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为晋文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为什么却招来千古骂名?

他为晋文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为什么却招来千古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67 更新时间:2024/2/17 2:14:13

晋献公在晋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韩非子》说他“并国十七,服过三十八”。晋献公即位的时候,晋国在诸侯国之中只能算是个中等国家。但是,他在位时,却灭掉了十七个国家,将国土扩大了十几倍,同时还收服了三十八个国家,为晋文公称霸天下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人物,堪称一带雄主。然而,他却招来了千古骂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首先,屠杀宗室子弟,使得晋国大权开始旁落。

晋献公属于曲沃桓叔这一脉,从桓叔到他的父亲武公,他们用了三代人,67年的时间才叛乱成功,以小宗的身份灭了大宗,从而成为国君,自己则是成了新的大宗。因此,晋献公就会担心自己曲沃这一脉的其他小宗也会效仿自己的做法,将来消灭了自己这一脉,然后上位。

自古以来,凡是得位不正的君主,都会担心别人会效仿他们,后世的赵匡胤也是如此,所以他才要“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做法在历代帝王里算是非常仁慈的了,但是晋献公却没有这么仁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时的大臣士蒍对他说:“桓叔、庄伯是您的曾祖父、祖父,但是他们不是只有你一个孙子、曾孙,你还有很多堂兄弟活着呢?你要是不杀他们,他们早晚得造反。”

晋献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派人去大肆屠杀晋国的公子们。这些公室子弟死的死、逃的逃,从此以后,晋国就再也没有了公室子弟作乱的隐患了。

然而,以前晋国的很多职位、权力都掌握在公室子弟手里,现在这些人都不在了,那就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这时候,晋献公就大力提拔了许多效忠于他的外姓子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晋国的大权就从公室开始慢慢转向大臣们了。

晋献公残忍地屠杀宗室子弟,并且给晋国未来的大乱开了个头,这就是他被人唾骂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次,逼死太子申生。

晋献公曾经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为妻,生下了太子申生。那时候,晋献公对齐姜爱得死去活来,对申生也是关怀备至。可惜,齐姜早早就去世了。

后来,晋献公消灭了骊戎,俘获了骊姬姐妹俩,就把她们纳入后宫之中。

骊姬她们国家被灭了,自己又被仇人所霸占,心里怎么可能甘心?于是,她们就想出了一招,那就是给晋献公生个儿子,然后想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即位。这样,晋国的国君就有了骊戎的血脉,不就等于是报了仇了吗?

骊姬生下了儿子奚齐之后,仗着晋献公对她的宠爱,就经常在晋献公身边吹耳边风。她就是要让晋献公知道,等晋献公死了,太子即位,他们母子的日子肯定不好过,除非让他的儿子奚齐当国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太子申生是个忠孝淳朴的人,晋献公曾经那么疼爱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太子的为人。但是,他却听信了骊姬的话,就和骊姬密谋,怎样才能罢免掉申生的太子之位。毕竟申生也没犯过什么错,贸然罢免肯定不行。

最终,他们决定来个三步走。只不过,骊姬自己还设计了后面的第四步、第五步。

第一步,就是把太子外调,让他远离中枢。

当然,只调走一个太子,肯定会让人说闲话。于是,就把儿子里面,能力比较强的重耳和夷吾也调走了,让他们去镇守一方。

晋献公即位之后,就营造新的都城,并命名为绛,而曲沃就成了宗庙所在。于是,晋献公就以曲沃是重镇,并且是祖宗所在地为由,将申生调到了曲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二步,让太子领兵,剥夺其监国之权。

随着晋国地盘的扩大,原先的军队已经不够用了。晋献公便扩充了军队,并将晋国的大军一分为二,上军由自己管理;下军则是交给申生。这时候,军队刚刚组建,申生不得不留在军中,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这支军队上面。将来如果出征了,他也只能一直待在前线。

而太子作为储君,一般情况是要留在中枢,帮助国君处理政务。国君不在朝中,就由太子摄行监国之权。只有这样,将来他才能更好地接任。

第三步,让太子领兵打仗,因功而封地。

太子手握下军,自然不能放在晋国当摆设。于是,晋献公就命他四处征战,不但抵御了戎狄的进攻,而且灭了霍国、魏国、耿国等国家。他不仅保卫了晋国,还为晋国开疆扩土,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了功劳,自然要封赏。可他都是太子了,还有爵位可以赏他吗?没有!

那就赏地盘吧!

于是,晋献公就给太子申生赏了一大块地盘。在周朝,如果是周天子给你赏了一块地盘,那就是要你做诸侯国;如果诸侯国国君给你赏了一块地盘,那就是要让你当卿大夫,这块地盘就是你的食邑,也就是你的工资来源。

所以说,晋献公此举,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太子申生的继承权,让他当个卿大夫,只是还没有当众宣告而已。

这三步走完,太子也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跟国君的位置无缘了。当初,曾经劝晋献公杀掉公室子弟的士蒍劝太子赶紧离开,否则将来恐怕有杀身之祸。但是,太子却不愿意离开晋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于是,骊姬设计的第四步计划就开了。

第四步,诋毁太子,让晋献公对太子失望。

骊姬开始在晋献公面前卖可怜,说:“太子已经立了,诸侯都知道,您却让他带兵出征,想废掉他,立我的儿子,这对晋国不好。你要是真要这么做,那我只能以死谢罪了!”

