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霸政体系下,为何春秋各国国际关系能够保持长久稳定?

晋国霸政体系下,为何春秋各国国际关系能够保持长久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4/1/21 9:10:32

引言:

式微,春秋争霸,豪杰林立,一时间狼烟四起,战乱纷争不断。这一乱世,旧的体系正在毁灭,新的秩序不知不觉间悄然建立。齐、宋、晋、秦、楚五国相继称霸,但真正的霸主俨然是晋国占据鳌头,霸业持续时间长达百年之久。

众所周知,乱世之中的秩序难以长期维系,但是晋国却打破了这个规律。在晋国的霸政体系下,春秋各国间大的战乱很少发生,大国间纷争次数也较少,各国间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为何晋国实施的霸政体系如此“特立独行”,以至于当时的各国关系能在这一霸政下,维持相对稳定,长达百年呢?下面就让史大颗带着大家,一起走入那段久远的历史,去探索这其间的秘密。

[var1]

一、晋国的霸政体系是什么?与之前几个霸政国的霸政有何不同?

  • 晋国的霸政体系
  •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霸政体系?晋国的霸政又是什么?先来一波解释: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乃诸侯之长。其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通俗地讲,就是周王室名存实亡,霸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尔等小国速来拜服便是。所谓霸政,就是由霸主国引导的一种国际秩序。

    在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不堪为用的情况下,维持社会稳定需要一个新的国际秩序,诸夏联盟应运而生。"诸夏"一词属于泛称,子之下(中原范围),诸侯众多,是为"诸夏",当时的一个隐形利益联盟从此诞生。

    "诸夏"内各国投票选出一领导国,即是会诸侯、朝天子的霸主国,其地位超然卓越、可想而知。霸主国的选举,一般由其军事实力和在诸侯国间的声望决定。

    [var1]

    晋国就是周王室崩溃后,继齐国和宋国后的第三位霸主国。

    公荣登霸主之位,此后百年,周围小国纷纷前来附庸,送上膝盖臣服于晋。后期若非晋内部先乱、祸起萧墙,恐其霸业将继续维持,不知何年完结。晋国霸政独特就在于它持续时间最久且具有标志性。

  • 晋国的霸政体系与之前几个霸政国的霸政有何不同?
  • 同样是霸政,晋国的霸政又与之前的几个霸政有何不同呢?这就要具体来看历代霸主如何来实施霸政。霸政一般以盟会联合征讨的方式实行,对于背叛联盟的诸夏国家,霸主国一律武力解决,不服就战,毕竟春秋并不是一个仁慈的时代。史料曾载:

    "公元前679年秋,诸侯为宋伐郑,郑人间之而侵宋,次年,诸侯伐郑,宋故也。"

    所以各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也与丛林法则脱不开干系。

    晋国初兴时,将上述霸政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晋文公之前的晋武公、晋献公两位君主,对外皆采用兼并弱国的政策,一直遵守诸夏联盟的隐性规则。

    [var1]

    但事实上兼并小国只能获得短暂稳定,劳民伤财又不利于大国休养生息。是以晋文公上任后改弦更张,不再大规模实施兼并政策,转而注重以武服人的同时给予附属国稳固的依靠

    但凡在诸夏联盟内,只要认下晋国为大哥,他便绝对护你在羽翼之下。这就不同于前两位霸主国。齐国因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卫冕霸主,但却未有与之匹配的软实力;宋襄公以仁义上位,却也败于过于仁义。

    齐国和宋国的前车之鉴让晋汲取了霸政经验,软硬相间、恩威并施才是最得人心之策。

    [var1]

    二、在晋国霸政体系下,当时的国际关系趋于稳定

    什么才算国际关系稳定呢?在春秋背景之下,霸主国把持秩序,大的战乱少发,大国间纷争次数较少,基本上可视为国际关系较为稳定了。以此为标准,我们来看一看晋国霸政下的国际关系,到底有多稳定呢?

