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硬撑近150年,甚至几度中兴?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硬撑近150年,甚至几度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92 更新时间:2024/1/18 19:52:35

策划:邓玲玲

脚本:胡 难

编绘:朱 彦

合作联系:2685618506@qq.com

粉丝③群:512474045

官方微博:@铲史官漫画

原创漫画 欢迎分享

话题聚焦:唐朝中后期的党争到底真相如何?

唐代中后期的党争,传统史学界将其称为“牛李党争”。一派是“牛党”,为首的是牛僧孺;一派是“李党”,党魁是李德裕

但是这种说法备受质疑,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所谓“牛党”的魁首,应该是李宗闵,而非牛僧孺,党争的起因也是因为李宗闵与李德裕的私怨。而且关于李德裕本人参与党争的程度,史学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关于党争的开端,部分史学家认为可以上溯到宪宗朝,甚至是李德裕的父辈,但更多历史学者认为,党争始于长庆元年(821年)的科举舞弊案。那一年,李宗闵的朋友担任正、副考官,李德裕的朋友段文昌要求考官录取关系户,这在当时是潜规则。

然而放榜后,段文昌所托之人落选,而李宗闵的女婿、副考官的弟弟却中选。于是,段文昌向穆宗告状,说这次科举考试不公平,李德裕和他的朋友也都帮腔,结果正、副考官、李宗闵受到贬谪。李宗闵和李德裕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关于党争的终点,史学界没有什么争议,一般以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病逝在海南崖州贬所宣告结束。这场党争的结果是牛党完胜,李党完败。

关于牛党与李党的政见分歧,以及他们的社会阶层属性,传统史学以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最有影响力。陈寅恪提出,李党出身山东士族门阀,而牛党代表的是考中进士科做官的寒族,牛李党争的实质是新旧统治阶级之争,所以牛党推崇科举取士,而李党重用靠门荫做官的人。但是,现有史料很难支撑陈寅恪的观点,后来的历史学者对此多有驳正。

胡如雷先生认为,李党是公卿显官集团的政治代表,这一集团世代在朝廷担任公卿,其荣辱与中央政权的盛衰有着血肉联系,所以主张严厉打压、抑制藩镇的割据与叛乱。

而牛党所代表的是地方豪强地主,与藩镇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牛党千方百计反对朝廷抑制藩镇。而地方豪强要想在中央做官,不可能靠门荫,唯有通过科举。牛党所维护的,并非科举制本身,而是利用科举的弊端,收受贿赂,把持这一上升通道。

李党也并非反对科举选官,而是主张通过科举擢拔中小地主、布衣做官,因为中小地主备受藩镇和豪强地主的欺凌,李党和中小地主结盟,有利于打击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而牛党则利用科举的弊端,排挤中小地主、布衣进入中央政府。

其实,无论李党、牛党,其实都是官僚大地主的代表,所不同的是,李党更具有进步倾向,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底层百姓都更有利。而牛党则更加保守、腐朽,维护的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利益。这一点,从牛李两党当政的政绩就不难看出。

武宗时期,李德裕担任宰相,迫使“甘露之变”的元凶仇士良退休。针对宦官势力强大的弊端,提出政归中书,加强相权,欲从制度上削弱两军中尉与枢密使职权,抑制宦官。牛党全面当政,这些改革举措遂被废黜。

会昌四年(844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去世,他的侄儿刘稹想要承袭节度使职位。李德裕力排众议,运筹有方,平定了昭义镇的叛乱。后来,李德裕又抓住了卢龙镇的内乱,铲除了河朔三镇中的一镇,令其余两镇也恭顺朝廷,不敢作乱。

唐文宗时,回鹘内乱分裂,有三部归降唐朝,其中一部假意归顺,骚扰边境,掠夺人民、牲畜。李德裕自卫反击,击败了这部分回鹘,维护了边境安宁,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声誉。此外,李党执政时期,还特别注意恢复经济,精简官员,减轻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努力推动唐朝的中兴。

而牛党执政时期,为了达到打击李党的目的,对待宦官、藩镇一概姑息偷安,甚至与他们暗通款曲,乃至白白断送朝廷收复河朔三镇的宝贵机会。牛党对待外患同样采取姑息态度,最为严重的要数维州事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李德裕镇守西川,蜀中大治,边防完备。吐蕃维州守将举城投降唐朝,李德裕立即派兵占据其城,并奏报朝廷。文宗召集朝臣商议,朝臣们大都请求允准李德裕所请。可是。牛僧孺为了不让李德裕立功,竟然劝说文宗把维州及投降兵将全部送还给吐蕃,结果维州得而复失,投降的兵将遭到屠杀。牛党为了打击政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其腐朽可见一斑。

宣宗上台后,李党失势,牛党当道,彼时虽有“大中之治”的美誉,但很大程度上是“会昌中兴”的延续。由于牛党对于宦官势力、藩镇势力以及外患一概采取姑息态度,更大的隐患其实在宣宗朝就已经埋下了。这场党争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唐朝的衰亡。

朋党之争的要害,在于让朝廷丧失了决策能力,因为无论正确与否,凡是一个党派赞成的,必然遭到另一个党派的否定。斗争的首要,是分清敌我阵营。

朋党之弊,历来为世人警惕,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但是,君子和小人的界限,却并非那么泾渭分明。李党的李德裕为能吏,牛党的牛僧孺有清望,皆当世人杰。

