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迫害女人的“贞节牌坊”起源于秦而大兴与明清,宋朝准许妇女休夫

迫害女人的“贞节牌坊”起源于秦而大兴与明清,宋朝准许妇女休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81 更新时间:2024/5/24 22:24:53

古代对女人守节的最高“荣誉”莫过于皇家赏赐“贞节牌坊”,这个典故的起源源于秦朝,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自始至终没有立过皇后,据后世猜测,极有可能是因为其母亲赵姬嫪毐之事对秦始皇影响太大了。

秦始皇是一个女人的仇视者,视所有的女人为不洁之物,就像他的母亲一样。但是秦朝有一个女人的出现,缓解了秦始皇的这种思维,如今只知道这女人叫巴寡妇清。

巴寡妇清是中国最早女实业家,她凭借个人聪明才智,苦心经营丹砂产业,建立起庞大的丹砂帝国。史载“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这大概是统治阶级最早为贞妇树碑立传的事例了。

但是在进入汉朝、三国、晋朝、十六国直到唐朝时期,由于对人口的极度需求,很多统治者都是摈弃所谓的“守节”观念的,其中的典型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曹操后宫中的女人有多少是寡妇?刘备建立蜀汉后的穆皇后吴氏也是寡妇。

而且曹操为了增加国家人口,甚至还下过一道命令,魏国境内,不容许有寡妇存在,丈夫死必须改嫁,否则还要受到法律制裁;当然,这与当时战争频繁,成年男子损失严重有关,如果不发布这么一道法令的话,该有多少女子“闲置”?

隋唐就更不用多说了,战争极为频繁,国家也极为强大和开放,这当然与融合了的北方鲜卑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就连皇家都首先破解,唐太宗强娶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唐玄宗纳杨玉环为妃这些事就不说了,足可见唐朝的开放。

到宋朝时期,由于“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的影响渐成,节义之说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亦得到传播。但直至宋终,程朱思想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在当时也只是理学六子哲学之一,邵雍易学对社会的影响也远远大于程朱思想。

在宋朝的法律中就有条件地允许妇女“休夫”的规定,如:夫外出三年不归者,妻可出……等,其实休夫后,女人就等于又是待嫁之人,随时可以改嫁,这明显与“守节”是相违背的。

真正让“贞节牌坊”大兴的是明清时期,元明时期,理学日趋兴盛,理学的代表即是程、朱。程、朱所言,皆为金科玉律。其实这是后世曲解了,程颐的意思原本应该是:假使女子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不能再嫁,那么男子的妻子若死,做为丈夫也应为亡妻守节、不应再娶。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诏令,族表节妇,同时规定了“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嘉奖贞节的特别命令。

清代《礼部则例》规定:节妇,即“自三十岁以前守至五十岁,或年未五十而身故,其守节已及十年,查系孝义兼全厄穷堪怜者”,及为夫守贞的“未婚贞女”。贞节烈女,包括“遭寇守节致死”,“因强奸不从致死,及因为调戏羞忿自尽”,以及“节妇被亲属逼嫁致死者,童养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调戏致死者”等等。每年地方绅耆,族长、保甲长都要向官府公举节妇烈女,各级官府都要给予表彰。

清代时,京师、省府、州县各自修建“节孝祠”,矗立大牌坊。被旌表的妇女题名坊上,死后设位祠中,春秋致祭。并由官府发给三十两“坊银”,由本家为其建坊。节烈事迹特别突出的,皇帝还亲自“御赐诗章匾额缎匹”。节妇烈女的名字列入正史和地方志。

这一来,把对节妇烈女的崇尚推至极点,成千上万的妇女以身殉夫,或自愿、或被迫,此风愈演愈烈。随之出现的女子教训书中,也增加了大量的宣扬贞节的内容。如康熙、乾隆年间蓝鼎元的《女学》、陈宏谟的《教女遗规》、李晚芳著的《女学言行录》、王相的《女范捷录》等等,流传甚广。

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竞达36000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徽省休宁县这一个县,就有2200多人。当时全国人口不多,加以还有不少女子未被记载,这个数宇是很惊人的。清代受到旌表的贞节烈妇竟然高达100万人,妇女获得旌表成为一种宗教性风潮。

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因为所谓的“守节”,造成了多少悲剧?根本无法统计,丧偶后都不许女人改嫁,而且即使受到丈夫的迫害也不能离婚,对女人何其不公?也许是被迫害的太深太久,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女权大盛吧,现在的女人呐,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更多文章

  • 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10万蒙古骑兵如何消灭100多万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朝蒙古骑兵,谁带领蒙古灭金,蒙古骑兵怎么对付金朝铁浮屠的

