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三国的时候,遇到和徐庶差不多景况的还有个毕湛。毕湛当时是曹魏别驾,别驾在所有的佐官中地位相当高。
兴平元年(194年),趁着曹操带兵讨伐徐州陶谦,后方空虚的时候,陈宫与张邈叛出曹营迎吕布为兖州牧。这一次的反叛可以说是曹操跌宕起伏的一生中的最低点,差一点就基业尽丧,按诸葛亮的说法,也称得上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个时候张邈把毕湛的母亲、弟弟和妻子儿女全都俘虏了,“张邈之叛变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
为什么徐庶会当面谢了刘备而离开,而毕湛却选择了背后来一刀?
显然是因为他们面对的主公性格不同,徐庶了解刘备的性格,而毕湛则不敢把希望放在曹操的大度上。
徐庶
实际上徐庶进了曹营之后也没得到重用,因为曹魏阵营里谋士型人才太多了,徐庶作为一个半路过来且并没有惊天才华的人就这么不咸不淡地在曹魏阵营中度过了下半生。
多年后,诸葛亮打听到徐庶在曹魏中的处境,还十分感叹:“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另外,背后捅了曹操一刀的毕湛,在吕布兵败后又被曹操俘虏了,曹操也并没有拿他怎么样,反而是放过了他,还肯定了他的孝行,给了他一个官做,“及布破,谌生得,觽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本来毕湛那一出让曹操险些成了笑柄,而这个处置却也大大拉回了曹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