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楚国(2)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楚国(2)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41 更新时间:2024/2/17 6:49:25

[var1]

楚自武王文王积极经营南阳以后,便打开了北上争霸与东进江淮的道路。公元前684年,楚败蔡师,并俘蔡侯献舞而归,这是楚向华夏诸侯公开挑战的开始。息侯的夫人是陈君的女儿,与蔡侯夫人是姊妹。息侯路过蔡国,蔡侯对息妫无礼,因此引起息侯对蔡侯报复的念头,并求助于楚。这时,楚文王正想北上争霸,便答应了息侯,先向息挑战,趁蔡侯前来救息时,将他俘虏。蔡、息都是姬姓诸侯,息在淮水以南(今河南息县西南),蔡在淮水以北,申吕以东。蔡被伐,息也受到威胁。公元前682年,息终于被楚所灭,不久申也被灭。从此申、息成为楚国直属的县,北上争霸的桥头堡。

公元前666年,楚令尹子元伐郑。他是成王的叔父,因成王即位不久,大权落在他的手里。楚要北上争霸,不能不通过陈、蔡、宋、郑战争就因此展开了。

[var1]

据说,令尹子元这次伐郑以后,行动更为放肆。他喜欢妫夫人,居然住进王宫。射师斗廉进宫劝阻,子元不但不听,反而把斗廉抓了起来。成王、妫夫人与申公斗班等人密谋,由斗班及其父斗御强联合斗梧、斗谷於菟等,率领甲士,包围王宫,杀死了子元。成王于是任命斗谷於菟为令尹。斗氏一族原是若敖氏的分族,这次的宫廷斗争实际是一场宗族间的政治斗争。《左传》庄公三十年记:斗谷於菟“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是出了大力的。

这时正值齐桓公称霸。他以“尊王攘夷”为旗号,联合诸侯共同抗御戎狄。楚国被认为是南方蛮夷的国家,也在齐防御之列。公元前656年春,郑向齐告急。齐桓公率领鲁、宋、陈、卫、曹诸**队前来救援。他先去讨伐依附于楚的蔡国,蔡不战而降。接着便向楚国进发。楚派屈完去与齐桓公谈判。管仲代表齐桓公,责问楚为什么“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为什么“昭王南征而不复”。屈完回答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觉得楚国不会轻易屈服,也就自动退兵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与楚结盟,维持了表面上的霸主形象。

据《左传》的记载看来,申、息应在楚东,而戎出自西南,不致使申息北门不

[var1]

《左传》,僖公四年。楚成王北上争霸受阻,他改向江淮东进。当时,江淮流域到海边一带,还散布着徐、舒等偃(嬴)姓部落,道路不通,楚成王半途折回。公元前655年,楚国伐许(今河南许昌),公元前649年伐黄(今河南潢川县)。楚穆王时已灭六、英(今安徽六安和河南固始)。楚庄王时灭舒蓼(今安徽庐江县),又灭舒庸。这一连串的战争规模不大,却是楚国势力的不断向东发展。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不自量力,企图称霸。公元前639年,他邀集齐楚在宋国鹿上(今安徽太和)举行会盟,目的是要齐楚和其他诸侯小国奉他为霸主,并决定秋季在睢(今河南睢县东南)再次再行会盟。楚成王表面上都同意了。到了秋天,楚、郑、陈、许、曹等国果然如期来会。宋襄公主持会盟,楚成王却早埋伏下甲士,当场执住宋襄公,并即进军宋国。宋民尽力抵抗,幸未酿成亡国大祸。

[var1]

