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的灭亡不值得可惜,最后一战的失误乃是必然!

楚国的灭亡不值得可惜,最后一战的失误乃是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23 更新时间:2024/3/11 17:56:13

———《大秦帝国》

楚国是战国时代的诸侯大国,最终也是它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这样的结局让很多人认为楚国当初的灭亡十分可惜,他们认为楚国并非没有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他们曾经也打败过李信所带领的二十万秦军,却在后来王翦南下灭楚的时候轻敌大意而导致了溃败,这样的灭亡是十分可惜的。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来讲,楚国的行为并不算轻敌大意,因为它的表现是必然性的,是一种由国家的基础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因素,而且楚国所奉行的制度不仅仅会影响战况,更是楚国一直以来的发展历史中最大的弊端。

[var1]

这种制度就是分治政策。

一、分治的本质

分治制度其实类似于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分封制度中,周天子将国家的领土以及权力分封给诸侯,同时要求诸侯为西周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楚国的分治在形式上也大致如此,楚王将国家权力分散给国内的贵族,让贵族享有极大的自治权,甚至拥有建立自己军队的实力,同时,这些贵族也要为楚国的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包括经济,军事,行政等各个方面。

所以这导致了楚国内部是四分五裂的,大部分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既如此,贵族与贵族之间的掣肘就不可避免,毕竟无论哪个家族都不会任由其他的家族过度强盛,他们必须保证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因此,整个楚国不可能完全凝聚在一起,贵族之间的权利争夺影响着君主的判断。

[var1]

而且楚国的军队也大部分都是由贵族出兵所组成的,这就让军队直接效忠的对象并不是君王而是贵族,如此就很容易导致人心不齐。

所以说楚国部队的短期爆发力很强,能够在短时间内战胜李信的军队,因为在短时间内,贵族可以暂时放下掣肘,将精力转放到战场上,毕竟那时的楚国也已经遭受了生存危机。

可是如果一旦时间线拉的很长,贵族之间的掣肘就一定会再次上演,所以最后一战中,楚国内部的轻敌大意完全是因为贵族之间的掣肘所导致的,这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失误,而是一种制度所决定的必然。

其实不仅如此,因为分治的政策让楚国的大部分国家权力被分散,话语权掌握在贵族手中,这也阻碍了楚国的变法改革,是楚国的国家实力会一直衰弱的重要因素。

二、分治对变法的排斥

战国时代比较成功的变法都是立足在改变贵族统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上的,比如说商鞅变法和李悝变法,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贵族统治的影响,尤其是商鞅的变法,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加彻底,让国家的大部分权力都能掌握在君主的手中。

[var1]

因此,秦国的国家凝聚力很强,在李信灭楚失败之后,他们几乎可以不用任何喘息之机就发动更大规模的灭国之战,但是楚国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试问,因为分治的制度才有了贵族的兴盛,而贵族的兴盛又掌握着楚国发展的命脉,哪一个贵族又会容忍变法改革呢?

所以楚国在整个战国时代并没有进行任何异常变法,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变法的人才,而是因为缺少变化的环境条件。

曾经吴起入楚提出过变法,可是在提出变法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贵族陷害而身首异处,再者就是屈原,屈原之所以会被楚怀王排斥,会被各个大贵族联合赶回老家,就是因为屈原提出了变法改革的措施,想要效仿秦国削弱贵族的权力。

如此的做法又怎么会得到贵族的支持呢?得不到贵族的支持又怎么可能会得到君主的支持呢?所以说分治的制度是楚国发展历史上最大的弊端,它几乎影响着整个楚国的发展路线,让楚国只能够在一个制度的模子之下进行生存,任何想要改革的措施都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也决定着战国时代的楚国不可能有大的做为。

当然也会有人说了,楚国不是在战国末期还能够打赢李信的二十万秦军吗?这又作何解释呢?其实那是因为,当时统兵作战的本身就是贵族。

[var1]

三、贵族办事才能成

当时带领楚国军队对抗秦军的是项燕,而项燕属于江东的项氏一族,本身就是楚国九大贵族之一,也位列楚国老世族之列,所以他们本身就拥有着一定的实力。

而我们常说的江东子弟兵就是项氏家族的自治军,也是直接为家族所服务的军队,其实在整个楚国部队当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是一只混合起来的部队,又项氏家族的亲兵,也有其他家族的人,所以当贵族们能够联合一致对外的时候,军队内部的异常声音就很少,可是如果贵族发生了掣肘,军队也就随之分散了。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王翦在灭除的时候选择的是对质措施的原因。因为王翦十分清楚楚国的内政,他明白在楚国的制度之下,各大贵族不可能彻底放下掣肘而联手,时间一长,他们之间的隔阂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贵族之间产生了裂痕,军队内部也必然会发生混乱。

当此之时,才使秦国进军楚国的最佳时机。所以说在当时楚国的内部只有贵族完全联合起来才有获胜的可能性,只不过楚国并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

因此我们说,楚国最终的灭亡是必然的,他们看似是因为战场上的轻敌大意而导致了失败,但其实这种轻敌大意是一定会发生的,除非楚国能够改善国内分治的基础政治制度,否则整个国家不可能拥有像秦国一样的凝聚能力。

[var1]

就像是西周一样,当周天子将大量的权力分封给了诸侯之后,自身对于诸侯的控制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诸侯的实力变得强大,那么周天子对他们的掌控能力也就随之降低。

楚国也是如此,当个大贵族之间的实力发展到一定地步,楚王也很难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毕竟谁都不想看着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大,谁也不想屈居人下,而且当时统兵的还是江东的项氏家族,他们本身就是贵族掣肘中的一份子,如果他们再次带领楚国军队打败秦军,那么项氏家族的实力又有谁能够遏制的了呢?

