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温《秦始皇》悟透:被秦王嫌弃老了的王翦,用四招力挽狂澜

重温《秦始皇》悟透:被秦王嫌弃老了的王翦,用四招力挽狂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60 更新时间:2024/1/21 2:15:24

因为曾国藩天资不高,但勤勉刻苦,终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最难得的是,功成名就后,并不居宫自傲,以此托大,反而主动放弃荣誉,收敛锋芒,低调生活,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不让名誉成为利箭伤害自己,最终得以保全自身,名垂青史。

雾满拦江所著的《秦始皇》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物,那就是王翦,秦国老将军。在秦王统一六国的战略中,王翦功不可没。他不仅擅长领兵打仗,还擅长揣摩上级的心思。尽管功勋卓著,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复杂的局势中,既施展了才华,又能保全身家性命。其智慧可与曾国藩媲美。

[var1]

01 顺应时势,激流勇退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渐占上风,秦国赢政当政时,收伏六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

但垂死挣扎的六国,仍然有不错的军事实力,其中最为强大的当属楚国。天下归一,秦王必得花大力气平定楚国。

秦王问,若是平定楚国,需要多少人马?年轻骁勇的将军李信答二十万人足矣。而已年迈的老将王翦喘息半晌才回答,单只是作战兵员就得六十万,少一个也不行。

秦王很是吃了一惊,这六十万,可是秦国全部的兵力,看来王翦已经老了,已不复当年神勇,平楚的重任还得靠像李信这样年轻的将领。

王翦一开口就要六十万大军,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知此役重大,必然得倾全国之力,方可平楚。

但他见到秦王不信他,而是将重任交给了李信,自知已经不被秦王看重,立即以身体抱恙为由,申请回家养老。

[var1]

秦王看他一副年迈苍老,说话都喘着粗气的样子,立即应允,没再给王翦安排任何差事,王翦也因此暂无战事烦忧,乐得清闲。

由此可见,王翦是个聪明人,不逞强,不争功,该示弱的时候就示弱。情势不利时,立即退避三舍,不在上级面前碍眼,借以保全自身,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02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王翦虽然一时不再被秦王器重,成了赋闲在家的人,但他脑子也没有闲着,也并非糊涂之人。

凭他与李信做搭档的经历,他认为李信太过年少轻狂,也很轻敌,由此他预测到此次李信必定大败,而之后,自己会被委以重任,成为唯一能灭楚的人,扭转局势,因此功高震主,最终将迎来灭门之祸。

[var1]

这一想,王翦在家的清闲日子也不好过,如坐针毡。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王贲身上,希望儿子作为新生力量出头立下战功,但即使立再大的功劳,也是根基尚浅,不至于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只会成为秦王的助力,不至于功高震主,连性命都不保。

但王翦也了解自己儿子的本事,有勇无谋,虽是个小将,也常吃败仗,连个大梁都拿不下。

王翦心想,得为儿子谋个聪慧的女子为妻,儿子智商堪忧了,要是再找个胸大无脑的女人,那王家可真是没前途了。

王翦把目光锁定了明月公主,她是信陵君的女儿,可谓天下一等一的高智商女子,其才情唯有当今秦王这样优秀的男人才能配得上她,但秦王已经有了同样聪慧的君夫人为妻,明月公主就不可能再嫁秦王。

因此王翦就盘算着,反正明月公主都得嫁人,为何不能嫁给他的儿子呢,况且自己靠军功起家,家族荣耀多年,家世也颇为体面。明月公主成了王家媳妇,就会出手救全家人性命。

[var1]

儿子王贲得知明月公主就在大梁附近,王贲一边攻打大梁,一边寻找明月公主。可惜的是,王贲勇敢倒是真勇敢,可惜带兵打仗的智谋,还是少了些天分,久攻不下大染,人郁闷得不行。

王贲本想凭着战功向明月公主求亲,却演变成了求助明月公主支招,如何攻下大梁。在明月公主强大的气场面前,王贲就像个臣子,面对高贵的女神,他哪里还有贼胆求亲。

王翦的计谋可谓相当老谋深算,可惜,儿子这个执行者能力太弱。

须知,求亲,素来讲究门当户对,家世门第的比较自不必说,男人想要追求女神般的女人,除了有良好的背景之外,重要的一点,还得男人身上有与女神比肩的个人才能,才能一辈子惺惺相惜。

[var1]

