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灭亡后,为什么吴国在昏庸的后主孙皓统治下,还能坚持15年?

魏国灭亡后,为什么吴国在昏庸的后主孙皓统治下,还能坚持15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52 更新时间:2023/12/9 14:40:14

[var1]

吴国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晋国的伐吴大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司马氏篡位,需要先安内。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钟会邓艾等人伐蜀,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第二年,司马昭晋升晋王,加九锡。所谓的九锡,就是天子赏赐给大臣的九种礼器,是大臣的最高礼遇,再高就是天子仪仗了。

司马昭想做天子,自然不满足。

265年,司马昭获准使用“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等全套的天子仪仗待遇,在实际上已经跟天子无异了。此时,只需要魏帝曹奂一道禅位诏书,司马昭就可以登基称帝了。结果,司马昭突然病死。

司马昭长子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爵位,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var1]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即公元266年初,司马炎篡位登基,魏国灭亡。司马炎为了避免其他权臣再次效仿曹丕和他自己篡位的过程,所以,开始分封各宗室成员,让他们成为地方上维护皇室的主要力量。

当然,从实际情况看,司马炎的策略是错误的,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很快灭亡。

当时,吴国主政的是丞相陆恺,也主张保持和平局面。而晋国对吴则实行怀柔政策,以收买吴国将领人心为主。所以,两国最初几年相安无事。

第二阶段,司马炎开始准备平定吴国。

司马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而吴国却在孙皓的治理之下,局势混乱。晋武帝开始为平吴做准备。

269年,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跟吴国陆抗对峙。同时,他又派王濬在益州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师。

而在吴国南方,司马炎接受吴国将领的投降,派将领逐渐占据了交州的大部分地区,对吴形成包夹之势。

[var1]

司马炎就等时机成熟,准备一举灭吴了。

第三阶段,晋国西北之乱,延迟了灭吴计划。

270年,河西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叛变,第二年匈奴刘猛部也叛乱出关。

272年,司马炎派兵先平定了刘猛。

接下来的数年,鲜卑秃发树机能时降时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司马炎伐吴的大计。期间,多数是吴国主动进攻晋国。不过,除了272年,陆抗指挥的西陵之战,吴军击退了晋军,取胜之外,其他的多数是吴军败退。

274年,吴国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去世。275年,鲜卑也暂时归降。时机似乎已经成熟,所以,到了276年,羊祜提议伐吴。

不过,当时的佞臣贾充正在忙于和相对正直的侍中任凯、中书令庾纯等人内斗。贾充以西北叛乱没有完全平息为由,纠集党羽反对伐吴。羊祜的提议被搁置。

[var1]

277年,比较能折腾的秃发树机能复叛,直到279年,秃发树机能被部众所杀,西北之乱始平。第四阶段,大势已定,一举灭吴。

鲜卑之乱平定后的279年冬天,司马炎正式发动了灭吴之战。

他命贾充持节,假黄钺,任大都督之职,统领大军,齐出伐吴。

此时,贾充也早已经联合党羽构陷任恺成功,大权在握。可是,贾充担心伐吴失败,自己获罪,失去权位,所以,再次以鲜卑叛乱未彻底平定为由,反对出兵。

不过,这次司马炎坚持了伐吴的主张,告诉贾充,如果贾充不去,他就御驾亲征。

贾充无奈受命,领中军屯住襄阳,其他六路二十万晋军齐出伐吴。

280年,晋军多路并进,逼近建业,吴后主孙皓见大势已去,随即投降,吴国正式灭亡。

[var1]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乱世,终于重新一统于西晋。结论

吴国之所以能够在魏国灭亡后,继续坚持达15年之久,最初主要是因为吴国名将陆抗、陆恺在,吴国国内还算稳定。司马炎和羊祜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一举灭吴。再加上司马炎篡位后要先安抚朝臣,以及平定之后发生的西北之乱,所以,重点不在吴国。