    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一掬细沙”用了23年填平了“大海”。第一战野狐岭之战,10万蒙古骑兵对45万金国精锐,结果,野狐岭尸横遍野,金军45万军队全灭。野狐岭围点打援,消灭大批金军。在浍河堡,激战三天后,金兵丧失了最后的抵抗能力,成吉思汗亲率3000精骑突入敌阵,随即数万蒙

  • 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他为什么不打皇太极?他真的卖国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崇焕与皇太极的较量,袁崇焕为什么不投靠皇太极,袁崇焕为何一仗不打

    但是你可知道几百年后的袁崇焕,与岳飞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都是精忠报国的大英雄最后又都含冤而死,但是也有人说袁崇焕的死其实一点儿也不冤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今天我们就回到明朝末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探寻袁崇焕的死亡之谜。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抗清名将,袁崇焕于公元1619年

  • 康熙欲诛杀此人九族,当看到他姓氏后却说:不能杀,杀了会有大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古代的统治者为了能更好地统治着治下的子民,他们就会借用别的因素来给自己的权威增添了神秘感。比如他们会借用“鬼神之说”,把自己比喻为“天子”、“真龙”,是上天安排到地上管理人们的学说。使得百姓们对统治者们爱戴不已,忌惮着他们,对他们服从不已,从而有力地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鬼神

  • 人间地狱宁古塔有多恐怖?清朝囚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去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无论什么时期的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和制度等上层制度作为支撑的,这样国家和社会才会稳定。而在这样的上层制度之下,违反的人就会受到惩罚。在古代社会,违反的人重则斩首抄家或者灭族,即便是轻也可能是“活罪难逃”。而在众多惩罚人的“活罪”中,最是折磨和考验人的就是流放了。因为前去

  • 乾隆是如何赚钱,又是怎么花钱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平均下来,乾隆一年至少要赚一百三十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十几万普通成年人的年收入(十两左右),类比到现在就是一年实现一百多“小目标”。这么看,乾隆赚钱的能力和速度是相当厉害了。那么他具体是怎么赚钱的呢?第一个渠道是地租和房租。得益于顺治、康熙时期的“圈地运动”,乾隆继承的皇帝私人庄田有132.73万亩

  • 很多清朝时期的格格们都没有子嗣,究其原因真是可叹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历代格格一览表,乾隆子嗣,子嗣不旺什么原因

    据史书记载,清朝众多的格格中活到50岁的是少之又少,不但寿命短而且往往都没有留下什么后代,这在古时候母以子贵的时代,没有留下一个孩子那是多么严重的事情。那为什么格格们都没有留下什么后代呢。事情是这样的,在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虽然是皇家的格格吧,那也只是被用来作为政治牺牲品,如果皇帝想和哪个部落什

  •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的官衔是几品?和九门提督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领侍卫内大臣设立的初衷是管理侍卫,但其职责又不仅限于此,还兼有多项其他政治职能。第一是率领侍卫守卫禁中,轮流守卫的每班侍卫由领侍卫内大臣一人、内大臣或散秩大臣一人统之。第二是考核侍卫和负责侍卫的升迁,前面已提及管理侍卫的重要性,除了日常管理侍卫外,领侍卫内大臣还负责侍卫考核,“凡遇五年军政之期,领侍

  • 年羹尧为什么放心让李卫和翠儿跟着自己,难道不怕被监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为了完成四爷和十三爷的交给的任务——拿到百官行述,在回京述职的路上便血洗了江夏镇,整个镇上的人几乎全被杀光,并且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而年羹尧在回到四爷府上的时候,只是说了大概的情况,却只字不提这巨额的财宝;在回京之后先拜八阿哥码头;所以对这样的奴才不得不严加监视。但是对于年羹尧这样的性格,

  • 清朝灭亡后,一百多万的清军一夜之间消失,那他们到底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军原先是由八旗制度组建而成的,战时为兵,农时为民,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来又组建了蒙古八旗和由明朝投降士兵组成的汉八旗,这些部队构成了清朝初期的主要兵力,特别是汉八旗,在满清入关时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后在镇压各地起义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角色,不过在乾隆中期以

  • 黑白照片骗了你,换上现代妆容,清朝妃子也是一等一的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人们却发现那些书上写的天人之姿的妃子,在相机的记录下......呃....好像连现代的普通人水平都达不到。甚至有人猜测这就是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大多通宵勤政,而乾隆同治那么喜欢跑出宫玩.....一开始小吕也觉得奇怪,按理说后宫妃子经历层层选拨,应该是最美的那群人了,书上对她们的赞赏也是美如上人,不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