晋献公一听,心疼得不得了。但是没想到,骊姬却在背地里派了好多人说太子的坏话,给太子抹黑。

晋献公这一对比,就觉得这个太子太不是个东西了,慢慢地,也就对他失望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五步,陷害太子。

有一天,骊姬找来太子,说你的父亲梦见你母亲了,你赶紧去祭拜下你母亲,然后把祭拜的肉拿回来进献给你父亲吃。

太子申生听说后,立刻就照办了。但是,他回来后,晋献公却不在。骊姬就让他先回去,把肉留下就行。接着,她就偷偷地派人在肉里下了毒。等晋献公回来,他就说太子祭拜完母亲回来,给他献了一块肉。

就在晋献公准备吃的时候,骊姬突然来了一句:“这个肉从那么远的地方拿回来,还是试试有没有问题吧!”

骊姬派人把肉切了一小块丢在地板上,地板凸起了个包;给小狗吃,小狗立刻死亡;又给小太监吃,小太监吃完也是立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见此情形,骊姬立马对晋献公哭着说道:“太子怎么这么狠心,连你这个父亲都要杀啊!你都一把年纪了,他难道就这么等不及要当国君吗?

放到现在,骊姬在晋献公面前的表现,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这都是她装的。但是,当时的晋献公却丝毫没有怀疑。他相信了骊姬,派人去捉拿太子。

太子听说后就逃到了新城。当时,有人告诉他,这很明显是骊姬的阴谋,您只要去对质了,那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但是,太子说:“我父亲年纪大了,没有骊姬照顾,他会吃不下、睡不着。如果我揭穿了骊姬的阴谋,那骊姬就算不被处死,也会被逐出宫廷。到时候,我的父亲又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人让他逃往他国,以待将来东山再起。但是,申生说:“我是以阴谋毒杀父亲的罪名出逃的。顶着这样的罪名,又有谁敢接纳我。”

周朝以宗法制治国,孝道是当时的人都遵守的,违反孝道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申生虽然没有下毒,但他为了尽孝,他又不能揭开真相,所以只能独自承受不孝的罪名。

骊姬的阴谋,加上父亲的不信任,这一切都逼得他走投无路。最终,太子申生自杀于新城。

太子一死,晋献公也就成了逼死儿子的元凶。而且,这也成为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的直接原因。

因此,虽然晋献公奠定了晋国的霸业基础,但是他对亲族的残忍却令人发指,以至于因此而招来千古骂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物篇——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康县岸门口镇)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

  • 假如你穿越到了秦国,你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秦国统一六国前的时代背景 [var1]说到秦国,我们一定会想到的就是“秦统一六国”。在统一之前是战国,战国时什么样的国情呢?可能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其实在战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可以说一直都是出于一个群雄割据,战事四起的状况。积年累月的战争早已经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哀怨载道。这个时候有人出来统一那是

  • 溯源甘谷丨甘肃甘谷毛家坪春秋秦墓(M2059)及车马坑(K201)发掘简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说出四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末年,因为秦二世残暴的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对秦朝,其中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声势最为浩大,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地痞无赖出身的刘邦,刘邦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是因为他麾下的名将韩信,只不过后来鸟尽弓藏,刘邦还是杀掉了韩信,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说出四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韩信和萧何的故事

  • 香器历史-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沉香蜀子曰,弘扬传统文化,科普香器知识。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与百家争鸣的局面相适应,文学、史学、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也空前地发展起来。战国时期在文学史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诗的衰颓和散文的勃兴,记载历史事实、哲学思想和政论的散文,代替了诗歌的地位。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离娄下》)。如果从诗歌到散文的发展来看,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度和俸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战国时代,郡县制度普遍建立后,封君制度并未完全废除,与郡县制度相辅而行。不过,它与春秋以前的采邑制在性质上已不相同。春秋时期采邑制下的卿大夫不仅其封土是世袭的,而且在其封土内几乎与国君一样有相对的经济、政治和征兵的权力,并设有家宰和邑宰掌握其封土,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小国。而战国时的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的各国军队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的县,本有一套征赋制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所谓的“量入修贼,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之数”,就是包括军备和军役在内的。晋、楚等国由于陆续设县,到了春秋后期,县的军队已成为重要成份。例如公元前520年,晋籍谈、荀、跞曾率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护送周天子入王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的历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历史书撰述有了新的发展,除编年体大事记外,还有比较详细记述每个历史事件的记事体,也有着重记录贵族言语的《语》和记录贵族宗谱的《世》或《世系》,等等。《左传》和《国语》,是战国初期的重要的历史撰述。古说《左传》为孔子同时鲁人左丘明的解经之作,虽不可靠,但说《左传》全为刘歆伪造,从《国语》改作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为了和黄河的泛滥作斗争,黄河下游的各国都修筑有比较长的堤防。当时齐和赵、魏是以黄河为界的,赵、魏两国的地势较高,黄河泛滥时齐国受害较重,因而齐国首先沿黄河修筑了一条离河二十五里的长堤防。自从齐国修了长堤,“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