宋国称霸失败,北方诸侯足以抵抗楚国的只有晋国。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会合陈、蔡、郑、许等队进攻宋国。晋文公召集大臣研究对策。狐偃说:“曹刚服从于楚,卫国又与楚结亲。我们如果打曹卫两国,楚国一定会来救援。这样,宋国之围也就可以解除。”这时,陈、蔡、郑、许等国都亲楚国,只宋亲晋,可见楚国之强。晋文公接受了狐偃的建议,公元前632年初春,晋文公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于是晋军南渡河,侵曹伐卫。这时,晋文公与齐盟于敛盂。卫侯感到害怕,要想与晋国结盟,晋不同意。卫侯想投靠楚国,而国人不愿意,反驱逐卫君出国。晋军很快占领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与秦齐两国结盟,使他们保持中立。然后晋军急攻曹国,俘虏了曹共公

当曹卫危急之时,楚成王曾派兵救援,由令尹子玉进攻宋国。曹卫屈服后,楚成王感到形势不利,对于战争已不抱胜利的希望。令尹子玉却坚持拼到底,成王很不高兴。这时,晋先轸对晋文公献策说:“可以让宋国假装丢开我们,贿赂齐秦,让他们出面向楚求情退兵。如果楚不同意,就得罪了齐秦。我们再把曹卫两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亲曹卫,必加紧攻宋。”楚令尹子玉对于晋军的策略十分恼火。楚将宛春对子玉说:“晋将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目的是要稳住宋国。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只要晋恢复曹卫两国,我们也可立即解除宋围。”令尹子玉同意,并派他去见晋文公。

[var1]

晋狐偃对文公献策说:“我们可以私下允许曹卫复国,但它们必须向楚宣布绝交。这样,曹卫两国都会感激我们。同时扣留宛春,以激怒楚令尹子玉,让他和我们作战,宋国的围也就可以解除了!”子玉不知是计,更加发怒,追击晋军。宋国也立刻助晋作战。双方将在城濮展开激战,晋文公先下令退避三舍,以报谢楚成王对他的款待。子玉却更加骄横,战争的结果,楚军左右两翼都被晋军打败,幸而中军还未损失。楚军终于失败了。令尹子玉懊丧地回国,将到申息时,楚成王派人对他说:“大夫失败回来,如何对得起申息的父老啊!”申息两国灭亡后,成为楚国的县,楚国的兵源大半出自申息,所以成王有这番话。子玉听了成王的话便自杀了。城濮之战是晋国取得华夏诸侯霸主的转折点。楚国在这次战争中虽然失败,但是他的实力并未有多大损失。到楚庄王时,楚国更强大了。

楚庄王是穆王之子,成王之孙。他初即位时,国内很不稳定。公子燮等曾经作乱,幸而不久被平定下来。接着楚国大闹饥荒,蛮戎百濮等部落乘机骚动;楚王甚至想暂时迁徙。但终于也平定下去,从而巩固了楚庄王的统治。楚庄王的霸业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上争霸,统帅大军打败了洛水附近的陆浑之戎。这一部份戎族,和伊水、杨拒、泉皋之戎邻近,散布于伊水、洛水之间。楚庄王打败了陆浑戎,就进入了周的洛邑郊外。周派王孙满来见楚庄王。楚庄王问他周鼎的轻重大小。鼎彝是古代国君和贵族的权力象征。庄王问鼎大小轻重,当然是试探性的。当时中原诸侯力量,尤其是晋国不好对付,楚庄王于是罢师回国。

[var1]

三年以后,公元前601年,楚与吴越结盟。公元前598年,楚以夏征舒弑死陈灵公而发生内乱,便打着助陈平乱的旗帜去伐陈,楚很快就进入陈国,以陈为县。庄王和群臣正举行庆祝,楚大夫申叔时从齐国回来了。他说:夏征舒弑君固然有罪,但你把它的国家灭掉了,不是太过分了吗?他又打比喻说:有人牵牛践踏了别人的田,固然错误,但是把牛也夺为己有,不是也太过分了吗?庄王听了觉得有理,便立刻下令使陈复国。从此陈进一步靠拢楚国。

