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原文是这样的: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下面是情景再现:
当时,孔子在郑国游历,一不小心和学生们走散了。
怎么办呢?
孔子是个聪明人,他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就站在人流量比较大的东城门,等待着弟子的到来。
此刻他屹立在城门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面目憔悴,显得格外孤单落魄。
子贡这些弟子们,则在四处打听老师的下落。
问到一个路人时,他告诉子贡说,东门那里个怪人,高高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子贡连忙问,他什么长相?
路人说,挺奇怪的。
他额头跟圣人尧的很像,后颈倒有点像贤人皋陶。
肩膀嘛,像我们郑国的大夫子产,腰部以下还差大禹三寸。
最后,可能还觉得不够形象,那人还总结了一下,说这人看起来有些憔悴颓废,像个丧家之犬。
找到老师后,子贡把这话告诉了他。
孔子一听就笑了,说:“外貌倒是次要的,但‘丧家之犬’说得倒很传神。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确实像一条丧家之犬!”
[var1]
孔子3岁丧父,17岁母亲去世,后来又被季氏家臣羞辱。
当要被齐国、晋国重用时,被人放了鸽子。
担任鲁国小司空、大司寇时,因为损害了贵族利益,被迫下台。
55岁时,他索性离开鲁国,带着弟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艰难征程。
[var1]
这些年的遭遇,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有多难。
但真正的强者,永远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
孔子看开了,也豁达了。
失败?挫折?也就那样吧。
累累若丧家之狗?说得很形象哈,不错,不错。
我走我的路,随便你怎么说。
这就是孔子,一个内心超越常人的人。
这个历史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永远活在自己追求梦想的路上,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所以,当你过得不如意时,如果有人挖苦你、嘲讽你,何必和他计较太多。
一句“你说的对”,就够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觉得孔子做的对不对?如果有人挖苦你,你会怎么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