而在陆恺、陆抗相继去世,吴国开始混乱,而晋国西北之乱平定之后,时机成熟,晋灭吴之战,也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一位绝代佳人,勾践复国的大功臣,结局却让人匪夷所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西施勾践吴王夫差的故事想必大家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西施在功成身退后究竟怎么样了呢?[var1]勾践对吴王夫差战败后,勾践当了夫差的奴隶,但是勾践卧薪尝胆是一心想着复仇的,吴王喜欢美女,勾践特意为吴王献上了经过训练的西施。西施在吴王夫差这里是受尽了宠爱,吴王为西施建造了春宵宫,管娃阁,灵馆等等,西施喜欢

  •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落得商鞅那样,五马分尸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些贤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论历代贤臣,有二人对秦朝功不可没,这就是商鞅和张仪二人,二人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帮助秦国在虎狼之国中脱颖而出,但是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人被五马分尸,一人却得以安享晚年,回归故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几点原因。一心为国尽心力,利益纷争最致命在礼崩乐坏的

  • 战国七雄的七大名将:秦魏两战神,五国有名将,李牧孙膑乐毅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名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战神,这家伙一生经历70场各种战役,从来没有输过。据史料记载,白起一生所杀之人有100万左右,其中光长平一战就坑死赵国45万人。纵观白起的战例,打败过韩国、魏国,打得楚国被迫迁都。然而这位战神过于嗜杀成性,最后也只有落了个被迫自杀的命运。评价白起:坑杀人

  • 孟子面对这个“送命题”,是如何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援的本字为“爰”,在甲骨文里如右图,看上去如同一只手抓着一根棍状物,拉引另一只手。就好像有人不幸溺水,在水中浮浮沉沉,挥手挣扎之时,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手持长杆伸过去想把他拉上来的样子。所以我们今天才将帮助别人的行为称作“伸出援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和手密切相关的字。《左传》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援”与

  • 原创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是秦始皇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没有办法当上皇帝,统一六国。吕不韦,卫国人,早期是个商人,在市面上低价买取货物,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他天生慧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货物的好坏。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识人用人方便尤为突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儿,非嫡非长,母亲还是个不受宠的

  • 原创《山河月明》派李景隆征讨朱棣,是朱允炆最愚蠢之举,赵括之败重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言归正传,朱允炆刚放回朱棣的三个儿子,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削掉燕王朱棣,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朱棣被朱允炆逼的终于谋反了,朱棣一路南下,屡战屡胜,就连耿炳文也败下阵来。[var1]朱允炆再次选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因此大将军人选在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两人之间。然而徐辉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

  • 《山海经》记载的可能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一个人类早已丢失的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人类文明在地球上却是近几千年才出现的,宏观的来看这个时间非常的短暂,所以说对于史前世界,我们的认知可以说是完全空白的。[var1]那么在华夏古代的奇书《山海经》中就曾描写过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东西,有没有可能这本书记录的其实是一个失落的文明世界呢?[var1]《山海经》这本书,以山为经

  • 亚历山大大帝如果继续东征可以打败秦国大军,战胜秦始皇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发生在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正是秦国的秦惠文王执政时期,就是芈月的丈夫。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亚历山大东征,想到达秦国,是需要突破重重障碍的。首先,亚历山大的东征大军将会面临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羌、氐这些当时还比较分散的少数民族就不说了。秦惠文王

  • 春秋时晋国赵氏只剩一个孤儿,封地全无,又如何成为了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氏的先祖造父,出自赢姓,和秦国公室本是一家。造父善于养马、御马,得到了周穆王的宠爱,被赐地赵城,遂以封邑为氏,自此有了赵氏家族。赵氏世代都是周王的御用马车司机(马车夫)。到了周幽王时期,王室昏聩,赵氏后人叔带就从镐京逃到了晋国,从此在晋国延续了赵氏家族的香火。一开始,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并

  • 西汉初期的四任赵王:第一任被废,其余三任都被吕后所害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任赵王是张耳,但是这是在刘邦称帝以前。刘邦称帝后的第一任赵王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刘邦和张耳是世交情,刘邦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本来张敖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但是他的丞相贯高打算造反,他和他的家眷全部被押往京城。贯高说了,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为,与赵王无关,同时看在鲁元公主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