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的西方崛起,说明了什么?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是不是该省省啦?

秦国的西方崛起,说明了什么?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是不是该省省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4/2/16 3:42:55

在此背景下,原本坐落西部边陲、不被中原诸侯国正眼瞧见的秦国奋力崛起,成为了最有实力统一中原的强国。

公元前221年,年仅38岁的秦始皇歼灭了代表着战国时期最后一抹余晖——齐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至此自周朝而来分崩离析800多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于一统,正式开了封建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漫长延续。

[var1]

这是何等令人惊叹的壮举!换做如今的我们,38岁大部分人还在拼了命地工作,为了车贷、房贷、学区房等生活琐事来回奔波,哪有这份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创建一份彪炳千秋的惊世伟业?

为什么秦始皇做到了呢?

很显然他拼了爹、拼了爷爷,拼了六代祖宗。也正是因为六代祖宗不断给他积攒家业,才使得他拥有了傲视天下的资本。不过秦始皇本人也是英明才子,他不仅继承了祖宗们留下的庞大家业,而且还传承了让秦国西方崛起的治国思想——法家思想。

作为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开辟者,当所谓的中原正统王朝都在恪守周朝礼制、信奉周朝御用文人留下的毒鸡汤时,一直被视为异类的秦国毫不犹豫另辟蹊径,将四处碰壁的商鞅招纳入朝,开始了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霸道”之路。从而建立起了让东方六国后背发凉的恐怖的军事力量,从而为荡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var1]

相比于周礼的僵化迂腐,战国时期蓬勃而起的法家思想更具有活力也更具有凝聚力。不论是周礼,还是脱胎于周礼而生的儒家思想,虽然洋洋洒洒、喋喋不休大谈特谈礼义廉耻、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大道理,但都无一例外是撇开现实谈道德、树礼法,给民众灌输出生决定一切这种令人无语的鸡汤。

这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以出生定等级的论调显然对底层民众没有吸引力,民众离心现象严重,故而周朝中期不可避免走向了分崩离析,各个诸侯国内部一盘散沙是历史必然。

法家思想则不同,它不玩周礼和儒家那套虚的,而是简单直接地提出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老子治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崛起,给那些当初看不上老子的国家狠狠一记耳光,教他们怎么做人。

[var1]

法家思想另一难能可贵之处是:它不似周礼或者儒家思想那样,将治国思想强加给普通老百姓,强行给民众灌输“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毒鸡汤。普通人手下无一兵一卒、无半点赏罚权力,谈何治国?把家庭搞好了就能治国、平天下?这不是大笑话吗?可惜历史上许多书生都被其误导,一天到晚茶饭不思、忧国忧民,空谈治国大道理,明朝顾炎武甚至呐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果大部分不是进了班房吃了牢饭,成了“文字狱”的受害者,留下了“书生误国”的可笑下场,就是郁郁寡欢、成了疯人院的一员。

法家思想不打诳语,不忽悠民众,因为它明白,治国只能君主才能干。你孔子不也说了“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所以人世间只能有一个君主”。既然你都认为君主只有一个,为毛将治国的事都推给民众?你难道不知道治国君主多了,天下要乱吗?这么看来,你那套“齐家治国平天下”鸡汤成分很大哟。

[var1]

法家思想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它的治国理念只是目标单一地给君主提的。说白了,治国是君主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君主想要民众拥护政权,随你调遣,你得出台一系列让民众愿意跟着你干的政策。当然为了防止权力外泄,影响集权政治,法家思想又先后出台了“防重臣、除五蠹”、“主上不神、下必有因”的措施,目的无一例外是为了不断巩固君主手中的权力。

在法家思想这般简单粗暴的专制制度指导下,秦国建立空前严峻的集权制度,这助其快速崛起、荡平天下。

如此说来:秦国的西方崛起,是不是说明了一点: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该省省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历代君主姓名谥号统治时长(共38位,含秦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秦非子受西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2、秦侯(在位9年)3、秦公伯(在位2年)4、秦仲(在位3年)被周宣王封为大夫,攻打西戎,兵败而死。5、秦庄公 嬴也(在位44年)[var1]6、秦襄公 嬴开(在位12年)护送周平王东迁,位列诸侯。7、秦文公(在位50年)打败西戎,扩地至

