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晋国霸主与周王室是怎样的依存关系?

春秋时期,晋国霸主与周王室是怎样的依存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79 更新时间:2024/2/17 13:42:00

春秋时期,我国历史上一个维持了三百年左右的乱世。这个时间不仅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封建王朝,就算是之后许多其他的乱世时期,在它面前也显得相形见绌。而在这三百年间,晋国作为其中的主角之一,可谓是牢牢占据了舞台中央。

无论是它在这一期间内的诸多具有实践性的政治改革,还是震撼人心的战争谋略,甚至连春秋的结束都是以它的灭亡为标志,都让我们感受到它在其中的地位。而也正是这样的地位,使其与春秋时期的另外一位主角——周王室保持了一种神奇的关系。

一、晋国的强盛与周王室的衰微是这一关系的基础条件

1、周王室的实力随着时间发展被不断削弱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一方面,周王朝对夏朝及商朝的文化制度等多有继承,在先人有关国家建设经验的坚实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进,这使周王朝在奴隶制时期于各方面都显现出较为完备的姿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王朝的顶峰。

[var1]

另一方面,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是为了开疆扩土、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周王朝创设性地实行了分封制,将大量的宗室子弟以及之前在讨伐商王朝中建立过功业的大臣分封到各个地区建立国家。

这便是西周时期诸多国家的由来,包括晋国、齐国、燕国等在内的国家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在周朝统治者的原本设想当中,这些被分封在各个地区的诸侯国应该是衷心听从自己号令与调度的最佳帮手,自己则是天下共主。为了确保这一点的实现,周公旦还通过制定推广周礼的方式来在思想层面加强自身地位的巩固,这也是周朝以礼治国的开端。

而在初期,周王朝确实也享有着这样的地位,诸侯不仅需要在战争时期向周王朝派遣军队协同作战,平时也需要定期朝贡、给予丰厚的物品,从而使周王朝的实力也愈发稳固强大。

[var1]

但是,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周王室对外战争的胜利固然能够起到开疆扩土、壮大国威的作用,但若是失败,对周王室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直到中后期,周王室经过多次战争的失败已经在实力方面大为受损,面对其他诸侯国时不再享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再加上其内部的多次政治动乱,又再度降低了周王室在诸侯心中的威信。

反观诸侯们,则在经过前后数代君王、横跨数百年的励精图治后逐渐走向强大,晋国、齐国便是其中的代表国家。

随着周王室的持续衰微,尤其是平王东迁事件的发生,标志中国正式迈入春秋时代。在这一时期内,周王室已经无力控制各方诸侯,只能任由它们在自身争霸野心的驱使下互相发动战争,“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自己则沦为彻底的看客。

[var1]

2、晋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走向强盛

从身份地位来看,晋国的开国始祖为唐叔虞,是姬发之子、周成王的同母弟。也就是说,晋国的血统在诸侯国当中绝对算得上是根正苗红,这既能够在和平时期为其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同时也可以特殊时期凭借这层身份获得其他小国更多的信任和仰仗。

从分封地区来看,虽然晋国所处的山西在当时与各方少数民族接壤,但需要时刻面临来自它们的进攻和威胁。

但若晋国能够在与它们的对抗当中取得胜利,那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收下这些征战而来的土地,不必受到礼制的干扰,这是与中原地区诸侯国相比它所具有的优势。同时,正是在常年的征战当中,晋国的军队不断得到锻炼,整体国力也随之加强。

直到平王东迁一事的发生,晋国凭借自己护卫周平王的功绩,不仅再度提高了自己在诸侯间以及周王室面前的声誉,还使自己获得了大量实质性的赏赐和大量的西周故地。

[var1]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虽然曲沃代翼这一旁支小宗,替代主支大宗的事情,在春秋这样一个仍然较为推崇礼制的时代来说,显得颇为大逆不道,也对晋国的声望有所损失。

但大权在握的曲沃武公却通过贿赂的方式,从周王那里取得了正统地位,将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并且成功收复了原晋国的所有土地。