北宋仁宗时期,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遭到守旧派攻击结党之嫌。欧阳修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朋党论》,反其道论证,君子才能结党。小人因利结党,君子因义结党,所以小人之党会因利益变化而解散。君子之党,凝聚人心,大大有利于国家。

此言论一出,即将新党归为君子,其他人归为小人,导致新党树敌一片,孤立无援。宋仁宗气了个半死。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终于陷入新旧两党之争,成为千古争议。

如何形成正向的权力竞争规则,实现良性的多元化表达,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提升,这是现代政党仍在探索的课题。

参考资料:

刘昫《旧唐书》,欧阳修《新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张岂之《中国历史》,胡如雷《唐代牛李党争研究》。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定窑—低调冷艳,美轮美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定窑升值分析,北宋定窑新官款,北宋定窑有哪些特征

    根据考古发现,定窑创烧于唐代。从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窑瓷器来看,至少在晚唐,定窑就烧制出了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的上等素白瓷。并且出现了刻有“官”字款的贡瓷;五代时期,有别于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后,恢复使用“官”字款,作为贡瓷的标识。定窑弦纹三足炉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

  • 张亮:没有他李世民或将无法赢得玄武门之变的最终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吗,张亮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电视剧名字

    凌烟阁绣像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凌烟阁的排行还在侯君集、李勣、程知节和秦叔宝之前,但是,下场却很不好,因为谋反被判斩刑。张亮出身贫贱,年轻时以务农为业。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张亮前去投奔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张亮向李密

  • 明朝跟“蒙元”的最后决战,蒙古王牌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和蒙古的最终决战,明朝蒙古公主,为什么明朝能打败蒙古

    明朝刚建国的时候,北元仍旧虎视眈眈,而明朝与北元的关系也依旧十分紧张。明朝的建立自然也意味着元朝的没落。当明朝占领国都,元朝也就被赶出了塞外。但是谁又能甘心权利被夺走,所以即使元朝被逐出塞外,依旧想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不死心权利被夺的下场。要不彻底被灭,要不就自立为王。当时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

  • 安史之乱真的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信号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南,南诏是晚唐时期唐朝最重要的敌人,特别是唐懿宗时期闹得很厉害,先后牵制了唐朝数十万大军。但是南诏真正侵占的地盘又有多少?无非是短暂占领过岭南道的安南都护府,今天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十足的蛮人地盘。但是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唐末名将高骈重整南诏防线,将其势力逐出安南,南诏从此不敢北犯。至于入侵内

  • 岳飞被杀时,十万岳家军为何袖手旁观?秦桧一语道出真正幕后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史》 秦桧见岳飞等人坚贞不屈,最终将岳飞、岳云、张宪三人残忍杀害,岳飞死前高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死后,南宋百姓纷纷为其哭泣,金人则饮酒庆祝,高呼:“从此以后,议和就稳固了啊”!那么南宋百姓都知道岳飞

  • 安史之乱:是均田制崩溃的结果?均田制是租庸调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我们重点要谈的是,为什么说均田制是历史的特例?为什么我们说均田制从它诞生的时候,就决定了最终它一定会走向瓦解?还有就是,它成功的那些要素对我们今人来说有哪些启迪?另外,均田制的崩溃给唐代究竟带来了什么?这是我们下面要讲的重要内容。我们也知道,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一种历史的特例,为什

  • 岳飞排在“南宋开国武将异姓王”的末位,真的委屈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白衣钱子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女真完颜阿骨打7000人起兵,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公元1125年便吞灭强盛的辽国,靖康年间更攻破北宋都城汴梁。用12年时间灭亡辽国与北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堪称奇迹。金国为彻底灭亡宋朝分兵南下,引起各地宋军将领抗击,共有刘光世、刘锜、韩世忠、张俊、杨存中、吴玠、吴璘

  • 当了20年太子一朝被贬为庶人,隋文帝为何废杨勇立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当时已是太子的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充满了疑团,其中就包括隋文帝的死因,据说就在不久前久卧病榻的隋文帝收到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原本是杨素寄给杨广的回信,被误送到了隋文帝手中,书信的内容是杨广与杨素商议如果隋文帝突然驾崩,该如何处理身后事,隋文帝看后勃然大

  • 宋高宗和秦桧谁要为岳飞之死负主要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曲江家学2023-01-29 08:16已关注随着《满江红》的热映,最近很多言论把矛头指向了宋高宗赵构,甚至认为秦桧只是替赵构杀的岳飞。我从来不认为皇帝不能拉下马来狠狠地踩一踩,但我们尽量就历史论历史,而非就情绪论历史。实际上在古代就有人认为赵构要为岳飞之死负更大的责任,明代的大文人文征明,曾

  • 岳飞死后发生了什么?84年曲折平反,秦桧又如何被认定为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桃花石杂谈2023-02-05 08:42北京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已关注最近电影《满江红》热映,虽然电影绝对不能当历史去看,但因为题材的关系,《满江红》还是让许多朋友对岳飞被害的历史多了一份关注。大家都知道,岳飞是在南宋首个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位时被害的,不过后来南宋朝廷也为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