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原来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忍,为人十分狠毒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原来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忍,为人十分狠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83 更新时间:2023/12/28 19:09:20

[var1]

战国时代成为新的竞争模式,魏国率先进行变法,成为第一个霸主。开始西拓、北进、东伐、南下,成为中原其他国家的心腹大患,不得不联合进行抵制。而魏国的称霸与野蛮霸道,最终因为两场关键之战的失败,而提前退出自己的争霸战场。

这两场战役就是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而指挥者的双方将领就是庞涓孙膑。这对同门师兄弟为何会成为生死之敌,这其中真的是庞涓嫉贤妒能而被庞涓算计。最终才有双方的反目,以及孙膑后来的报复,为自己的膑刑之苦复仇。

[var1]

至于孙膑为何被庞涓挖去膝盖骨,可能一直都是一个谜题。不一定是政见之分以及才能问题,直到山东出土的竹简,才明白为何其会受到这等待遇。与孙膑所做之事,就能看出他的残忍,甚至大于对他的处罚。而两人之间可能也是因为对于战事与兵法运用的不同,才有后来的变故。

[var1]

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情感问题

二人同出鬼谷子门下,历经考核而成为师兄弟,受到老师的悉心教导,成为兵法大家。因为朝夕相处而互相了解彼此的心性问题,也会进行归导成为一个完美体。只不过鬼谷子收徒标准,就是培养两个对立的徒弟,以天下为棋,进行自己各自的才华比拼,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们可以说是第一代弟子,在他们之后还有苏秦张仪两人。既然注定成为对手,那就必须进行提前了解。可能看到以后的争霸局面,师门兄弟相残,可能庞涓手段更高一筹,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情况。

[var1]

庞涓可能更了解孙膑,对于他的处理,仅仅只是一种师兄的另类保护。只不过这种保护并不被自己的师弟孙膑认可,在齐国的帮助下,得以逃脱师兄的掌控,开始自己的才华施展空间。通过自己的计谋,使得自己一步步登上高位。

围魏救赵之际的毒计

孙膑用加之的兵法计谋,赢得齐国权贵的认可,最后成为齐国的智囊团。而魏国在庞涓的带领下威震天下,赵国与齐国都处于弱势状态,为防止魏国一统中原,成为关东第一强国,不得不结盟以自保。

[var1]

当时魏国攻伐赵国都城之时,孙膑使用围魏救赵之计谋,使得庞涓中计,因此大败。只不过事情的真相问题,并没有被解读。也就是细节问题,没有被剖析清楚。直到后来山东出土的竹简,才详细说明其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孙膑的为人与狠毒。

[var1]

围魏救赵之计是赵国以逸待劳的经典之战,更是当时的第一计。只不过操作手段比较残忍,那就是以两万军队作为敢死队,与魏国进行死拼,最终被庞涓轻易打败。而这就是孙膑的目的,因为这一段时间的迟缓,足够孙膑的主力军攻打魏都。

[var1]

此时的庞涓误以为这就是赵国援军主力,为此没有急于救援都城,而是继续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直到魏国信使传信,才知道首都还在被围攻,处于危险之地。为此不得不停止自己的军事行动,全力回援都城。

[var1]

两战败北而问题

这一战以有心算无心,当庞涓进入埋伏点之后,被齐军伏击打败。使得魏国元气大伤,无力再攻取他国。只能暂时休整,直到十年后,再次攻击。结果还是被孙膑以同样的手段,再次伏击。而这次的代价就是全军覆没,魏国真正地进入衰落期。

[var1]

两次失败都是因为人性的问题,孙膑用自己的计谋,在不断挑唆魏王与庞涓的关系。使得庞涓明知是计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进去,可以说是孙膑赢了庞涓。而是魏王逼死庞涓,而庞涓为全忠义而战死。

结语:两次大战都能看出孙膑的残忍,不仅利用人心,还直抓庞涓的弱点,进行致命打击。而当时以齐国的兵力还是不能与魏国争锋,只是取巧而已。尤其是被当做棋子的牺牲品,更是可悲。孙膑利用两次弃子,直接使得魏国失败,可见计谋之毒辣。

当时魏国都城被围,并没有危险,只不过魏王怕死,使得局面两次出现致命危机。可以说是孙膑抓住魏王的缺陷,给予关键一击。而不是其战胜庞涓,而是用人命逼迫庞涓送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膑击败战国第一霸主,名声显于天下,为何还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电视里我们能够看到2000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战乱纷争。在秦国六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嬴政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最终统一了六国。在几百年的纷争中,各个国家不断地进行着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涌现出一大批能言善辩的政治老手和攻城拔寨的战场猛将。在后世人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的白起、王翦以及

  •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为什么只有王翦能够善终?两千字看懂王翦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翦是战国时期最顶尖的名将之一,和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我们却连他的生卒年份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在先秦时期,史料记载都比较匮乏。尤其是后来秦末战乱频发,很多史料都遗失了。所以等到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找不出王翦少年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除秦、赵之外,其他五国无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称战国七雄。在那个战火纷飞,名将辈出的年代,有四个顶尖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秦国名将白起、王翦;赵国名将廉颇、李牧。[var1]战国四大名将现在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秦国和赵国名将入选,齐

  • 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唏嘘,为何秦惠王要抛弃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var1]在历史上,商鞅绝对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史诗级的重要人物,绝对是一个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变法改革下,秦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

  • 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关于“孙子”的真实身份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武所著,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孙武与孙膑(生于战国时期,又出仕齐国,著有《孙膑兵法》)的关系。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var1]曹操作注,让《孙子兵法》扬名在山东临沂旧城城南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冈,东边的叫做金雀山

  • 战国风云之楚怀王熊槐——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28年,魏国趁着楚威王去世,楚怀王刚继位,楚国正在办丧事的时候,发兵轻取楚国径山,楚国并没有理睬魏国的行为。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以送魏公子高回魏国为借口,派大司马昭阳率兵攻击了魏国,在魏国襄陵之地大败魏军,夺取魏国八座城池,一雪当时魏国夺取径山的耻辱。[var1]公元前319年

  • 秦国最强将领竟不在秦始皇麾下,一生为秦的白起,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出了一位绝世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杀神白起。他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兵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白起一生南征北战,未尝一败,为之后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就是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晚年仍是不得善终。[var1]白起所生活的年代,是秦国最强盛的时

  • 江西春秋地理: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境内的楚、吴、越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江西省境内的赣江,南北走向,像一片树叶中间的叶脉,将江西分成叶脉两边的叶片状,围绕赣江的支流分布成叶脉两边的侧脉,宏观地看江西的地形咋一看还真有树叶的形状出来。[var1]夏、商王朝时期,江西境内有过规模宏大的方国,宜春市的樟树和吉安市的新干,两个地方出土的吴城方国遗址和牛头方国城遗址,大量的青铜陪

  • 楚国的鹿挑断了楚国的的霸业,春秋时期的金融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的美国,凭借它强大的金融霸权,在全世界兴风作浪,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其实,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就已经很会玩儿金融战来达到战略目的了。春秋时期,齐国兴盛起来,当时是齐桓公在位,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励精图治,齐国一步步的强盛起来,齐国的强盛。随着齐国的势力一步步的向南扩展,而在这

  • 有趣大白话讲解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的楚庄王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了,他要进军中原。来一个一鸣惊人,让大伙儿看看。就因为这种志向,所以中国成语又聊了那么一句叫问鼎中原。其中的问鼎这个典故还是说的楚庄王。他为什么这么大的雄心,下这么大的狠心,因为他要拼一把,要比前几辈的楚国国君们干出更大的业绩来,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头顶上的这顶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