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凋零的话,蜀国确实如此人才少,但是也有姜维,投降的夏侯霸,王平,张嶷,廖化,傅检。而魏国和吴国的人才,魏晋这边有司马昭,司马师兄弟,邓艾,钟会,孙礼,羊祜,王睿,王浑,石苞,胡遵等,吴国这边有陆抗,丁奉,全琮,全端,朱桓,徐盛,周鲂等。这些人的水平和能力可能不如曹操,诸葛亮或者周瑜,但是个个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
后三国和前三国相比,少了一点热血衷肠,天崩地裂,多了很多波谲云诡,互相倾轧。后三国的大戏基本都是三个国家自己的政治内耗。
吴国,孙权立储,二宫之变,全家步家仗着皇亲地位,操弄权柄排除异己,孙权骂死陆逊、赐死朱据,开孙吴流血政争先河。父杀子,宗室之间互杀,流放,构陷功臣,赐死忠臣。又有孙休清算孙綝,再有孙皓屠灭濮阳兴、张布。再到后来孙皓的暴虐,陆抗西陵的大胜。之后孙峻图谋诸葛恪,基本是一朝天子一场杀伐,腥风血雨。更别提各地方大族互相勾心斗角。每一场权谋政争,惊险刺激,丧心病狂,都远超现在任何一部宫斗戏。
曹魏的司马氏夺权曹氏,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老乌龟赚曹爽。司马师毒杀魏宗室所出的嫡妻夏侯徽,灭夏侯玄满门,废帝,平毌丘俭文钦之乱。贾充钟会毒计百出,一条比一条阴损。司马昭更不用说了,平诸葛诞之叛。废曹芳杀曹髦,借吕安案杀嵇康,夏侯玄和嵇康的首级吓得天下名士只敢清谈不敢清议。司马家夺权的路上,靠着计谋巧取,每一步都蹚着血,步步惊心步步要命,一步十杀。
邓艾段谷破姜维,你来我往。如果姜维不是因为胡济援军失期未至,胜负还在未定之天。后来姜维自沓中。急行将近500公里的路途,躲闪邓艾追兵,晃诸葛绪,驰援剑阁,拒钟会大军十余万。如果没有邓艾兵行险着,越阴平翻景谷,偷袭绵竹,钟会大军必然无功而返。后来,姜维诈降引诱钟会反司马昭,反间计使钟会、卫瓘抓邓艾。胡烈手下的田续煽动魏军下层士卒,释放卫瓘、胡烈、牵弘等被囚将官,卫瓘反戈一击围杀钟会,逼死姜维,灭口邓艾父子。
对益州人与巴蜀人来说,做魏的一州未必坏过独立一国。后来邓艾兵临城下,谯周等人带头要求开城投降,也间接说明益州本地人跟汉政府已经离心离德了。蜀汉后期更是充斥了荆州人、东州人、益州人、巴氐人、南中人的矛盾,费祎打压姜维、谯周打压姜维、董厥打压姜维、黄皓打压姜维,全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如果前三国是各方诸侯在混乱中的真心话大冒险,后三国就是一场由乱归治的竞技,规则清晰,套路固定,结局一目了然。人们学会了考虑成本,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冒险因素越来越少,个人表现的机会也不多了。后三国说是乱世,又是三个国家各自偏安一方的治世。
说人才,比前三国只多不少。唯一少的,是像关羽、刘备、曹操、诸葛亮,这种极其闪耀,在逆境中不停绽放光芒的个人魅力很强的明星。大家的智慧都用来勾心斗角,整个的局度和气量和前期放眼天下的那种胸襟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那些仅剩的英雄,陆逊、姜维和邓艾,一个都没有落到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