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下惠:孔子眼中的“遗贤”,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柳下惠:孔子眼中的“遗贤”,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48 更新时间:2024/3/13 10:56:47

[var1]

一、三受黜免,以正立身

柳下惠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活跃于鲁国庄、闵、僖、四朝。当时的鲁国强盛不再,公室衰微,朝政把持在大夫臧文仲等人手中。虽然官卑言轻,不过只是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但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数次得罪权贵,前后竟然接连三次遭到黜免,就连百年后的孔子在谈及柳下惠官途不顺时还愤然道:“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当然并不是臧文仲不贤,这个人对鲁国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只不过他和柳下惠、孔子的理念不合而已。

[var1]

当时柳下惠在本国的仕途蹭蹬,但是在道德学问上却名誉天下,于是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了。时人不解,问其故,柳下惠答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必去父母之邦?”在柳下惠看来,他一样一个人终身行的端做得正,就算有他国国君赏识,在任何一个国家也都会像现在在鲁国一样被排挤下来。而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是真正为国家做事,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就是因为柳下惠是一个始终贯彻自己正道的人,以正道立身处世,忽视于功名富贵,才被孔子所推崇。

[var1]

二、坐怀不乱,正人君子

柳下惠最为家喻户晓的便是其“坐怀不乱”的典故了。说的是一次柳下惠走在外面,忽遇倾盆大雨,因为那地方差不多是个荒郊野岭,柳下惠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恰逢其时,有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此躲雨,与他相对而坐,此时柳下惠年二十六,正为气血方刚的青年人,但心中对突然出现的女子并无半分歹意,仿佛女子未曾出现一般,丝纹不动。

[var1]

半夜天寒,女子被冻醒,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怀中,以温身驱寒。柳下惠连忙推辞,但女子敬重柳下惠德,言明自己家中有老母,自己病倒老母便无人服侍,柳下惠再无推托之词,只好让女子坐到自己怀中,用自己的体温为其驱寒。大雨一下就是一整夜,柳下惠怀抱女子,闭目塞听,没有做出半点不轨的行为,漫漫长夜竟不知温香在怀。女子醒来后见自己未被轻薄,对柳下惠不胜感激:“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虚传”。柳下惠也因此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var1]

三、直道事人,政见不合

对于臧文仲的执政,柳下惠是不喜的,虽然因为臧文仲而使鲁国看上去强大了起来,但也引来了在柳下惠看来是可以避免的麻烦。此时正值齐桓公始霸、齐鲁力量对比悬殊,臧文仲临危受命,周旋于诸侯之间。鲁国这般活跃引起了齐国的警惕,在知道鲁国正值饥荒后,齐孝公趁机攻鲁,臧文仲问计于柳下惠,但被柳下惠斥责为“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直言不讳批评臧文仲的执政行为。难道小国侍奉好大国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一方面可以看出柳下惠对于天下局势想的过于简单了,另一方面则是他直道事人的表现,但柳下惠并没有对这次齐国的入侵无动于衷,在弟弟展喜前往前线犒劳军队时向他授以方略,使得自知理亏的齐孝公退兵回国。

[var1]

此后在柳下惠和臧文仲之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也足以看出两人政见不合。据《国语》记载,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以为祥瑞,派都城的人去祭祀它,但柳下惠极力阻止,认为“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是啊,国家祭祀都是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这只海鸟不知道随便什么来头就祭祀它,实在不是什么仁德和明智的举措,臧文仲虚心接受了柳下惠的进言。

[var1]

柳下惠一生四次为士师,四次被罢黜,仕途何其不顺,就连邻居都看不下去了,但柳下惠却不以为然,“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也正因为柳下惠这般“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才会被儒家视为心目中的贤人。然而柳下惠的许多理念都不适合那个动乱不安、兼并倾轧的时代,再碰上一个以维护鲁国霸权为己任的臧文仲,仕途碰壁已成必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勾践卧薪尝胆雪国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了日后东山再起,他佯装向吴国投降,伏首称臣,借以蒙蔽敌人。于是他派大夫文种到吴国去,把越国的许多金银财物和珍奇古玩献给夫差,并且还献给他许多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勾践又表示他愿意永远做夫差最忠实的仆从,夫差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而接受了这一请求

  • 能横扫六国的秦军,巨鹿之战却惨败,难道战斗力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朝总共存在于我国历史中十四年,由开国时横扫六国到快灭国时被楚军以少胜多,真的是因为在这短短几年里,秦军自信膨胀,疏于训练而战力大幅下降么?其实不然,秦军还是当年强大的秦军,只是物是人非,另有原因罢。[var1]战中,章邯带领秦军驻扎棘原,而项羽带领楚军驻扎漳河南岸,两军对战,久久僵持而

  • 景定二年(1261)正月,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请以张栻、吕祖谦列从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常棣tandy2022-08-31 08:00陕西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明理学何时确立官方哲学地位?有学者说是在元代,有学者说是在南宋中期,有学者说是在南宋理宗时。理宗逝世后,朝臣在为他

  • 战国韩国如此弱小,为何故地颖川却出了那么多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几乎是“弱鸡”一般的存在。从三家分晋开始,韩国的历史就是一段被周边魏、赵、楚、秦不断欺负的故事。它的地盘越来越小,国力越来越弱,虽有申不害变法暂时振作,但很快又变成大国博弈之下的牺牲品,最终,在秦人的铁蹄下,韩国率先亡国,秦军踩在韩国的故土之上东出,实现了一统天下。[var

  • 窃符救赵后,流亡在外的信陵君为何声威不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千千万,太史公也是有偏宠的。于是,我们看到《史记》里出现了一位让人眼前一亮再亮的人物——魏信陵君公子无忌。在太史公笔下,信陵君既是儒雅潇洒的贵公子,又是担当世事的真英雄。儒雅的他礼贤下士,为弱者复仇,与屠者在市井谈笑风生;英雄的他洞悉局势,窃符救赵,后又率五国之军,将秦国打得只能保守防御。

  • 述说历史的孔子镜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近期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从墓里散落的漆木、铜构件复原出“孔子像漆衣镜屏”。这件集“穿衣镜”和“屏风”功能于一体的古代“组合式家具”引发关注。[var1]2015年11月,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画有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不过出土时镜屏主体四分五裂,许多漆木碎片

  • 魏国和蜀国灭亡后,为何东吴还能在晋朝的压力下顶住15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灭蜀的名将和士兵损失殆尽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军队和将领。然而灭蜀的第一功臣邓艾还有钟会却在灭蜀之后,受到姜维的蛊惑,两大军事集团火并。后来姜维也死于这一场大动荡中!当然这一切都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中,他就是要让邓艾和钟会双双火并死掉,毕竟他们还是忠于曹魏的。这一次的损失使得暂时调动不

  • 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二十五)—— 少年壮志不言愁 几度风雨几春秋 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石嘴山档案)[var1]加班生产矿务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建局初的一所小学发展到26 所,隶属矿务局教育处直管的学校10 所,隶属矿(厂)管理的学校16 所,分别分布在5 个矿区。石炭井矿区学校第一中学1959 年11 月16 日建校,位于石炭井光明前街,命名为石炭井煤矿建井公司职工子弟学校

  • 【教招】教育学常考:孔子的教育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

  • 万世师表 圣人孔子 墓地风水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墓群,乃中国第一风水宝地,黄河缠玄武,泰山为乐,洙泗水交流,微山湖为库,微山岛,梁山为印,峄山为岸,大别山朝拜,千里大地,世间罕见。 说孔子73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在哀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之余,决定带领弟子出去勘选墓地。孔子死前曾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