注意到了那些细节?那就是为何十三阿哥朝服的颜色与众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常规的分析一下。一、我想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觉得朝服应该是和自身的地位有关系。除了皇帝和太子穿黄色的朝服,其余人大都是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