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击败战国第一霸主,名声显于天下,为何还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孙膑击败战国第一霸主,名声显于天下,为何还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05 更新时间:2024/2/18 15:18:01

[var1]

在电视里我们能够看到2000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战乱纷争。

在秦国六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嬴政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最终统一了六国。

在几百年的纷争中,各个国家不断地进行着合纵连横,朝秦暮楚。

涌现出一大批能言善辩的政治老手和攻城拔寨的战场猛将。

在后世人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的白起、王翦以及赵国的廉颇、李牧都榜上有名。

但是作为一代“兵圣”孙武的后人的孙膑同样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甚至还写出了《孙膑兵法》,为什么他会落选“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号呢?

战国四大名将的功绩

首先出场的是被誉为“杀神”的武安君白起。

他天资聪明,熟读兵书,对战略和战术的悟性极强。

他从一名小兵做起,很快就因为出众的作战能力升任为将军。

向东他发动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24万人,向南攻陷楚国首都郢城,在决定战国命运的长平之战中,他悄然赶赴战场替换掉之前的将领,在幕后操纵战局。

[var1]

对面的赵国换掉了敢于打消耗战的廉颇,换上了只懂得纸上谈兵却毫无作战经验的乳臭小子赵括。

最后赵国被坑杀40万人,实力大损。

赵国自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以来,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战国七雄当中,赵国骑兵名震天下,连秦国这样的虎狼之国都非常的忌惮。

如今这一战,李牧率领骑兵主力在北边防御匈奴,赵国主力被完全歼灭。

白起立下了不世之功。

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排列第一。

不过他的下场不太好,因为战场上的功劳太大,本人又不懂得收敛,最后被鼠肚鸡肠的宰相范雎算计,死在了秦昭襄王的猜忌之下。

王翦是白起之后秦国著名的将领,等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六国几乎已经没有能够抵挡秦国的力量了。

在一代英主嬴政的支持下,他率领着虎狼之师,展开了对六国的吞并。

他本身文武双全,智谋不在白起之下,相对于白起功高震主,他更懂得低调,利用自污去打消秦王的疑虑。

[var1]

所以在吞并六国之后,他是四大名将唯一得以善终的一个。

相对秦国的将军们拥有秦国强大的后勤和兵员做保证,赵国的廉颇和李牧就显得身单力薄了。

赵国在赵武灵王军事改革之后,虽然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但是不久发生的沙丘之变,赵国王室为了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导致了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赵国之后的君主一代比一代昏庸无道,尽管有着平原君赵胜和廉颇、李牧这样的文武大臣辅佐,但是国力远不能跟秦国相比。

所以廉颇、李牧跟秦国的对决过程中,实际上是以弱抗强。

[var1]

他们利用自身强大的骑兵来对秦军的步兵方阵进行分割包围。

在火枪出现之前的两千年中,这种战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但是不幸的是,他们没有遇到一个像秦始皇嬴政那样的英明君主,自身也没有选择“良禽择木而息”,最后都死在了奸臣郭开的谗言之下。

孙膑的遭遇

提到孙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师兄庞涓

他们出生在战国的早期,早年间都曾经到河南王屋山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

[var1]

庞涓为人高调,傲慢,鬼谷子并不十分待见他,所以把一些兵法的精髓对他有所保留,而是悄悄传给了孙膑。

在庞涓下山的时候,他曾经拉拢孙膑一起为自己的祖国魏国服务。

魏国刚经历过一代名将吴起的军事改革,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在战国早期,吴起建立的“魏武卒”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能够统领这样的一支军队,那么所向披靡,建功立业将不在话下。

庞涓很快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魏王的重用,成为了魏国的大将军,

孙膑也成为了魏国的客卿。

孙膑的才华不亚于庞涓,这就引起了庞涓的嫉妒和不安。

他生怕魏王重用孙膑而忽略了他,因此他想出了一条毒计,打算害死孙膑。

战国七雄当中,虽然政治层面上你攻我伐,但是在民间层面,彼此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民间交流也非常密切。

孙膑是齐国人,齐国和魏国是接壤的两个大国,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左右摇摆。

[var1]

孙膑虽然服务于魏国,但是他齐人的身份始终是横亘在他与魏国贵族阶级之间的一根石柱。

庞涓设计让魏王相信孙膑叛国。

魏王不明分说就要杀掉孙膑,为了套出孙膑的兵法绝学,庞涓假惺惺地去魏王面前求情,最后孙膑脸上被用墨水刺上文字,双腿的髌骨被挖掉,成了废人。

孙膑开始还非常感激庞涓,但是当他发现这一切都是庞涓的阴谋的时候,他震惊了。

为了活下去,他开始装疯卖傻,即便被扔到猪圈里他也一样忍耐着。

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报仇雪恨。

孙膑复仇,两败庞涓

孙膑最后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才脱离苦海,回到齐国。

因为他身体残废,无法直接领兵打仗,所以他作为齐国贵族田忌的客卿为他出谋划策。

[var1]

魏国因为和赵国的纠纷,派遣庞涓领兵讨伐赵国。

在庞涓的带领下,魏军攻无不克,一举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

赵国的求救信像雪片一样发来,齐王打算拜孙膑为大将领兵救援。

孙膑以自己身体残疾为由辞谢了齐王,并且推荐田忌为大将。

齐王接受了孙膑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军师辅佐田忌。

孙膑采用避实击虚的方式,建议田忌率军直扑魏国首都大梁。

可以说这招“围魏救赵”的策略极为高明。

眼见国都被围,庞涓也坐不住了,一刻不停地领军回援大梁。

齐军在桂陵(今菏泽东北)以逸待劳,设下埋伏,专候魏军。

当庞涓率军抵达桂陵的时候,齐军从四面八方一起冲杀出来,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魏军被打得大败,损失两万多人,庞涓自己也被俘虏了。