另外,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晋献公继位后将晋国的宗室子弟大量屠杀,这既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人才在晋国内部的政治流动腾出了大量空间,有利于晋国的整体强盛。

[var1]

之后晋文公晋襄公在位期间,晋国也确实通过对外来人才的重用而实现了自己的霸权之梦,成为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最后,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利用周王室声望来行利己之事的国家,郑国不仅在具体的政治措施上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先例,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不尊周王室的先河,为之后其他试图争霸的国家大大降低了来自礼制与思想层面的压力,晋国当然也包括在内。

二、互相需要的现实使它们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

1、周王室依托晋国的实力来继续存在

前文已经说到,自平王东迁一事发生之后,周王室的实力便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不再能够对各方诸侯施加实际的影响力,沦为了那个时代的看客。

事实上,早在东周建立之前,西周末期的周王室便已经显现出了这种趋势,以虢国为代表的一系列诸侯早就参与到与周王室的政治斗争当中,甚至连周幽王的死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所造就,而平王东迁则是彻底将这一趋势转化为现实。

[var1]

在缺乏足够强大的实力的情况下,周王室所能掌握的资源和控制的土地愈发减少,而这又再度造成了周王室无法摆脱贫弱的局面,并最终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死循环。

当其他诸侯国再也难以压制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之时,周王室的声威便开始再度遭到打击。以郑国为例。面对郑国愈发骄横且侵吞自身土地的行为,周平王虽然心中有着百般不满,但也只能在郑国强大的实力下被迫屈服,同意周郑交质并且在与郑国的交战当中落败。

可以说,经过这场战役,周王室虚弱的本质更为广大诸侯所认识到,直到后面甚至连基本的礼器都无法从诸侯那里获得了,数典忘祖便是来自于此。

因此,对这时期的周王室来说,仅仅依靠自己来实现自身的延续乃至东山再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晋国作为在诸侯之间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借助于它的力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就成了一件相当可行的事情。

[var1]

2、晋国需要借由周王室的名义实现霸权

虽然从具体的实力上来看,春秋时期的周王室已经连许多诸侯国都远远不如,但如果从名头上来看,此时的周王室仍然在人们心中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

春秋时期虽然已经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在整体上依然显现出较为浓厚的西周遗风,遵守礼仪、尊崇祖制在人们进行思想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

即便是两国之间进行战争,也往往需要遵守一定程度的规矩,而非如后世所言的“兵者,诡道也”那般。纵观春秋战国数百年,周王室虽然在其中的社会地位经历着断崖式下降的过程,但依然能够比包括晋国在内的绝大多数诸侯国延续得更久,这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正如晁福林先生在其《论春秋霸主》一书当中所说:“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比喻,那就是在霸权迭兴的春秋时代,尽管阴云遮蔽,可是周天子却仍如太阳一样高悬在霸主们头上……”

[var1]

因此,虽然诸侯国们深知周王室的实力弱小,但大多数人在表面上仍然对他持尊敬的态度,对于晋国这种血统与其可谓同根同源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也正是周王室在人们心中所拥有的地位,它所发布的命令也仍然具有号召性,只不过因为它自身实力的弱小而导致无法进行强力执行。

若是晋国借由周王室的名义来发布命令,同时以自己强大的力量为依托,那么周王室的命令就有机会回到当初的样子——天下莫敢不从,这对晋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当时的周王室与晋国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时代环境的限制。对周王室来说,自己虽然身份尊贵、地位崇高,但却因为实力的弱小而无法获得与其相匹配的待遇,晋国则在大体上来说与周王室刚好相反。

虽然在这层关系当中,周王室因为实力的弱小导致自己往往陷入被动,但对于它这样一个已经陷入如此困难境地的政权来说,能够保住自己的延续就可以算作是祖上庇佑了,又哪里敢奢求这么多呢?