03 王翦装死,意在成全

儿子王贲没有求娶到明月公主,王翦的计划落了空,现实的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正如王翦所料,李信带领二十万大军平楚,惨遭挫败,几乎全军覆没,李信本人也是死里逃生,侥幸生还,十分狼狈。

这下王翦就再也躲不了了,秦王终于知道,平楚这个重任,还非得王翦不可。而这样一来,王翦成了香饽饽,大功告成,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连秦王都得让他三分。功高震主这个罪名他是逃不掉了,一样性命不保。

反正都得死,不如主动求死,还能保得全家性命。于是王翦家里办起了丧事,还派了儿子王贲上报秦王。

此时,秦王正在听臣子汇报前线兵败的消息,一听王翦死了,就知有诈,他素来知道王翦胆子小,看重性命,这”死“得也太是时候了。

[var1]

于是秦王带上王后君夫人,还叫上了巫师支离疏,要把王翦的魂魄给招回来,让他起死回生。

果然,巫师带领弟子大跳大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王后君夫人,则悄悄走到后面,往王翦的鼻孔弹了点麻椒粉末,王翦立即打了个大喷嚏,很及时地坐了起来了,在外人看来,真是巫术法力无边的结果。

但内行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王翦演的一场戏而已。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第一,王翦知道李信兵败,秦王必然得请他出山。若能装死蒙得过,王翦还能苟且偷生,家族不致于落难。

第二,若是蒙不过秦王,被识穿,自己也落个小错处,让秦王有个把柄,进而大人大量,顺带提出要求,不必向王翦低头认错,秦王面子上也好过,更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

[var1]

第三,用巫术招魂,是秦王当年用过的招数,并因此得以继承王位。此次王翦再配合秦王演一出戏,将秦王的威望再次拔高,也是很好地拍了他的马屁,表明自己的忠心。

王翦这一招,轻易就扭转了局势,化被动为主动。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是作为下属最好的范本。

从王翦的做法,我们可知,与上极的关系,其实就是一场博弈。就算自己有真才实料,也不可锋芒过露,更不可做出打脸上司的举动,永远要维护上司的面子,才能得到信任。

04 削弱影响,降低期待

王剪被秦王招回了魂,即刻被委以重任,这让群臣颇为惊讶。

并且王翦出征之日,秦王亲自送行,王后与大夫朝臣们俱全,一个也不少。可见其声势浩大,也把王剪一下子放到了神坛的位置上,威武非常。若大获全胜,则王翦有天大的功劳。

[var1]

这样一来,与王翦之前所料不差,仗打赢了,他的性命也保不住了。既然早就有预期,王翦是否就会坐以待毙?他是否有方法挽回这个局面呢?当然有。

大德不德,以为有德,自捐其德,则可和光同尘。权力体系必然是遵奉一个威权,如果两权并立,就会形成自然冲突。

因此王剪的做法就是自行削减影响力,不让自己的影响与主上的权威产生冲突。

于是,出征之日,与秦王喝完送行酒,王翦对秦王说:臣下还有点儿不小的私求。

秦王一听,当然得满足,老将军都表忠心了,誓死不辱使命,一点小问题必须帮他解决,让他无后顾之忧。

于是王翦让儿子拿出一张地图,他指着一座宅院,说想买,但钱不够,主人家不卖。秦王毫不犹豫:寡人买下,赐予将军。

[var1]

接着王翦又递过来一张图,指着几棵老槐树,秦王不等他说完,直接准了。

没想到王翦竟然没完没了,接着是第三卷地图,第四卷...... 站了两排人,人手一张地图,都是来找秦王要田产的。看得秦王都给惊着了:王老将军是有功之臣,赏赐不少,不差这点儿田产吧?

王翦嘿笑:

主上啊,臣下是立了点儿微功,但又没有机会封个侯。这次好不容易巴结到主上,得到主上重用,趁此机会给我的小孙子们弄点儿田产。臣也知道这样有点儿过分,可是得到主上重用的荣誉,臣这辈子也就这一次了。

秦王无奈,气得差点说不出话来,谁让他有求于王翦给他打天下呢,只能让人把地图都收过来,按他的要求,逐一满足。

待他一走,就在群臣面前数落他:王翦这老头真啰唆! 实则是骂他贪婪。

群臣们也摇头,以往对他的好印象全没有了,风评那么差的人,怎么得了这美差!立军功是多大的好运气,这老头却还贪恋那点儿田产,实在是没出息。

[var1]