虽然最后庞涓被释放,但是以他自负的性格,他从内心深处恨死了孙膑。

[var1]

没几年,魏国和韩国发生了冲突,韩国实力不济,派人前往齐国求救。

齐王又派田忌和孙膑前去救援。

魏国的领兵将领还是庞涓,他看到孙膑又来了,恨不得一口气把他吃掉才能解恨。

孙膑和庞涓是多年的同学,对庞涓的性格摸得非常透,知道他心浮气躁,肯定会不顾一切地冲着自己来。

他建议田忌采用逐日减灶的策略,迷惑庞涓。

庞涓果然上当,以为凭着他手中精悍的魏武卒,齐军根本不是对手,所以不假思索就派兵直追。

结果在马陵这个地方,他再次遭到了齐军的袭击。

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好运,因为天黑路窄,魏军又举着火把,成为了齐军的箭靶。

[var1]

齐军一阵齐射,魏军登时大乱,溃不成军。

庞涓看到这一切,直到大局已经无法挽回,他就拔剑自杀了。

庞涓的死,成就了孙膑的威名。

孙膑晚年仕途坎坷,选择了隐退,专心研究兵法,写出了旷世巨作《孙膑兵法》一书。

总结:

和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相比,孙膑身有残疾,难以在军中立威,侧重于谋,更加适合当一个参谋而不是能够号令全军的统帅。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没有被后人评定为名将的原因。

但是他所著的《孙膑兵法》又为后世培养了多少名将,这已经无从知晓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为什么只有王翦能够善终?两千字看懂王翦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翦是战国时期最顶尖的名将之一,和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我们却连他的生卒年份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在先秦时期,史料记载都比较匮乏。尤其是后来秦末战乱频发,很多史料都遗失了。所以等到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找不出王翦少年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除秦、赵之外,其他五国无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称战国七雄。在那个战火纷飞,名将辈出的年代,有四个顶尖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秦国名将白起、王翦;赵国名将廉颇、李牧。[var1]战国四大名将现在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秦国和赵国名将入选,齐

  • 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唏嘘,为何秦惠王要抛弃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var1]在历史上,商鞅绝对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史诗级的重要人物,绝对是一个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变法改革下,秦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

  • 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关于“孙子”的真实身份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武所著,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孙武与孙膑(生于战国时期,又出仕齐国,著有《孙膑兵法》)的关系。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var1]曹操作注,让《孙子兵法》扬名在山东临沂旧城城南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冈,东边的叫做金雀山

  • 战国风云之楚怀王熊槐——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28年,魏国趁着楚威王去世,楚怀王刚继位,楚国正在办丧事的时候,发兵轻取楚国径山,楚国并没有理睬魏国的行为。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以送魏公子高回魏国为借口,派大司马昭阳率兵攻击了魏国,在魏国襄陵之地大败魏军,夺取魏国八座城池,一雪当时魏国夺取径山的耻辱。[var1]公元前319年

  • 秦国最强将领竟不在秦始皇麾下,一生为秦的白起,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出了一位绝世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杀神白起。他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兵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白起一生南征北战,未尝一败,为之后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就是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晚年仍是不得善终。[var1]白起所生活的年代,是秦国最强盛的时

  • 江西春秋地理: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境内的楚、吴、越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省境内的赣江,南北走向,像一片树叶中间的叶脉,将江西分成叶脉两边的叶片状,围绕赣江的支流分布成叶脉两边的侧脉,宏观地看江西的地形咋一看还真有树叶的形状出来。[var1]夏、商王朝时期,江西境内有过规模宏大的方国,宜春市的樟树和吉安市的新干,两个地方出土的吴城方国遗址和牛头方国城遗址,大量的青铜陪

  • 楚国的鹿挑断了楚国的的霸业,春秋时期的金融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的美国,凭借它强大的金融霸权,在全世界兴风作浪,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其实,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就已经很会玩儿金融战来达到战略目的了。春秋时期,齐国兴盛起来,当时是齐桓公在位,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励精图治,齐国一步步的强盛起来,齐国的强盛。随着齐国的势力一步步的向南扩展,而在这

  • 有趣大白话讲解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的楚庄王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了,他要进军中原。来一个一鸣惊人,让大伙儿看看。就因为这种志向,所以中国成语又聊了那么一句叫问鼎中原。其中的问鼎这个典故还是说的楚庄王。他为什么这么大的雄心,下这么大的狠心,因为他要拼一把,要比前几辈的楚国国君们干出更大的业绩来,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头顶上的这顶王冠,

  • 春秋战国故事:小人物勃缇的生存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以后,晋献公派寺人(君主身边的侍卫或侍从)前往蒲城刺杀公子重耳,要求其第二天到达蒲城,结果这寺人当天就到达了蒲城。导致得到消息的重耳,慌忙逃跑,结果两拨人在院子里碰到一块,寺人提刀就砍,重耳慌不择路,翻墙逃走,寺人伸刀砍去,结果把重耳的衣袖砍掉了,吓得重耳一身冷汗,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