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骑着马,看见诸葛亮坐车指挥战斗,感叹道:这仗我打不赢了

司马懿骑着马,看见诸葛亮坐车指挥战斗,感叹道:这仗我打不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29 更新时间:2024/2/10 6:10:45

有人说,诸葛亮乘车,不过是小说家的言论。然而在各种记载中,诸葛亮似乎还真的乘车作战。根据东晋人的记载,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曾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阵。司马懿穿着盔甲,骑着战马,却见河对岸的诸葛亮身着素服,头戴葛巾,乘着四轮车作战。看着诸葛亮镇定自若的样子,司马懿居然有些怂了,并说:“这仗不能打!”

为什么司马懿看到诸葛亮乘车就怂了呢?一开始,司马懿并不害怕诸葛亮,相反他似乎还有点轻视后者。他曾对魏明帝曹睿夸口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而到了战场,司马懿却发现现实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相比于诸葛亮,司马懿似乎更热衷于奇谋和突袭。司马懿打仗,讲究得就是一个“快”字,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攻打孟达的战斗中,司马懿八天突进一千二百里,以迅雷之势平定了这场叛乱;在消灭辽东公孙渊的战斗中,司马懿狂飙突进四千里,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攻陷了苦寒险要的辽东。由此可见,司马懿是个擅长找寻他人弱点,并一击而灭之的奇谋之将。

然而遇到诸葛亮,司马懿的奇谋却不好使了。因为诸葛亮极其善于使用正兵,根本无隙可趁。连《三国志》作者陈寿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什么是治戎呢?说白了就是练兵。为了北伐大业,诛灭强魏,诸葛亮绞尽脑汁,研究出了“诸葛八阵”。

所谓“诸葛八阵”,并不是小说中那个“神乎其神”“让人迷失方向”的迷宫八卦阵。而是一种攻防一体,集行军、筑营、运粮、作战、撤退于一体的步兵大阵。事实上,八阵古已有之。但诸葛亮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推演。宋朝《武经七书》曾说:“诸葛亮得其新意,在今夔州之南北岸,沙中累石,为八阵形势。”八阵练成后,诸葛亮认为自己终于有资本北伐了,于是在给刘禅的上表中信心十足的说道:“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到了具体战斗中,“诸葛八阵”果然取得了奇效。虽然魏军数量更多,骑兵更多,却很难在以步兵为主的蜀军面前占到便宜。因为蜀军阵型扎得牢,营垒修得结实,粮道也保护得好。在正面交战中,蜀军经常能击败优势的魏军。除了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违反将领,擅自上山防守外,诸葛亮几乎就没输过。即使在撤退时,还能经常占追兵的便宜,魏国大将王双和张郃就死在诸葛亮的伏兵手上。

诸葛亮曾在自己兵法中写道:“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也就是说,如果有了好的阵型,即使指挥者是个庸将,也可以保证不战败;如果没有好的阵型,就算是能将,也很难取得胜利。因此,诸葛亮在练成八阵后,便完全可以不用亲临一线,更不用亲自骑马指挥战斗。因此,诸葛亮乘四轮车,穿平常的衣服就够了。

看着诸葛亮镇定自若的样子,司马懿自然知道此人不好对付。因为他的“奇兵”战术,被诸葛亮的正兵完全克制。司马懿突袭或许还可以,但兵对兵、将对将的斗阵就真不行了。

因此打从一开始,他便消极避战。因此,张郃还嘲笑司马懿:“你之前吹得那么厉害,如今怎么畏蜀如虎呢?”司马懿不得已,只能派张郃出战,结果被诸葛亮派魏延等人杀得大败,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据学者考证,魏军损失至少在1.5万~3万以上,可谓是一场大惨败。之后,诸葛亮粮尽退军,司马懿又不顾张郃的反对,执意追击,结果导致张郃被伏兵射死,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战之后,司马懿再也不提什么“破之必矣”,面对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他只能乖乖地修筑营垒,坚守不出,想拖到诸葛亮自己粮尽退军。对于司马懿的坚守,诸葛亮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送给司马懿一件女人穿的衣服,以示羞辱。然而即便如此,司马懿还是不出战,最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之后,司马懿亲自观看了诸葛亮的营垒,不禁感叹道:真是天下奇才!