    晋国霸政自晋献公始而奠基,晋文公时夺得霸业。文公掌权时期,内政稳固,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王室子带之乱;在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就此当时几大主要强国之间关系被稳定下来。

    [var1]

    自此齐国一旁观战,不敢妄动,楚国损失惨重,退居幕后,不再正面刚上晋国,大国战争至少表面少发。而后几代晋侯借靠文公之余威,利用合纵连横之术,小心平衡各国间关系,期间稳定状况并无大的变动。

    在公元前630年至前540年90年时间里,也就是晋国霸政时期,大规模战争发生次数每三十年间在10次以下,社会局势呈现一派风平浪静之象。

    另外还有一方面衡量当时国家间关系稳定的指标,那就是各国发生弑君的次数多少,有学者做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公元前630年至前540年间,各国弑君事件发生频率为每二十年五次以下。

    要知道在此前二十年内,弑君事件可是远远超出五次的。其实晋国霸政时由晋挑起的战争并不占少数,不过大多是为维护自身地位,并不侵略扩张。故而在这种霸主的引导下,他国并不多番作乱,亦谨慎考量国家间关系。

    三、为何晋国霸政下,国际关系能达到稳定状态?

    1、晋国基业雄厚

    通过前文的叙述,大体对晋国霸政格局建立起了初步模型。依时间来看,除去晋国,其余几位霸主国只是历经一朝,也就是至多制霸天下二十到三十年。不能做到长期领导,必然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在霸主国的标准上,也就是基业不固。

    反之则是,晋国做到了基业稳固

    逄锐之老师在《晋国霸政与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稳定》一文中,将当时晋国的实力做了界定,将之确定为"准单极",即作为国际体系的准单极国家,其国家实力虽不能超过其他主要强国的总和,但足够以一己之力与其他主要强国相抗衡。

    晋国的国家实力刚好和其他主要强国达到平衡,这就保证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拥有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相互制衡而相安无事。

    [var1]

    2、诸夏国家间的文化认同

    抛开文化认同问题,楚国本为晋国之下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甚至一度超越晋国,为何楚国称霸仅仅一朝而晋国却有百年霸业?因为楚国起先自认不同于诸夏,视自身为蛮夷,衣冠服饰等皆与中原不同

    本身文化传统与中原相悖,再将汉水流域姬姓国家全部消灭,此举无疑与诸夏联盟中众多姬姓贵族一派背道而驰,纵使楚国实力遮天,文化上始终不被认可,称霸一朝便得落败。着实令人唏嘘!

    而晋国与之形成对比,晋国是老牌姬姓礼法的忠实拥护者,始终奉行的是周礼乐法,又坚持自己国家的文化输出,此法自然让诸夏国家对晋国霸政抵触较小。

    且在礼仪上,晋国君身体力行,以礼治国。不仅亲自带头用正名、修身之礼来整饰社会、调解人际关系,还将礼的教育普及到民众,真切发挥了文化统一的作用。故晋国霸政时诸侯国间的文化认同可谓是当时国家间关系稳定的又一重要原因。

    3、地缘政治影响

    同一地域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皆会有相互关联,晋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诸夏强国的中央。齐、秦、楚三国围绕在晋周边,晋又四面与戎狄国家相邻,虽有四面楚歌之危,但亦有权利投放之便。

    中心位置可左右逢源,经济文化辐射广泛,是以良好的地理位置为晋国的国际治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晋国地处中央,四方国家环而绕之,仿若一个大家长带着一群孩子,各国各得其序。

    [var1]

    4、领导人自身人格魅力

    除上述原因外,晋国领导人本身励精图治,选贤举能,不兼并其他国家,不使阴谋诡计,进退得宜……多方原因辅助,晋国称霸近一个世纪,而大的战争少发,兼并战少有。

    就单说晋文公此人。晋文公还是太子时,谦逊好学、一诺千金、言出必行、善交能人、尊礼守法……总之优点不胜枚举,成为霸主的必备修养之人品,是相当不错的。再看晋国之前的霸政主导者,哪个不是人格技能满点。故而以人格为凝聚力,为国际关系的稳定更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结语:

