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一看此人相貌说:一定要将他杀掉,结果,多年后此人势不可挡

曹操一看此人相貌说:一定要将他杀掉,结果,多年后此人势不可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92 更新时间:2024/2/10 6:11:22

虽然,中国人并不推崇玄学,但事实上大部分平民对于玄学深信不疑,甚至,一些从小就被儒家思想教育的儒生也对玄学有一种狂热的爱好。“算命”大概是从晋代以后慢慢走红的,到了唐代更是出现了很多相学大师。哪怕在写实的史书之中,这些相学大师依旧充满了神秘色彩。

由于我们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拥有神秘力量的大师是否真的有那么厉害。

传《晋书.宣帝》便记载了曹操向二公子求证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的情形:“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後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从此想杀他。

但是,曹丕多次忽悠司马懿是如何如何的勤快,人又是如何如何的老实,最终,曹操就放松警惕了。没过几年曹操就去世了,身下的事情就由司马来一手操办,内外戒严,拥戴曹丕,逼迫献帝让位。

从此,开始了司马氏一家的创业历程!

虽然,相学在今天已经彻底被证明是虚假的学说了,但是,相貌与命运之间却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从玄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两者的联系,仅仅分析同一种面貌的命途。古人云,相由心生,相貌很多时候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某种角度上,人的面貌和每个人的心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由心生”就基于这种规律的总结。

历史上,曾经有三个人的相貌被后人用“豺狼”来形容,他们分别是秦始皇王莽、李自成。这三个人的共同之处非常明显,他们都是一代帝王!而最终的命运也颇为相似,他们固然开创了一番伟大的基业,但是,其下场都是比较凄凉。

有关嬴政的相貌,我们从《史记》中可以读到。

司马迁援引秦国国尉“缭”的话:“秦王有一双狭长的眼睛,声音如同豺狼,为人薄恩寡义。”拥有如此样貌的嬴政最终一扫六合,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基业。他所创立的大一统帝国制度,最终沿袭了两千余年,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中国人。

可是,他本人的命运非常坎坷,始皇帝小的时候是作为人质被送到赵国的。他在赵国遭受了很多白眼。因为秦国曾经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年幼的嬴政必然是在赵国经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

辗转回家以后,他终于成为了秦国的王,然而,他这个王当的非常憋屈。

首先他这个王年龄还小,所以,权柄都在丞相吕不韦手中。等到铲除了吕不韦以后,他又被母亲的新宠嫪毐威胁,差点被造反成功。始皇帝的一生就是在与人作斗争,等到晚年,他又和自己的臣子斗争。最终,他成为后人眼中的虎狼之君,死后更是发生了一场人伦惨剧:儿子们为了皇权互相迫害。

可以说,始皇帝的一生即伟大而又悲凉的。

而王莽的面相同样是被记载在史书之中,“鸥目虎吻豺狼”就是后人对他的直观印象。王莽在历史上的风评并不高,他和始皇帝截然不同,前期的王莽是臣子的偶像,他甚至能够让皇帝主动禅位。但是,他继位之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最终,成为了刘秀的垫脚石。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李自成的面貌也很有特色,据说,他颧骨突出,眼窝深凹,眼睛像鹰,鼻子如蝎,声音更是与豺狼别无二致。史书对于李自成的记载中写道:李自成不好酒色,经常和士兵同甘共苦。他是个农民,但是,却在革命成功以后没有大肆铺张。

他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手下的无约束,曾经的义军变成了老百姓眼中的虎狼,这酿成了他的悲惨遭遇。之后,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当然,通过这三位皇帝的面貌描写,我们就能看出一些史书中不曾记载的端倪。大凡那些被文人鄙夷仇恨的皇帝,在历史书中的面貌绝对是被丑化的。笔杆子掌握在书生的手中,他们才是史书的书写者,得罪了这个阶层,自然就沦为了读书人眼中的“豺狼”。

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推行改制、李自成泥腿子出身推翻了士大夫做主的明朝社稷,因此,他们三个最终成为了人形豺狼,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说,这三位帝王的面貌未必真的如同豺狼,他们之所以以如此面貌流传后世,都是读书人的“高端黑”。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以貌取人》、《晋书.宣帝》、《中国历史名人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说三国:三一四 密谋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魏帝曹髦说:“龙代表了君主之德。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多次屈居圩井中,这不是好的兆头。”于是作《潜龙诗》,大意为:我是一条龙,本应身在大海,如今却身困井中,受到泥鳅欺负,以此自我讽喻,表达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司马昭看到该诗后,不由心生厌恶,嫉恨曹髦。蜀后主刘禅封其子刘谌为北地王,刘询为新兴王,刘虔

