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疑案:三恶僧流窜,女子遭裹挟,典史用计,揭开离奇命案真相

明代疑案:三恶僧流窜,女子遭裹挟,典史用计,揭开离奇命案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03 更新时间:2024/2/7 3:16:58

孙明军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说话还有些轻微口吃。因此,他刚到江都上任之时,县太爷龙对其颇为轻视,甚至连普通的邻里纠纷案件,也都不放心交他办理。

孙明军对此倒不计较,反而毫无怨言地去做知县交办的闲杂事物。于是,一众官署同僚,愈加觉得这个新来的典史只是一个酒囊饭袋。

时年四月,徐知县带着孙明军等官署衙役,前往乡下访查民情。众人行至县郊山脚下时,巧遇一队送葬人群。徐知县深怀悲悯之心,见此赶忙起身下轿,并让众衙役躲至路旁,礼让送葬人群先行通过。

送葬众人见官员让路,颇为感动,一位身穿重孝、悲不自胜的美貌女子,也在亲友搀扶之下,前来跪谢徐知县的让路之恩。

徐知县赶紧将女子搀起,并询问死者为谁,年龄大小,因过世等等。女子啜泣答道:死者是他的丈夫,正值壮年,却不意暴病而亡!

徐知县深表同情,惋惜一番后,命衙役取纹银五两,赐女子,以为丧仪之礼!这女子千恩万谢后,才转身离去。众衙役无不称颂知县让路、赠银之德,徐知县表面虚辞客套,内心却也是大为受用!

正当众人歌功颂德之际,徐知县却发现孙明军不仅一言未发,更是躲在一旁暗暗笑。徐知县顿时勃然大怒,大声质问孙明军道:“路遇死者出殡,典史却无半点悲悯之情,反在一旁冷笑,究竟是何道理?”

孙明军躬身施礼说道:“在下官眼中,只有命案疑犯,哪有什么需要悲悯、同情之人?我见大人将银两赐于奸人,如此皂白不分,因此而发笑!”

徐县令闻言心头一震,连忙追问他“何出此言”,孙明军正色回道:“下官见此女重孝之下,裙下竟露出了红色裤脚!丈夫身死,她不知避讳,且此女脸泛桃花,眉梢眼角皆带风流之色,想来死者必有蹊跷!”

徐县令虽觉孙典史的话句句在理,却终不肯信。于是,他连夜突审该女子,第二天又开棺验尸,终于查明女子与他人通奸,因担心奸情败露而毒死了丈夫。

从此,徐县令始知孙典史洞察秋毫,有决疑于青萍之末的断案之才,于是将其奉若神明,屡屡交办大案、要案。孙典史也果然不负众望,查办审明了多起悬案、疑案,于是声名日显。

话说这一日,孙典史老父久病初愈,非让儿子陪他到广济寺行香还愿。孙典史陪父亲来至寺中,众僧皆来迎接,唯独墙边四个尚原地不动。

孙典史目不转睛望着四个和尚,寺院长老误以为他挑了理,赶忙介绍道:“此四人系行脚和尚,昨晚寄宿本寺,一会儿便要离开,故此没有出门迎接,还请大人海涵!”

孙典史哪会在乎这些俗套,仔细端详四个和尚,皆因他发现其中一人细皮嫩肉,举止扭捏,不似僧人模样;而另三个和尚则眼神游离、邪气满身,不像良善之辈!

孙典史思忖良久,吩咐主事长老在院中摆下沐浴陈设,让四个和尚洗澡,换上新衣服在云游四方。众僧不明就里,却不敢违逆其意,只好照着孙典史的要求去做。

四个和尚之中,三人脱下僧衣跳入木桶,而其中身材弱小的和尚,却死也不肯沐浴。孙典史命寺中僧人替其脱衣,竟发现这个和尚原来是女儿身!

孙典史让众僧锁住四个和尚,命人唤来衙役班头,便在寺院中升堂问起案来。他先对假扮和尚的女子说道:“我是本县典史,因怀疑你是女子,故以沐浴试之,你为何与那三个奸僧沆瀣一气,还不从实招来?”

女子一听,眼前身着乡绅服饰的男子,竟是官府的抓差办案之人,她顿时跪倒在地,连声喊冤,并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原来,这女子家住临县太平山镇,名叫周美英,三年前嫁与同镇村民为妻。成婚之后,美英与丈夫郎情妾意、琴瑟和鸣。

去年初的一天傍晚,美英正与丈夫在家小酌,突然有三个和尚上门借宿。美英与丈夫虽然都是信佛之人,但无奈家境贫寒,连床多的被子都没有,因此便婉言拒绝。

但三个和尚却称,天晚无处可去,出家人不要床被,只借屋下打坐便可。美英与丈夫可怜出家人,便答应借宿,并备下斋饭款待几个和尚。

当晚,美英与丈夫、婆婆同住一屋,腾出一间房屋让三个和尚休息。哪知到了深夜,三个和尚竟持刀杀死了美英的丈夫与婆婆。第二天一早,和尚们剪去美英头发,并取出僧衣、僧鞋,逼着美英扮成和尚同行。

美英稍有违拗,几个和尚便扬言将她碎尸万段,美英亲眼看见他们杀死丈夫和婆婆,深知三个和尚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因此只好违心迎合,不敢轻举妄动。而每到一处住所,美英备受凌辱、苦不堪言。