由于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因此如今有很多人说:“诸葛亮不是名将”,实际这是不公正的。诸葛亮以后,他的治戎之法广为流传,成为历代武者必读的教科书。其他的将领或许只打赢了个别战役,而诸葛亮却开创了一个战争体系,发了后世的名将,这个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例如唐朝名将李靖,他的六花阵就是改良自诸葛八阵。由此可见,诸葛亮军事才能不仅能用于当时,更能流传后世,怪不得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两个证据表明,匈人可能并不是匈奴人,那匈奴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8月中旬,匈奴民族留在世界上唯一可考的都城——统万城的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园,吸引了不少历史、考古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一个比这火热百倍的话题——西迁的匈奴末裔究竟去哪儿了?他们真的在几百年后席卷罗马帝国,成为“上帝之鞭”吗?如果不是,他们又是否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呢?匈奴最后的都城:统

  • 项羽自尽1300多年后,被一女子道破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假如项羽做稳了西楚霸王,中国的未来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政治上,项羽更愿意复古,所以他采用分封制度;刘邦虽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体上还是采用了秦始皇的制度。这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题,我更想说的是,项羽失败这一事件对中国人心理上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人记住了“成王

  • 南朝砖画上有竹林七贤“标准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嵇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视觉中国供图汉末三国的战争与动荡,除了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给士大夫造成信仰的崩溃。儒家思想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在乱世中坍塌瓦解,面对荒谬的时代,一些人选择了逃避,他们隐居竹林,终日饮酒、清谈、纵歌,后人给了他们一个雅号,叫作“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 高三一轮|第7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 曹操最危急的时刻,促使吕布成功占领兖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而恰恰在这时,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前九江太守边让,是陈留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文采、口才都是一流,大将军何进曾征辟他为下属,孔融、蔡邕、王朗都与他关系很好,后担任九江太守。边让自恃才高,对曹操非常傲慢,尤其是曹操为了报父仇,不惜残害徐州百姓,对此,边让很是不满,曹操听说后,不禁大怒,下令将边让处

  • 在曹操对吕布最危难的时机,袁绍的帮助最终使曹操收复了兖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听说后方吃紧,赶忙率军撤回。曹军返回的路线是从郯县直接北归,曹洪率领先头部队首先赶到东平(疑为东阿之误)、范县,在当地筹措军粮,为下一步的反攻做准备。当曹操率领大军越过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南)、泰山险道、顺利回到鄄城后,说道∶“吕布一下子就得到了一个州,却没有切断亢父、泰山险道,依托险阻截击我军

  • 费时4年2次千里远征大宛,汉武帝只为汗血宝马?你太小瞧汉武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汉武帝派李广利等讨伐大宛的战争,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可是又为改善汉与西域诸国关系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1、汉武帝伐宛原因 汉武帝的伐宛之举,并非是一次轻率的军事行动。若将史籍所载、今

  • 汉昭帝幼年登基改制图新,给汉朝一片中兴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得父宠爱,幼年继位昭帝刘弗陵的母亲是位奇女子,她是在父亲刘彻发巡时选中的。那年,武帝车驾驰赴河间国(今河北献县东南),有个专门以望气为事的侍从奏告武帝:河间上空有祥云,此地必有奇女。武帝立即命令随行官员去寻找。一位妙龄少女被找来了。她姿色佳丽,两手握成拳状,不能伸开。可是武帝伸出手轻轻一掰,少女的两

  • 汉昭帝出生时的奇异现象是汉武帝的编造,以此完成换太子的举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钩弋夫人的手不能伸开,但武帝用手轻轻一掰,钩弋夫人的小手就张开了,里面是一支晶莹剔透玉钩。武帝大喜,当场封为“钩弋夫人”!第二,钩弋夫人见武帝的时候,武帝已经62岁了。并且和武帝春风一度就怀孕了。刘弗陵在钩弋夫人的肚子里呆了十四个月,和上古明君帝尧一样,武帝非常开心。第三,钩弋夫人生刘弗陵不到

  • 汉宣帝在汉武帝的基础上以十二年将匈奴之患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对匈奴发动大规模进攻,匈奴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汉武帝中期虽然一度将匈奴的打的远遁漠北,但匈奴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后,却于汉武帝晚年再度南下,而且在此后与汉朝的战争中,竟然是败少胜多,例如赵破奴受降城之战损失两万骑兵,再如李广利天山之战三万骑兵损失六七,又有李陵浚稽山之战五千步兵败没,还有李广利的燕然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