这样一来, 就降低了众人对于此次平楚差事的预期,让同僚们以为,这就是皇上的恩赐,没什么了不起,那么他得胜归来,功劳就不显得那么耀眼,那都是主上的眼光好。

没想到王翦做得更绝,行军一日,他就派家将捎封信给秦王,里面的内容不是汇报军情,而是催秦王,快点把允诺给他的田产给落实了。秦王一看信,露出诧异又无奈的表情。

没想到,这样的信,每一天都有,就连家将都疑惑了,天天催秦王要蝇头小利,把将军这些年来的荣誉都给败光了,让朝臣们极其鄙视。

而王翦解释道:

我屡次三番求田舍,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伐楚难度的看法,让人们误以为伐楚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主上将这个任务授予我只是一个大大的恩赐,只是咱们王家捡到一个天大便宜。这样的话,等到我们伐楚成功,你说这功劳,会归于谁呢?当然是归于主上。

王翦吸取了白起,信陵君的教训,不居功自傲,不功高震主,才得以保全自身,即能大干一场,又不会重蹈二人覆辙。

[var1]

写在最后

用一句王翦的话作总结:

做人呢,永远不要和上司争功。不争功的部属,才是个好部属。处处维护上司权威的部属,才是个好部属。

身在职场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修炼自身,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成为无可替代的人。

第二,在为上司作贡献的同时,顺带为自己捞点好处,既能抚慰自己,也能削弱作为能者的影响力,不会威胁上司的地位。

第三,故意暴露小弱点给上司,让他有掌控感,在他建功立业之时,顺带支持我们实现职场抱负。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看千年名医扁鹊与巴蜀考古之缘,舞台剧《天回》试演传承“医道仁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与四川有何渊源?为什么扁鹊学派医书在蜀地出现?它给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带来了哪些福音?“这个剧给了我们学中医的学生很大鼓舞,特别是快到尾声那一段里,淳于意一行人在高阶上的宣誓真的很震撼,当时都要掉眼泪了,很喜欢里面的角色,令人尊敬。”11月29日,成都中医大学生鲁金花,

  •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人。世称虞永兴,谥号文懿。虞世南勤奋好学,恪守礼法,唐太宗李世民对他极其敬重。其书法风格独特,与同时期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他的传世经典作品《孔子庙堂碑》,圆厚温润,既有唐人楷书之法度,又不失个人风貌意趣,是一件极具典则范式的初

  • 部编本高中语文选修中《屈原列传》知识补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二十,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屈原是战国时期最突出的文学家,也是政治家。他与一般游士行径不同。他的姓名不见于诸子百家之书,司马迁著《史记》仍为之立传。家世、生平和政治遭遇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他自称是高阳氏的后裔,父名伯庸。他的故里,传说在丹阳之秭归。屈原出生大约在楚威王五年(公元前335),这时正是列国纷争、楚国尚能同秦国抗衡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孟尝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王侯贵族间兴起一股养士的风气。当时国君如魏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髠、孟柯皆至梁。”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髠、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千人”。各国的国王、贵族争相养士,企求得到助力而达到某种政治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孙膑,齐国人,是孙武的后裔。《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膑生阿甄之间”,大约在今山东省东阿县、鄄城县之间的一带地方。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商鞅、孟子同时。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魏惠王的将军,自以为能不及孙膑,暗中派人邀孙膑至魏,借故施以膑刑(去膝盖骨),并加以软禁。以

  • 他为晋文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为什么却招来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晋献公在晋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韩非子》说他“并国十七,服过三十八”。晋献公即位的时候,晋国在诸侯国之中只能算是个中等国家。但是,他在位时,却灭掉了十七个国家,将国土扩大了十几倍,同时还收服了三十八个国家,为晋文公称霸天下奠定了基础。这样的人物,堪称一带雄主。然而,他却招来了千古骂名,

  •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物篇——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康县岸门口镇)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

  • 假如你穿越到了秦国,你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秦国统一六国前的时代背景 [var1]说到秦国,我们一定会想到的就是“秦统一六国”。在统一之前是战国,战国时什么样的国情呢?可能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其实在战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可以说一直都是出于一个群雄割据,战事四起的状况。积年累月的战争早已经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哀怨载道。这个时候有人出来统一那是

  • 溯源甘谷丨甘肃甘谷毛家坪春秋秦墓(M2059)及车马坑(K201)发掘简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