参考资料:

《春秋时期的晋楚人才流动研究》——张晓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侯霸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晚年却要投入蜀汉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夏侯霸还没到自己长大成人,独当一面老爹就横死在沙场。不过虽然老爹没了,夏侯霸还是凭借着老爹留下的人脉以及自己的努力在军营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公元230年,魏国大将军奉命领兵攻打蜀汉,在这场战事中,夏侯霸担任先锋官,与蜀军在曲谷展开激烈的厮杀,此役,夏侯霸在开局极其不利的情形之下,亲自坐镇指

  • 指尖上的国宝59丨战国曾国曾仲姬带盖铜尊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曾国曾仲姬带盖铜尊缶(fǒu),战国早期青铜酒器,通高45.9厘米,重10.1千克,1995年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尊缶为子母口上承盖,器盖上隆,子口内敛,盖顶部有四个两两相对的立式环形钮,盖口缘外侧附贴三个衔卡,以与器口严密扣合,使器盖不得滑脱;器身长

  • 赵国最后的秘密武器—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个时代的人也曾高呼:天下苦秦久矣。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历经六世帝王的努力,终于依靠坚持不懈的维护商鞅之法,积累了强大的国力,平定六国,完成了天下一统。为何到了秦二世胡亥这里,秦国世代所依靠的图强之法,就成为了埋葬秦国的罪魁祸首?显然,葬送秦国的不是秦法,而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赵高翻看《史记》

  • 曾横扫六国的秦军锐士,为什么这么弱,连起义军区区几万人都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楚汉史,你一定会觉得特别地好笑,项羽仅仅带领着几万人马,就算士兵们作战再勇猛,能比得上当年横扫六国的秦军八十万虎狼之师吗?如果你真的熟悉楚汉历史,你一定会知道,项羽从来没有和正儿八经的秦军打过,那么你肯定会问,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不是号称秦军主力吗?[var1]其实,

  •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军事实力有多强?硬撼强秦,十次交手赢了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26年15岁的赵武灵王即位,赵武灵王韬光养晦,主动退出中原混战,比如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唯独赵武灵王自谦赵国没有称王的实力仍然自称“君”,不过不参与中原争霸不代表赵武灵王无所作为,相反他借着各国混战的大好机会忙于内政,先是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大大提高了赵军的战斗力,接着五伐

  • 范蠡只教勾践三招,就让三千越甲能吞吴,学会三招凡事有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在范蠡的辅佐,险些被灭国的勾践,才忍辱负重地卧薪尝胆,并最终带兵攻进吴国,成为一方雄霸。这样智谋高超的范蠡,其实,只教了勾践三招,竟能让越国富强起来。这三招不仅能运用于古代的沙场上,同样用在当今社会的你我身上也一样适合,可以让你的实力倍增。[var1]韬光养晦 扮猪吃老虎春秋时(公元前494年)

  •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二越王勾践剑见到实物我被震撼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

  • 被司马迁载入正史,被世人称为神医的扁鹊,为何被踢出历史课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360百科里面说,扁鹊是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他不仅医术高明,更是一位走南闯北的游医、名医。他给人瞧病,善于运用望、闻、问、切。尤其擅长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不管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还是五官科,他都很精通,更是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在中国医学上,他

  •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无,如何成为战国七雄?一场血案的缘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历史中记载这个女子为晋成公之女,也称她为“赵庄姬”。赵庄姬嫁过去没多久,就生下了儿子赵武,也就是“赵氏孤儿"的主人公。按理说,赵庄姬已是人妇,且又生了儿子,理应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生下儿子赵武

  • 战国公子平原君:目光短浅,糊涂无能,沽名钓誉,残忍不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平原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是赵武灵王之子,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担任相国,一生礼贤下士,门下食客甚至达到数千人之多。[var1]平原君刚愎自用,目光短浅,糊涂无能,沽名钓誉,无识人用人之能,在后世对四大公子的评价中,他的口碑是最差的。1,目光短浅,利令智昏:秦国讨伐韩国,攻克野王城,韩国割让上党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