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1.卫国人商鞅: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嬴驷即位,秦国国内以公子虔为首的贵族势力得到了嬴驷(秦惠文王)的支持,于是罗织罪名诬告大良造(等同于相邦,权力甚至比相邦还大)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被车裂。
2.魏国人张仪:公元前328年刚刚入秦没多久的张仪被秦惠文王任命为相邦,前323年被罢相,前317年第二次任秦相,前311年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张仪回到魏国不久后去世。
[var1]
3.中山国人乐池:魏文侯时期名将乐羊的孙子,前318年出任秦国相邦,第二年被罢相,之后去了赵国效力于赵武灵王麾下,子之之乱期间曾护送燕国公子职从韩国返回燕国即位,公子职也就是燕昭王。
4.魏国人公孙衍:因为秦王以张仪为相,公孙衍大失所望之下离开秦国,兜兜转转二十年后(前309年)又回到秦国出任相邦,不过秦武王却增设左右丞相分公孙衍相邦之权,公孙衍终老于秦国。
[var1]
5.楚国人甘茂:秦国第一位左丞相,秦武王死后,甘茂受到向寿和公孙奭等人的诋毁和攻击,于是弃秦奔楚,最后客死魏国。
6.楚国人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名将白起的伯乐,一生四任秦相,权倾朝野,最终被罢相,回到封地后忧愤而终。
7.魏国人范雎:秦国律法森严,因为范雎举荐的郑安平投降和王稽犯法被杀,范雎恐惧之下辞相后病死于封地。
[var1]
8.卫国人吕不韦:秦王嬴政的相父,嬴政亲政之后吕不韦罢相后回到封地洛阳,最后自杀。
9.楚国人李斯:被赵高诬为谋反,腰斩于咸阳。
秦国九位外客丞相,张仪和公孙衍的结局还算不错,最惨的就是商鞅、吕不韦和李斯三人,其他人大部分都被罢相,功成名就且得以善终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