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写下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用来“损人”的,如今却被用来夸人了

杜甫写下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用来“损人”的,如今却被用来夸人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23 更新时间:2024/2/7 3:18:54

作为一个诗人杜甫是幸运的,即使在他去世1251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在传颂研究他的诗作,但作为一个文人他又是不幸的,终其一生都活在落魄和凄苦中。

想必谁也想不到这位“诗圣”,竟然也有骂人的时候。杜甫用来“损人”的一千古名句,现在竟然有人用来夸人了,而且还会让被夸的人很受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古代汉语在历经朝代更迭之后,都会多少发生一些变化,原来骂人的话也可能变成夸人的话。

一、时代久远,语义不同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在历经不同朝代的变迁后,在语义、语境上已经和现代汉语大为不同了。

比如“可怜”这个词,现在寓意身世凄苦,让人产生怜悯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可惜或数量稀少的含义,总而言之是一个容易让人情绪低沉的词语。

而在古代汉语或诗词中,可怜则有“可爱”的意思,例如,“可怜九月初三夜”、“小桃无赖已撩人”等,都形容一种因喜爱而喜悦的心情。

不过有的时候,诗人也会采用反讽的修辞手法,去讽刺某件事或某个人,这类诗词又被称作“讽喻诗”。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就曾因为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创作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所以他又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和李白的浪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实也和个人境遇有很大关系。

二、《赠花卿》明褒实贬

公元759年夏季,此时距“安史之乱”已有四年的时间了,饱受奔波流亡之苦的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后到达了成都。

并且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成都的城西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他在这里生活了大约7年的时间。后人将这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草房子,称为“杜甫草堂”或“浣花草堂”。

杜甫来到成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由于杜甫的诗名远播,所以他来到成都后,有很多喜欢他诗歌的“粉丝”,都纷纷摆放这座草堂,甚至还邀请他赴宴。

而《赠花卿》一诗作于公元761年,此时杜甫已经在草堂中居住两年了,不过“安史之乱”给唐代造成的创伤却依然没有抚平。

当年,有很多各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以平定“安史之乱”而居功自傲,这其中花敬定就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由于经常自认为平叛有功,所以居功自傲,不仅僭用天子音乐和礼仪,甚至还放纵手下的兵卒大掠东蜀。

杜甫看到这种场景十分心痛,于是便作诗一首以示讽刺:“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成都的上空经常飘荡着优美的音乐,这些音乐轻轻地荡漾在锦江波上,由于乐曲宛转悠扬,所以一会升腾进白云一会又坠落于江面,给人一种仙乐飘飘的感觉。

这种美轮美奂的音乐,本应该是天上的神仙们听的仙乐,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三、严苛的礼乐制度

从商周时期开始礼乐制度就十分严苛,天子和臣子百姓所用的东西,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如果有人敢僭越,就会被处以极刑。

天子乘坐的车辇、穿着的衣服,吃的食物和听的音乐,都要和其他人有所区别,这样才能体现出天子的威仪。

《旧唐书》曾记载:“皇帝临轩,奏太和;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按照唐代的“乐制”来看,花敬定已经违背了相关的法规,他的做法简直大逆不道。那么如果说杜甫借此讽刺花敬定还说得过去,为啥还说是脏话呢?

杨慎曾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饥之。”可见杜甫对花敬定的做法非常看不惯,但由于自己身份比较低微,所以只能用最后一句去反问花敬定,你算个什么东西,敢用天子的礼乐?说白了就是以一句诗文的形式,去反问或者说反讽花敬定。

结 语

常言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一个大活人呢?杜甫虽然一生深陷龃龉,但是作为一个文人却并未失去风骨。

他虽然一生都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办法舒展自己的才华,但却用诗歌的形式让后人看到了他的才学和愤怒,虽然说文人不骂人,但文人骂起人来却不带脏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明朝打败了清兵不被其统治,中国或许早已成为超级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二、清政府入关,打断了农耕文化向海洋文明进展的步伐,其实明朝的航海技术己与世界强国并肩,而满清政府入关后闭关锁国,保守立政,自满与既得领地,被动防守,每遇强敌入侵,无不以土地银两作为交换条件,愈退愈弱,终于把中国推入半殖民、半封建时代。三、二战日本侵华战争与晚清的三百年执政有直接原因,如马太效应,晚

