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将”王朝清
跟疫情有关的活儿都能干
王朝清,今年74岁,是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伏牛溪社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他曾是保家卫国的光荣战士,服役期间不幸腿部受伤导致残疾。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壮志犹在,成为了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守门老将”。
[var1]
“书记,你尽管安排我,我就是打杂的,跟疫情有关的啥活都能干,只要疫情还在,我心里就始终有一根弦绷得紧紧的,容不得丝毫懈怠。”王朝清同志始终保有军人本色,在他心中每个位置都是阵地、每个岗位都是站位、每次防控都是战斗,组织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虽然腿部残疾,但他每天协助社区搬运防疫物资、入户为居民宣传防疫政策、消杀清运等,从不显疲惫、从不向人抱怨。危急关头,他更是冲在前、干在前。小区发现首例确诊病例时,他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布置警戒线,协助医务人员采样,直到所有人员采集完成悄然离开。
“不要看我们头发白了,但是人老心不老;不要看我腿脚不利索,但我们一样可以为社区出一份力。”王朝清不仅自己守卫在疫情第一线,他还叫上了自己的“亲密战友”。长期以来,他担任着社区坝坝舞的志愿者,无偿为舞蹈队做好管理布置、人员通知、现场管理等工作,是大家心中最可靠的王大哥。现在王大哥向队友们发起号召,一天之内有8名队友迅速集结,他们都是白发苍苍的白发老者,但他们更是拼搏在防疫战场的坚强战士。
当好城市的“守夜人”
“我们两人就住在百花村附近,晚上我们轮流守这个卡点,你们就放心地把这个卡点交给我们吧。”11月10日,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百花社区72岁老党员黄维礼和66岁老党员杨盛财看到社区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后,早早地来到百花社区,找到社区党委书记恳切地说道。
[var1]
10日起,黄维礼和杨盛财便两人一个班,从下午6点值守到凌晨12点。值守的卡点是老旧楼栋唯一进出口,没有物业单位管理,平时行人较多。自社区严格管控人员进出以来,晚上值守时难免遇到不理解的群众,黄维礼和杨盛财总是耐心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取得了居民的理解。杨盛财说:“当我们的家园‘生病’时,作为党员就要坚守在抗疫一线,认真做好党组织交给我的一切任务,当好城市‘守夜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老好人”覃大丽
“有什么事情就找乐妈妈互助团”
“覃姐,我们小区楼栋封控了,老伴去医院做透析的事情停不得,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日前,家住九宫庙街道创新社区仁有逸景小区的朱婆婆正焦急地向乐妈妈互助团的团长覃大丽求助。
[var1]
朱婆婆的丈夫患有肾脏疾病需要每周去医院做三次透析,而她自己也患有脑梗,70多岁的两位老人膝下无子女、彼此相依为伴,在这个时候却有些无能为力了。
覃大丽接到她的电话后立马与社区联系,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台账资料,立即派单联系爱心车队的志愿者,帮助老人闭环就医。
今年68岁的覃大丽,一直热心弱势群体的救助、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她建立的“乐妈妈互助团”帮扶基金,无偿为社区空巢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陪护就医、心理疏导等服务1000余次。疫情防控期间,覃大丽带领乐妈妈互助团的成员每天为封控楼栋的居民送菜和物资。
[var1]
覃大丽说:“这次疫情来得太快太急,所有防疫工作人员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也想贡献自己这份平凡的力量。”
来源: 大渡口发布
编辑:沈宥臻
校 对: 杨蓉 唐洪琼
责编:张书源
值 班:冯勇
总编辑:王涛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原创稿件,请标注完整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版权归本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视为侵权,侵权人将承担侵权责任。对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中心原创内容者,本中心依法保留追究权。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引用的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非商业盈利用途,如认为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
辽宁东尧(重庆)律师事务所 王晶文 15683277781
辽宁东尧(重庆)律师事务所 陈政宇 1568307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