    晋国霸政体系下的各国关系的稳定是春秋时代的光辉一笔,它让春秋局势更加明朗,让我们惊叹历史的兼容。当然,我们了解的不应该单是称霸天下的豪气、稳定各国的胸襟,还应借鉴其之所以能稳定各国的原因,才能“以史为鉴”,走向更加光明和辉煌的未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国的灭亡不值得可惜,最后一战的失误乃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楚国是战国时代的诸侯大国,最终也是它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这样的结局让很多人认为楚国当初的灭亡十分可惜,他们认为楚国并非没有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他们曾经也打败过李信所带领的二十万秦军,却在后来王翦南下灭楚的时候轻敌大意而导致了溃败,这样的灭亡是十分可惜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 奉节人民卫士金鑫:热血铸警魂 忠诚写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金鑫,一个代表着奉节公安民警荣誉和担当的名字,时光荏苒,英雄的事迹依然在奉节这片土地上传诵,英雄的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公安民警勇敢前行。【英烈事迹】金鑫,男,汉族,重庆市奉节县人,生于1968年1月14日,中师文化程度,共青团员,1991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司,生前系奉节县公安局刑侦队侦查员,1

    • 齐国总被文化邻国碾压,齐宣王也要搞文化,跟孟子谈话后他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那一时期,列国相争,尔虞我诈,除了硬打、明抢,不免也有“抹黑”之类。比如,有的国家好事,说齐国虽然很富,但富而不贵,道德不行,民众太滑,太鸡贼,不淳朴。这就搞得文化也轻了,思想也浮了,显得堂堂齐国没什么文化底蕴。[var1]齐国不幸又和鲁国做了邻居,而鲁国最讲道德文章了。每到这时,鲁国就会被其他列国

    • 楚国第一高富帅向郑国求婚,场面盛大,郑国看后果断将其拒之门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的头号高富帅摆出这么大的阵势,打扮得这么迷人,所来为何?当楚国浩大的车队到了郑国国都城门外,有士兵对着城头大喊:“我们是楚国令尹大人的车队,前来贵国迎娶你们公孙段家美丽温柔的姑娘,请开城门。”说是迎亲,为什么迎亲队伍里密密麻麻全是刀枪和弓弩,轻重武器样样俱全?这分明是来灭国的嘛。郑国

    • 柳下惠:孔子眼中的“遗贤”,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三受黜免,以正立身柳下惠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活跃于鲁国庄、闵、僖、文四朝。当时的鲁国强盛不再,公室衰微,朝政把持在大夫臧文仲等人手中。虽然官卑言轻,不过只是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但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数次得罪权贵,前后竟然接连三次遭到黜免,就连百年后的孔子在谈及柳

    • 古代名人智慧:勾践卧薪尝胆雪国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了日后东山再起,他佯装向吴国投降,伏首称臣,借以蒙蔽敌人。于是他派大夫文种到吴国去,把越国的许多金银财物和珍奇古玩献给夫差,并且还献给他许多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勾践又表示他愿意永远做夫差最忠实的仆从,夫差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而接受了这一请求

    • 能横扫六国的秦军,巨鹿之战却惨败,难道战斗力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朝总共存在于我国历史中十四年,由开国时横扫六国到快灭国时被楚军以少胜多,真的是因为在这短短几年里,秦军自信膨胀,疏于训练而战力大幅下降么?其实不然,秦军还是当年强大的秦军,只是物是人非,另有原因罢。[var1]战中,章邯带领秦军驻扎棘原,而项羽带领楚军驻扎漳河南岸,两军对战,久久僵持而

    • 景定二年(1261)正月,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请以张栻、吕祖谦列从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常棣tandy2022-08-31 08:00陕西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明理学何时确立官方哲学地位?有学者说是在元代,有学者说是在南宋中期,有学者说是在南宋理宗时。理宗逝世后,朝臣在为他

    • 战国韩国如此弱小,为何故地颖川却出了那么多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几乎是“弱鸡”一般的存在。从三家分晋开始,韩国的历史就是一段被周边魏、赵、楚、秦不断欺负的故事。它的地盘越来越小,国力越来越弱,虽有申不害变法暂时振作,但很快又变成大国博弈之下的牺牲品,最终,在秦人的铁蹄下,韩国率先亡国,秦军踩在韩国的故土之上东出,实现了一统天下。[var

    • 窃符救赵后,流亡在外的信陵君为何声威不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千千万,太史公也是有偏宠的。于是,我们看到《史记》里出现了一位让人眼前一亮再亮的人物——魏信陵君公子无忌。在太史公笔下,信陵君既是儒雅潇洒的贵公子,又是担当世事的真英雄。儒雅的他礼贤下士,为弱者复仇,与屠者在市井谈笑风生;英雄的他洞悉局势,窃符救赵,后又率五国之军,将秦国打得只能保守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