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出生于颍川的世家大族荀氏,据说是战国荀子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就被举为孝廉,在皇宫中担任为皇帝保管纸砚笔墨的职务,后来董卓进京后荀彧就辞官回乡,为了躲避战乱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到了冀州,袁绍对他礼遇有加,但是荀彧却看出来袁绍虽然谋略多但是却没有干大事的果敢,于是就带着家人投奔了曹操,成为了曹操手下的司马,并且为曹操招揽了程昱等谋士。
当时的曹操还是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名义上还是汉献帝册封的兖州牧,荀彧一心辅佐他只是因为相信曹操是能够匡扶汉室的能臣,他帮助曹操击退了吕布战胜了袁绍,帮助曹操为一统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对他十分的器重,给了他高官厚禄和“吾之张良”的高度评价,但他却志不在此。
当时的汉献帝还流亡在外,身边也没有多少军队保护他,于是荀彧就劝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加以保护,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把汉献帝请到许昌,但是让荀彧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却生了“挟天子令诸侯”的心思,荀彧自己也非常的后悔,在汉献帝进许昌之后,将荀彧升为汉侍中,荀彧一生虽然都在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是他一直以汉臣自居。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但其实都是为了能够给汉献帝一个安稳的环境,但是他为曹操举荐的郭嘉等人却将曹操当做明主,让曹操在发展的同时有了更大的野心,有了僭越礼制的想法。
曹操想要让皇帝封他为公爵加九锡,让自己成为名正言顺的一方诸侯,这时候荀彧出面阻止,他觉得曹操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立下大功的人更应该保持低调,不应该接受这么高规格的封赏,于是曹操就对他起了反感的心思,最终赐给了他一个空食盒,告诉他曹家阵营中已经没有他这个汉臣的饭吃了,最终荀彧看完空食盒后服毒自尽。
除了荀彧和关羽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说法,这个人就是刘备的第一位谋士徐庶,徐庶曾经帮助刘备大破曹军,曹操知晓后将徐庶的母亲抓走逼他来自己的阵营,徐庶无奈之下只能赶往许昌,但是他离开前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同时向刘备发誓一生不给曹操出谋划策,之后他也确实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虽然这三个人都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说法,但是真正为汉室做出贡献让汉献帝得到礼遇的,只有荀彧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