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朱佑樘出生的经历真是一个传奇,品味一下还真有味道

明朝朱佑樘出生的经历真是一个传奇,品味一下还真有味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2/7 3:18:35

为什么生皇子的消息会引起这么大的震惊呢?因为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无论是朝臣还是民间,在这之前根本没有听说皇后怀孕的消息,怎么会突然就有了一个皇子?这样一个小细节自然不会被喜欢八卦皇室的明朝人所放过,于是就演变成了后来一场纠纷。当今的皇帝年号弘治,名字叫朱佑樘,和自己儿子降生所带来的小道消息比起来,这位弘治皇帝出生的经历才叫一个传奇。他的父亲是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在年少时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宫女万贞儿,并在即位后册封其为万贵妃,然而问题在于,这位贵妃娘娘比成化皇帝要大十九岁,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人试图这样解释,说当时年少的朱见深碰见成熟的万贞儿,情窦初开,很容易被其勾引,然而无法解释的是,当成化皇帝已经四十一岁时,万贵妃也将近六十岁,但是成化依旧无法摆脱对万贵妃的依恋,在万贵妃去世不久,自己就因悲伤过度追随他的爱人去了。除了情痴之外,实在很难解释朱见深的这种感情。

万贵妃也许是个人品并不怎么好的女人,也许宣宗孙皇后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如才能在宫廷中生存,所以她对成化的嫔妃们全力打压,使她们无法获得自己从皇帝身上获得的宠幸。万贵妃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是很快夭折,过度悲伤的心情也许扭曲了她的心理。从此以后,一旦听说成化的哪个妃子有了孩子,她就会加以迫害,搞的成化很多年没能有一个儿子。有一天,成化皇帝让太监敏给他梳头,梳头的时候看见自己有几根白发,他不禁忧郁的对张敏说:“老将至而无子,可叹也!”张敏一听,心中酸楚,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绪,跪倒在地,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奴才罪该万死,其实万岁并非无子,在西内藏着您的亲生骨肉,现在已经六岁了。”原来,六年多前,成化皇帝去看书的时候偶尔发现了一位姓纪的管理图书的宫女,在聊了一段时间的天后,发现十分喜欢这个女孩,便临幸了她。像他后来可怜的子孙万历一样,就这么一次,人家就怀上了龙种,还是个儿子。万贵妃听说后就逼着纪宫女打胎,然而也许真的是天意,你不能不佩服,纪宫女在喝完了打胎药以后安然无恙,从后来孝宗的情况来看,也没能伤害到小孩的智商。在许多太监宫女的保护下,纪宫女生下了一个儿子并秘密把他藏在西内,一直悄无声息的养到了六岁。

成化皇帝怀着激动的心情奔了这个儿子,当他看见的第一眼,就欣赏的叫道:“像我!是我儿子!”随后,这个孩子被立为太子,取名叫朱佑樘,十二年后成为了孝宗弘治皇帝。这个弘治皇帝是大明臣子们交口称赞的明君,因为他温和,没有个性,善于听意见,也还算工作勤奋,这种人简直是臣子们最期待的君上。在朱佑樘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娶了一位北直隶兴济姓张的女孩为妻子,即位后册封为张皇后。从此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的一个奇迹,这位皇帝和皇后一直恪守着一夫一妻制,朱佑樘此后再也没有立过嫔妃。有人说这是张皇后醋意太重而弘治皇帝又惧内造成的,事实上从史料来看,皇帝和皇后的感情其实相当不错,两人每天都睡在一起,情好笃厚,一直都没什么矛盾,应该说,弘治对皇后的感情是他不愿意再立嫔妃的主要因素。然而,一夫一妻制在那个时代是会遭受一些压力的,尤其是朱佑樘身为皇帝,他的婚姻和家庭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家事,还牵涉到国家大事。一个最基本问题出现了,张皇后在与弘治结婚数年后,居然一直没有一个儿子,这让朝野上下急破了脑袋,无数的奏折飞向弘治,要他再立嫔妃,在他们看来,张皇后已经没有生下孩子的希望了。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内廷突然宣布诞生了皇子,自然让朝野震惊。八卦是明朝人普遍的爱好,而八卦皇室更是八卦里面最热门的话题。大家茶饭后,坐下来,就会谈谈某某人听说的宫廷大内的小道消息,这还算好,到了万历的时代,公然把这些小道消息编辑成书出版发行的都有。当时江湖传言有数个版本,最多的看法是,那个皇子并非皇后亲生的,而可能是弘治皇帝和某个宫女生下的,然后假装是皇后自己的孩子,理由是张皇后这么多年都没生出个孩子,怎么会偏偏这个时候生呢?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当年宣宗孙皇后就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不过他们的理由却不太能站的住脚,因为之前几年没有生不代表后来就不会生,何况在生下这个皇子后,过了几年张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朱厚炜,可惜过早夭折。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朱厚炜也非她亲生的可能性。还有传言说,这个孩子根本不是皇帝的儿子,而是皇后为了稳固她的地位从宫外抱来的,这种八卦精神就显的有点过分了,皇朝血统传承这样重大的事情,估计弘治皇帝或者张皇后都不敢拿大明江山朱式朝来开玩笑。不过这个版本的传言后来居然成了反叛者的口实,看来八卦也是有其危害之处的。无论外面怎么说,弘治皇帝在看到这个儿子的时候,还是相当的欣喜的。首先他的王朝终于有了一个继承人,按照古代观念,自己也算是尽孝了。其次,自己再也不用承受要求册立嫔妃的压力,可以与自己的皇后双宿双栖,不会再有大臣们说三道四。再次,这个皇子让人看了着实喜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子机灵,这样的孩子以后必定是一个聪明的人。第四,这个孩子是皇家第一位真真正正的嫡长子,明朝的前九位皇帝中,,成祖,景帝都非长子,英宗宪宗孝宗都为庶出,建帝仁宗宣宗在出身时母亲都还没成为皇后,只有这个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皇帝皇后的嫡长子,其继承大统的身份之纯正绝无仅有,弘治皇帝怎么能不开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硬撑近150年,甚至几度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策划:邓玲玲脚本:胡 难编绘:朱 彦合作联系:2685618506@qq.com粉丝③群:512474045官方微博:@铲史官漫画原创漫画 欢迎分享话题聚焦:唐朝中后期的党争到底真相如何?唐代中后期的党争,传统史学界将其称为“牛李党争”。一派是“牛党”,为首的是牛僧孺;一派是“李党”,党魁是李德裕。