公元前606年到前598年之间,楚先后七次进攻郑国。晋国作为华夏霸主,理应出来大力干涉,但只出兵二次打入郑国,以惩罚他亲楚之罪。对于楚国,却无可如何。这时晋国正卿赵盾专政,灵公无能,只好一任楚国东征西伐,不能尽到霸主的责任。公元前598年夏,楚国召集陈、郑等国举行辰陵会盟。陈、郑只好背晋服楚,都来参加会盟。但是郑国于次年又偷偷地去向晋国表示服从,这样又引起了楚国的干涉。楚军进攻郑国,把郑国都城团团围住。已十七天了,晋国的救兵仍迟迟未来。郑国竭力抵抗,城里的人在太庙里抱头哭泣,守城的将士也痛哭起来,连楚军营中也可听到。楚庄王命令楚军退后三十里。但是郑国人立刻动手修理城墙,加强防御,不肯投降。楚庄王再次包围郑国,达三个月。楚军终于从城墙残破的缺口处进入郑国城内。郑襄公袒着胸,牵着羊去见庄王请罪。楚庄王认为郑君有礼,能够“下人”,就没有把郑国灭掉。

[var1]

公元前597年,楚郑两国结了盟约。郑国投降,楚国退兵,战争算已结束。但是晋国的援军终于来到,因而晋国将士之间发生了争论。主帅荀林父主张回师,上军统帅士会也同意荀的意见,而中军副将先却坚决反对,擅自带着军队渡过黄河。楚庄王的军队在郔(今河南郑州市南)驻扎。楚军内部对于是否与晋开战,也有争论。但是楚晋之间的战争毕竟发生了。

晋国主将之间意见既不一致,作战的决心与准备也不足。所以一与楚军接触,晋魏锜、赵栴的军队就败退下来,伤亡很多人。荀罃也被楚所俘。晋军慌忙退到黄河,准备渡河。楚军追来。晋军纷纷争渡,攀着船舷。船上的士兵用刀乱砍,晋军手指纷纷落在船里,可以成捧,秩序大乱,哭声、叫喊声混成一片,晋军大败。楚庄王在河边祭了河神后凯旋。

[var1]

这是楚晋争霸以来的第二次大战即所谓邲之战。虽然打败了晋,但是他深知晋国的实力雄厚,当时有人建议在黄河边上筑一“京观”,以示胜利。楚庄王讲了“武”字从止从戈的道理,没有接受修筑“京观”的建议。

就在邲之战的那一年,楚国乘胜去进攻宋的附庸萧国(今安徽萧县西北)。萧在宋之东,陈在宋之南,郑在宋之西。宋一听说,便出兵对楚作战以救萧。萧俘获了楚大夫熊相宜僚和庄王的儿子公子丙,并把他们二人杀死。庄王大怒,猛力进攻萧国。萧国被灭了,宋也败归。第二年楚又攻宋,没有结果。公元前595年,楚派申舟出使齐国,路过宋国,没有向宋借道,宋便把申舟拘留,不久又杀了他。于是楚又攻宋,紧紧包围了宋国都城。宋求救于晋,晋只派解杨对宋国表示援助的意思,但是援军迟迟未到。宋国被围已达九个月,城中缺粮,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炊”的地步,但是仍不投降。楚国也同样感到军粮不济,于是与宋结盟。

[var1]

[var1]

自楚成王至楚庄王,楚国的霸业已达到了顶峰,陈、蔡、郑、宋以及淮泗小国都已经降服于楚。在战争中,人民被掳掠、迁徙,井灶被填塞,土地荒芜。因此,公元前579年,以宋国华元为主,发起了晋楚之间的“弭兵之盟”。虽然不久即告破裂,但这次弭兵之盟反映诸侯小国家对于和平的强烈要求,诸侯大国也因大夫专政,公室日益衰微,也参加了会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你是宅男,穿越到春秋时期的越国,你就发了,无数美女等着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听到关于越国这个国家的信息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也是代表了一个人只有吃的苦中苦方位人上人的道理。不过我们今天不说这个,我们说点在越国的一点小福利。首先是因为当时的人口非常的缺少,只要有人就有兵,只要有兵就能赢。[var1]于是抱着这样正确的逻辑顺序,越国指定了这样的一条法律。令壮者