  •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战国七雄的排名顺序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便是按照国力强弱来排的,而谁也没想到,六国竟被排名最后的秦国所灭,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秦始皇嬴政,而六国国君的下场也不尽相同。[var1]秦始皇的坎坷经历秦始皇嬴姓名政,母亲本就是赵国人,父亲则是沦落到赵国当人质,所以他出生于赵国邯

  • 秦始皇之前有8位秦王,为何没有一个昏君?揭秘秦国的崛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秦国的君主们一直以来态度就比较端正,注意力也比较集中,知道什么时候改干什么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那个时候啊,因为当时的分封制度的影响,这些君主可以说日子过得比较不安宁,君主们都是所有诸侯的敌人。大家大部分都对秦国有多多少少的负面情绪,整天就在寻思着应该怎么打秦国。这种关系也就

  • 秦始皇的耻辱与愤恨:车裂嫪毐,囚其母,赐死吕不韦,一生不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始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后宫某种意义上主要提到的就是他的母亲最多,其他的都很少提及到,但也就是这个母亲,造就了他的羞辱和愤恨。[var1]仲父吕不韦就这样子,心理其实不算健全的嬴政,在其父亲成为秦王的时候接回大秦立为太子,在他父亲去世后成为新一任的秦国大王。上位时嬴政的年纪小也就是如今的初中生年

  • 秦国崛起中,各国为何未能形成有效制衡,却对魏齐形成有效制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让我们把目光拉到近代,将六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做个比较,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近代英国在欧洲各国制衡法国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降低了欧洲各国战败的概率,从而使欧洲国家敢于结成同盟,最终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正是英国一如既往地执行离岸均势政策,促使18 、19世纪的法国、近代德国与欧洲霸主的地位失之交

  • 吕不韦是秦国的大商人,那您知道他是做什么生意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生于战国后期,姜姓、吕氏、名不韦,是姜子牙(姜尚)二十三世孙。如果您连姜子牙也不知道的情况下,那说一件事您肯定记得起来,封神榜助周灭商的丞相,齐国的开国君主,西周第一大功臣。您说说他的身世“贱”吗?那可是比太多的人地位勋贵。之所以他会被人看不起,那是因为他从事的经商的职业,太史公在史记中只用一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这有何难?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刘晏在年幼时便凭借自己过人的聪慧而轰动一时,被赋予“神童”的名号,更是在成年后官拜宰相之位。[var1]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其实在我国古代,如刘晏般的神童并不在少数。在距唐朝近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便有一名神童,同样是凭借自己的才智闻名于当时。他就是甘罗。甘罗年仅十二岁时便作为使臣出使他国,后来更是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而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诸子百家们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和政治文化策论,经常周游列国、互相辩论,这一局面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而这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军事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在诸子百家中,鬼谷子算是一个异军突起的人物,因为没人见过他,可他的理论、谋略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国时代。而孙膑、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提到孙膑,我们

  • 秦国是怎样将楚国赶出江汉平原的?白起的“快、准、狠”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朋友反复跟我说要闷声发大财!诚然,闷声发大财意味着前期的阻力会少很多,但是它真的就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程吗?真的就有永远闷声发大财的事情吗?当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暴露的。你都胖得穿不下衣服了,还想盖住自己的肚脐眼?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是处于这样的状态。楚国由于地处淮河以南,一直就被当作“农村人”看

  • 秦汉之变:秦灭六国却二世而亡,但传统中国为什么没有重归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制度的根子,却决定了统一是另一个更大的主旋律。所以,南北朝最终统一于隋唐,而之后的分裂时间则越来越短。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主旋律。五代十国这个分裂期,也就持续了半个世纪左右。两宋也有一段分裂期,但主要是因为文明竞争。当时的主要问题是中原和草原的矛盾。只要这个矛盾被解决了,中华帝国将会迎来一波更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