  • 北宋定窑—低调冷艳,美轮美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定窑升值分析,北宋定窑新官款,北宋定窑有哪些特征

    根据考古发现,定窑创烧于唐代。从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窑瓷器来看,至少在晚唐,定窑就烧制出了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的上等素白瓷。并且出现了刻有“官”字款的贡瓷;五代时期,有别于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后,恢复使用“官”字款,作为贡瓷的标识。定窑弦纹三足炉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

  • 张亮:没有他李世民或将无法赢得玄武门之变的最终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吗,张亮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电视剧名字

    凌烟阁绣像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凌烟阁的排行还在侯君集、李勣、程知节和秦叔宝之前,但是,下场却很不好,因为谋反被判斩刑。张亮出身贫贱,年轻时以务农为业。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张亮前去投奔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张亮向李密

  • 明朝跟“蒙元”的最后决战,蒙古王牌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和蒙古的最终决战,明朝蒙古公主,为什么明朝能打败蒙古

    明朝刚建国的时候,北元仍旧虎视眈眈,而明朝与北元的关系也依旧十分紧张。明朝的建立自然也意味着元朝的没落。当明朝占领国都,元朝也就被赶出了塞外。但是谁又能甘心权利被夺走,所以即使元朝被逐出塞外,依旧想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不死心权利被夺的下场。要不彻底被灭,要不就自立为王。当时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

  • 安史之乱真的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信号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南,南诏是晚唐时期唐朝最重要的敌人,特别是唐懿宗时期闹得很厉害,先后牵制了唐朝数十万大军。但是南诏真正侵占的地盘又有多少?无非是短暂占领过岭南道的安南都护府,今天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十足的蛮人地盘。但是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唐末名将高骈重整南诏防线,将其势力逐出安南,南诏从此不敢北犯。至于入侵内

  • 岳飞被杀时,十万岳家军为何袖手旁观?秦桧一语道出真正幕后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史》 秦桧见岳飞等人坚贞不屈,最终将岳飞、岳云、张宪三人残忍杀害,岳飞死前高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死后,南宋百姓纷纷为其哭泣,金人则饮酒庆祝,高呼:“从此以后,议和就稳固了啊”!那么南宋百姓都知道岳飞

  • 安史之乱:是均田制崩溃的结果?均田制是租庸调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我们重点要谈的是,为什么说均田制是历史的特例?为什么我们说均田制从它诞生的时候,就决定了最终它一定会走向瓦解?还有就是,它成功的那些要素对我们今人来说有哪些启迪?另外,均田制的崩溃给唐代究竟带来了什么?这是我们下面要讲的重要内容。我们也知道,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它是一种历史的特例,为什

  • 岳飞排在“南宋开国武将异姓王”的末位,真的委屈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白衣钱子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女真完颜阿骨打7000人起兵,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公元1125年便吞灭强盛的辽国,靖康年间更攻破北宋都城汴梁。用12年时间灭亡辽国与北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堪称奇迹。金国为彻底灭亡宋朝分兵南下,引起各地宋军将领抗击,共有刘光世、刘锜、韩世忠、张俊、杨存中、吴玠、吴璘

  • 当了20年太子一朝被贬为庶人,隋文帝为何废杨勇立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当时已是太子的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充满了疑团,其中就包括隋文帝的死因,据说就在不久前久卧病榻的隋文帝收到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原本是杨素寄给杨广的回信,被误送到了隋文帝手中,书信的内容是杨广与杨素商议如果隋文帝突然驾崩,该如何处理身后事,隋文帝看后勃然大

  • 宋高宗和秦桧谁要为岳飞之死负主要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曲江家学2023-01-29 08:16已关注随着《满江红》的热映,最近很多言论把矛头指向了宋高宗赵构,甚至认为秦桧只是替赵构杀的岳飞。我从来不认为皇帝不能拉下马来狠狠地踩一踩,但我们尽量就历史论历史,而非就情绪论历史。实际上在古代就有人认为赵构要为岳飞之死负更大的责任,明代的大文人文征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