  • 司马懿死前留下一计,千百年无人能解,最终却被一老农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三国时期周瑜就是争一口气,死后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嘶吼。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不仅要生的光荣,还要死的体面。司马懿就是这样,死前还给自己留了一计,不过千百年后还是被识破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争霸,魏蜀吴三国各自鼎立一方。结束这一乱世局面的,正是威名赫赫的军事谋略家司马

  • 诸葛亮生前犯下的四大错误,导致蜀国在三国中最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蜀国人才断层诸葛亮,事无巨细,必躬亲之,没有放权培养人才。刘备在世的时候,蜀国的人才可谓是明星阵容,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但刘备一死,老将相继凋零,蜀国可用到人才真的屈指可数。最后留给一个政治能力薄弱的姜维。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道,没有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导致蜀国的速

  • 深思60秒:为什么司马懿能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别人眼里的三国,多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我却更加关注司马懿!当然,也有人喜欢司马懿,多在他的智谋,而我却更加关注,他为何能如此长寿?2.与世无争!司马懿的一生,多是隐忍的一生。虽有惊世的才华,却一生不敢表露。在他的隐忍下,四代君王的更迭,他依旧能够独领风骚。最终,成就一身的王者霸业。3.难得糊涂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生力量应损失不大,故当年便进行第二次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要说第一次北伐败得有多惨到也说不上,毕竟诸葛亮是以用兵谨慎著称的,加之王平、赵云都比较靠谱,虽败退,但有序,因此蜀汉主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在同年马上发动第二次北伐了。黄初七年(226年),诸葛亮呈上《出师表》,率大军入驻汉中,厉兵秣马,操练三军,为北伐曹魏做战前准备。同年曹丕病崩,

  • 诸葛亮得知徐庶未得到曹魏重用时感叹曹魏人才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三国的时候,遇到和徐庶差不多景况的还有个毕湛。毕湛当时是曹魏别驾,别驾在所有的佐官中地位相当高。兴平元年(194年),趁着曹操带兵讨伐徐州陶谦,后方空虚的时候,陈宫与张邈叛出曹营迎吕布为兖州牧。这一次的反叛可以说是曹操跌宕起伏的一生中的最低点,差一点就基业尽丧,按诸葛亮的说法,也称得上是“此

  • 诸葛亮对姜维的资历和能力过于拔高,故其无法战胜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姜维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擢拔,破格重用,主要是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青睐和力挺,诸葛亮对姜维另眼相看,在后主刘禅那儿大力举荐他,夸姜维是“陇西奇才” ,使得姜维得以飞黄腾达。其实,诸葛亮对姜维的资历与能力有拔高之嫌。论资历,姜维原是曹魏天水参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蜀汉,是一个半路上船的降将,

  • 诸葛亮多次北伐除匡扶汉室因素外也有转移内部矛盾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蜀相》中感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备在白帝城驾崩后,诸葛亮成了蜀汉的辅政大臣,立志完成先主刘备匡扶汉室的伟业。然而,此时魏蜀吴三国虽然鼎立,谁都无法单独消灭谁,但论人口和面积,蜀汉无疑是最弱小的,倘若任由局势发展,到最终蜀汉的命运是可以预料到的。刘备驾崩前,蜀汉在短时间

  • 刘邦手下大将韩信,立下无数战功,他原本并无带兵经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的统兵才能更不行了,在彭城战役的时候,他率领数十万联军,却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杀的到处乱窜。刘邦之所以在后面可以战胜项羽,那基本都是韩信的功劳,韩信在统兵方面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当时在作战这方面,很少有人是韩信的对手。甚至人们称韩信为“兵仙”。韩信有着多次出色的战役,留下了很多典故。但是你要是了解早期

  • 刘备欣赏的军师:不是卧龙凤雏,曹操都忌惮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欣赏的军师-法正当时的天下局势大致明朗,北方已经尽数归曹操拥有,东边有孙氏三代治理的江东,刘备在荆州一代盘踞,天下各州只有益州还姓刘,但是益州之主刘璋并没有统御益州的本领,于是法正和张松都希望刘备能够入主巴蜀。于是在公元212年的时候,刘备假意借抵御北方张鲁之名进军巴蜀,在法正等人的帮助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