  • 本山大叔附身!大忽悠唐高祖李渊一封信兵不血刃取下岭南六十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渊简介,经典传奇李渊,秦叔宝李渊再次相逢

    李渊剧照隋末唐初的时候由于农民起义,整个大隋政权土崩瓦解,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中群雄割据,天下形势还没有明朗。当时在岭南始安郡丞李袭志为了抵御农民军,自己散尽家财招募的三千士兵保护郡县免受侵扰,萧铣、林士弘等起义军屡攻不下,因此在郡县中威望极高。就在这时候,从江都传来消息称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所有的人

  • 如果梁山泊内分派系,哪些是宋江的嫡系,哪些是宋江的对立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梁山宋江一派有哪些人,宋江到底怎么上的梁山,宋江是如何成为梁山首领的

    宋江核心派系,大概有16人,包括宋江、吴用、花荣、秦明、朱仝、雷横、李逵、戴宗、吕方、郭盛、孔明、孔亮、王英、扈三娘、薛永以及宋清。核心成员是宋江出任公职时的死党,如朱仝雷横是宋江原来县衙同事,李逵、戴宗、花荣先跟了宋江后上的梁山,宋清孔明孔亮是宋江的亲弟或徒弟、吕方郭盛王英薛永都是被宋江而感化的边

  • 李清照为什么要举报丈夫科举作弊案,她入狱说了14个字,字字泣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

  • 河南农民捡到一块金属片,专家一个惊喜发现,揭露武则天重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惊艳片段完整第一集,武则天的墓地在哪里,武则天满门抄斩薛丁山

    为何武则天备受争议,其实主要是因为两件事,一件就是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为了铲除异己,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任何绊脚石都被她踩在脚下,第二件就是李治死后,武则天对于李唐宗室的残忍暴行,这两点给武则天带来了巨大的恶名,而她给后人留下的恶劣印象似乎全都被她的功绩所覆盖,不过为了追求名利,武则天的牺牲也是很大的

  • 明朝权力最大的4位皇帝,崇祯未上榜,最后1位出乎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第1位、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直接领导六部)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沿用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后来发现中书省的权力太大,借胡惟庸之案,废除中书省(宰相制),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使得皇权高度集中。第2位、明成祖朱棣(恢复锦衣卫、强化专制)朱棣是明朝唯一起兵造反成功的藩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杨广为何要非礼宣华夫人?实际上并不是见色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人们无法理解的,并不是宫变本身,而是杨广与宣华夫人之间的关系,在《资治通鉴》中虽然有整件事情的记载,可是仅仅是对过程的描述,至于发生事情的原因以及杨广为何会在那种关键时候去非礼宣华夫人,都没有给出分析,所以我们今天借助《资治通鉴》的记载,对整个事件进行一次更加彻底的分析。仁寿宫之变隋文帝杨坚已

  • 明朝:能建立明朝,有一半功劳都是“她”的,没有他就没有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起,并打下来的王朝,从一开的和尚、起义军将士、再到小头领,然后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并成为一方霸主,然后成为一国这君,可谓一路艰难,而陪伴他建功立业的是他的部下和他的妻子马氏。朱元璋征战过程中有许多忠实的部下战死,为他赢得最后胜利打下基础,也有一些一直跟随他到征战胜利,但也被他多疑的

  • 李白简史:15岁开始混社会,打过架,杀过人,你们只关注我的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后世很多人都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作为自己身处人生低谷时的振奋之语。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李白其实并没有那么豁达乐观,他绝大多数的人生岁月也远没有大家想像得那样潇洒随性,自由不羁。在写《南陵别儿童入京》之前,李白是个无缘科举,屡遭排挤,十数年光阴白白蹉跎的落魄中年,饱受妻子日日讥讽

  • 明代疑案:三恶僧流窜,女子遭裹挟,典史用计,揭开离奇命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明军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说话还有些轻微口吃。因此,他刚到江都上任之时,县太爷徐龙对其颇为轻视,甚至连普通的邻里纠纷案件,也都不放心交他办理。孙明军对此倒不计较,反而毫无怨言地去做知县交办的闲杂事物。于是,一众官署同僚,愈加觉得这个新来的典史只是一个酒囊饭袋。时年四月,徐知县带着孙明军等官署衙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