美英也曾想一死了之,怎奈丈夫、婆婆被杀之仇未报,因此委曲求全,准备相机报仇。万没想到,在广济寺巧遇孙典史,但孙典史这次进香未穿官服,美英初见时此没敢造次。

孙典史审完美英,又分头审讯三个和尚,在各个击破之下,最终将此案件审得水落石出。

孙典史再行临县通报,临县县令更是惊呼破了天大的疑案!原来,去年辖区太平山镇发生命案后,县令亲自勘察现场,只见地上躺着两具尸体,而妻子美英却无影无踪,唯独留下一堆头发而已。县令百思不得其解,查访许久仍然是一无所获。

却没想到被江都县官员破了疑案,也解开了谜团。最终,孙典史将三个和尚凌迟处死,美英也得以返回家中。

至此,一桩明代离奇命案,就此侦破。

作者持续推出明清奇案故事,独家发布、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朱佑樘出生的经历真是一个传奇,品味一下还真有味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生皇子的消息会引起这么大的震惊呢?因为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无论是朝臣还是民间,在这之前根本没有听说皇后怀孕的消息,怎么会突然就有了一个皇子?这样一个小细节自然不会被喜欢八卦皇室的明朝人所放过,于是就演变成了后来一场纠纷。当今的皇帝年号弘治,名字叫朱佑樘,和自己儿子降生所带来的小道消息比起来,这位

  •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硬撑近150年,甚至几度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策划:邓玲玲脚本:胡 难编绘:朱 彦合作联系:2685618506@qq.com粉丝③群:512474045官方微博:@铲史官漫画原创漫画 欢迎分享话题聚焦:唐朝中后期的党争到底真相如何?唐代中后期的党争,传统史学界将其称为“牛李党争”。一派是“牛党”,为首的是牛僧孺;一派是“李党”,党魁是李德裕。

  • 北宋定窑—低调冷艳,美轮美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定窑升值分析,北宋定窑新官款,北宋定窑有哪些特征

    根据考古发现,定窑创烧于唐代。从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窑瓷器来看,至少在晚唐,定窑就烧制出了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的上等素白瓷。并且出现了刻有“官”字款的贡瓷;五代时期,有别于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后,恢复使用“官”字款,作为贡瓷的标识。定窑弦纹三足炉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

  • 张亮:没有他李世民或将无法赢得玄武门之变的最终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吗,张亮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电视剧名字

    凌烟阁绣像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凌烟阁的排行还在侯君集、李勣、程知节和秦叔宝之前,但是,下场却很不好,因为谋反被判斩刑。张亮出身贫贱,年轻时以务农为业。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张亮前去投奔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张亮向李密

  • 明朝跟“蒙元”的最后决战,蒙古王牌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和蒙古的最终决战,明朝蒙古公主,为什么明朝能打败蒙古

    明朝刚建国的时候,北元仍旧虎视眈眈,而明朝与北元的关系也依旧十分紧张。明朝的建立自然也意味着元朝的没落。当明朝占领国都,元朝也就被赶出了塞外。但是谁又能甘心权利被夺走,所以即使元朝被逐出塞外,依旧想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不死心权利被夺的下场。要不彻底被灭,要不就自立为王。当时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

  • 安史之乱真的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信号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南,南诏是晚唐时期唐朝最重要的敌人,特别是唐懿宗时期闹得很厉害,先后牵制了唐朝数十万大军。但是南诏真正侵占的地盘又有多少?无非是短暂占领过岭南道的安南都护府,今天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十足的蛮人地盘。但是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唐末名将高骈重整南诏防线,将其势力逐出安南,南诏从此不敢北犯。至于入侵内

  • 岳飞被杀时,十万岳家军为何袖手旁观?秦桧一语道出真正幕后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史》 秦桧见岳飞等人坚贞不屈,最终将岳飞、岳云、张宪三人残忍杀害,岳飞死前高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死后,南宋百姓纷纷为其哭泣,金人则饮酒庆祝,高呼:“从此以后,议和就稳固了啊”!那么南宋百姓都知道岳飞

  • 安史之乱:是均田制崩溃的结果?均田制是租庸调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我们重点要谈的是,为什么说均田制是历史的特例?为什么我们说均田制从它诞生的时候,就决定了最终它一定会走向瓦解?还有就是,它成功的那些要素对我们今人来说有哪些启迪?另外,均田制的崩溃给唐代究竟带来了什么?这是我们下面要讲的重要内容。我们也知道,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一种历史的特例,为什

  • 岳飞排在“南宋开国武将异姓王”的末位,真的委屈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白衣钱子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女真完颜阿骨打7000人起兵,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公元1125年便吞灭强盛的辽国,靖康年间更攻破北宋都城汴梁。用12年时间灭亡辽国与北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堪称奇迹。金国为彻底灭亡宋朝分兵南下,引起各地宋军将领抗击,共有刘光世、刘锜、韩世忠、张俊、杨存中、吴玠、吴璘

  • 当了20年太子一朝被贬为庶人,隋文帝为何废杨勇立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当时已是太子的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充满了疑团,其中就包括隋文帝的死因,据说就在不久前久卧病榻的隋文帝收到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原本是杨素寄给杨广的回信,被误送到了隋文帝手中,书信的内容是杨广与杨素商议如果隋文帝突然驾崩,该如何处理身后事,隋文帝看后勃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