所以其他贵族对于项氏家族的限制是必然的,而一但这种限制出现,军队内部自然会不稳定,也必定会被秦军钻空子。

小结:

所以说楚国的失败其实并不值得可怜,他们在基本的政治制度的决策上就已经出现了失误,这就好比盖房子没有打好地基一样,建得再高都是徒劳无功的。

如果楚国当时能够听取吴起或者屈原的建议而进行变法改革,其实楚国最终完成统一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它本身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领土范围广,人口又多,社会生产力比其他国家更加丰富,可惜它并没有抓住机会,在自身制度的限制下只能匍匐前进,如此也只能够面临灭亡的结局。

[var1]

所以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中所说的分治亡楚是十分正确的,楚国灭亡完全是因为自身的制度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这也确实是楚国最为可悲的地方。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奉节人民卫士金鑫:热血铸警魂 忠诚写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金鑫,一个代表着奉节公安民警荣誉和担当的名字,时光荏苒,英雄的事迹依然在奉节这片土地上传诵,英雄的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公安民警勇敢前行。【英烈事迹】金鑫,男,汉族,重庆市奉节县人,生于1968年1月14日,中师文化程度,共青团员,1991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司,生前系奉节县公安局刑侦队侦查员,1

  • 齐国总被文化邻国碾压,齐宣王也要搞文化,跟孟子谈话后他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那一时期,列国相争,尔虞我诈,除了硬打、明抢,不免也有“抹黑”之类。比如,有的国家好事,说齐国虽然很富,但富而不贵,道德不行,民众太滑,太鸡贼,不淳朴。这就搞得文化也轻了,思想也浮了,显得堂堂齐国没什么文化底蕴。[var1]齐国不幸又和鲁国做了邻居,而鲁国最讲道德文章了。每到这时,鲁国就会被其他列国

  • 楚国第一高富帅向郑国求婚,场面盛大,郑国看后果断将其拒之门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的头号高富帅摆出这么大的阵势,打扮得这么迷人,所来为何?当楚国浩大的车队到了郑国国都城门外,有士兵对着城头大喊:“我们是楚国令尹大人的车队,前来贵国迎娶你们公孙段家美丽温柔的姑娘,请开城门。”说是迎亲,为什么迎亲队伍里密密麻麻全是刀枪和弓弩,轻重武器样样俱全?这分明是来灭国的嘛。郑国

  • 柳下惠:孔子眼中的“遗贤”,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三受黜免,以正立身柳下惠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活跃于鲁国庄、闵、僖、文四朝。当时的鲁国强盛不再,公室衰微,朝政把持在大夫臧文仲等人手中。虽然官卑言轻,不过只是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但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数次得罪权贵,前后竟然接连三次遭到黜免,就连百年后的孔子在谈及柳

  • 古代名人智慧:勾践卧薪尝胆雪国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了日后东山再起,他佯装向吴国投降,伏首称臣,借以蒙蔽敌人。于是他派大夫文种到吴国去,把越国的许多金银财物和珍奇古玩献给夫差,并且还献给他许多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勾践又表示他愿意永远做夫差最忠实的仆从,夫差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而接受了这一请求

  • 能横扫六国的秦军,巨鹿之战却惨败,难道战斗力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朝总共存在于我国历史中十四年,由开国时横扫六国到快灭国时被楚军以少胜多,真的是因为在这短短几年里,秦军自信膨胀,疏于训练而战力大幅下降么?其实不然,秦军还是当年强大的秦军,只是物是人非,另有原因罢。[var1]战中,章邯带领秦军驻扎棘原,而项羽带领楚军驻扎漳河南岸,两军对战,久久僵持而

  • 景定二年(1261)正月,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请以张栻、吕祖谦列从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常棣tandy2022-08-31 08:00陕西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明理学何时确立官方哲学地位?有学者说是在元代,有学者说是在南宋中期,有学者说是在南宋理宗时。理宗逝世后,朝臣在为他

  • 战国韩国如此弱小,为何故地颖川却出了那么多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几乎是“弱鸡”一般的存在。从三家分晋开始,韩国的历史就是一段被周边魏、赵、楚、秦不断欺负的故事。它的地盘越来越小,国力越来越弱,虽有申不害变法暂时振作,但很快又变成大国博弈之下的牺牲品,最终,在秦人的铁蹄下,韩国率先亡国,秦军踩在韩国的故土之上东出,实现了一统天下。[var

  • 窃符救赵后,流亡在外的信陵君为何声威不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千千万,太史公也是有偏宠的。于是,我们看到《史记》里出现了一位让人眼前一亮再亮的人物——魏信陵君公子无忌。在太史公笔下,信陵君既是儒雅潇洒的贵公子,又是担当世事的真英雄。儒雅的他礼贤下士,为弱者复仇,与屠者在市井谈笑风生;英雄的他洞悉局势,窃符救赵,后又率五国之军,将秦国打得只能保守防御。

  • 述说历史的孔子镜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近期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从墓里散落的漆木、铜构件复原出“孔子像漆衣镜屏”。这件集“穿衣镜”和“屏风”功能于一体的古代“组合式家具”引发关注。[var1]2015年11月,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画有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不过出土时镜屏主体四分五裂,许多漆木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