  • 魏国最后的长城,被国君哥哥忌惮的“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就是战国时期魏国公子,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是大梁人,也就是今天河南开封市,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魏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不论士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不依仗自己的身份而轻慢别人,反而谦恭有礼地和他们交往。这样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来归附他,他身边的

  • 吴王听说晏婴非常聪明,并且能言善辩,便想嘲弄他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晏婴最大的弱点就是身材矮小。但他庄重的举止,威严的气势以及应对如流的言辞,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点,令各国诸侯都对他刮目相看。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晏婴去吴国办事,吴王听说晏婴非常聪明并且能言善辩,便想嘲弄他一

  •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霸业的断续城濮之战后,郑暂时与晋结盟,但是郑、楚接壤,却不能不更倾向于楚。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包围郑国,事态很紧急。郑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陈述秦围郑只对晋有利,而不利于秦,要秦退兵。秦觉得有理,遂罢兵而去。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其子襄公即位。这时,秦穆公又发兵偷袭郑国。恰

  •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和西南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巴蜀和西南夷是古代散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古老氏族部落。根据考古发掘和神话传说,它们的起源和文化不一定比华夏诸族要晚或落后,它们也并不与华夏诸族完全隔绝,毫无来往。不过先秦文献里确是较晚才提到它们。可以肯定地说,巴蜀在商周之际已经与商周发生关系,而在春秋战国以后,与楚秦等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两汉魏

  • 楚武王: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楚武王 楚的先祖在周成王时受封楚地,号为“楚子”(子爵,在周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算是较低级的爵位)。楚国位于南方,周围是蛮夷区及小诸侯国。当 时天下重心在中原,南方蛮夷区被认为是荒芜之地,诸侯们谁也不想被封到这个地方。可是楚国却在南方如鱼得水,这里有广阔的土地,可以尽

  • 一生没有败绩的战神,德行有亏却能建功立业的名将——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起,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县,春秋战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卫国是周王室姬姓的诸侯国。别看这是个小国,但名人辈出,吴起是卫国人,商鞅也是,还有子贡、荆轲、吕不韦都是卫国人。如果说春秋是乱世的话,那战国更是充满杀机的丛林。春秋时可能会有“礼”的约束,诸侯之间打仗也遵循一定规则,但到

  • 嫪毐兵变之谜,嬴政在下大棋?秦国外戚势力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随着赵姬的宠幸日益加深,嫪毐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不仅自称是嬴政的假父,甚至想,等秦王嬴政驾崩以后,让他和赵姬生的两个儿子之一,来继承王位。他的这一企图也被秦王嬴政察觉,秦王嬴政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王位,嫪毐的这个行为,触动了他的逆鳞。[var1]所以秦王嬴政就出手了,在秦王嬴政22岁的时候,

  • 春秋八大霸主排名,谁的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少之又少,即使是在极其混乱的春秋时期,总共一百四十多个国家,也才出来八位霸主。[var1]那春秋八位霸主分别是哪些人呢?谁的综合实力最强呢?第八名—宋襄公宋襄公,名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嫡子,他是出了名的仁义之君。[var1]但是无论疆域、人口、国力,都比不上春秋时期的

  • 古代春秋时期各国诸侯都只敢称“公”,为何只有楚国一直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表面上都尊周天子为共主,周天子也投桃报李,封他们爵位。这些国君一般都自称“公”,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南方的大国楚国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楚国国君一直自称“王”,和周天子的王平起平坐。不走寻常路是楚国一贯作风,别人叫公,我偏弄个王当当,那么楚国为什么会如此特立独行呢?我们还是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