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是两位故友呢?
在《左传·文公元年》中有这样一句: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
[var1]
简单的阐述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的巩固与强大,也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两国本就是故人一样的关联。像韩国就是如此的角色。
要知道,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一共有48个,海上邻国仅有六个,这里面最近的就是与我们只隔着一个黄海的朝鲜。
在古代,那也是整个东亚文化圈之内的范围,与我国有着较深渊源。
[var1]
但如果以整个亚洲国家的建交时间排个先后顺序的话,渊源颇深的韩国可就要垫底了。
除去不丹王国至今还未建交,韩国那还是整个亚洲第45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在1992年8月24日,才开始建交。
是因为神经线太长吗?显然不是,熟悉历史的可能或多或少都能猜到。我国外交家钱其琛,就曾谈起过中韩建交的始末。这里面,还是有许多波折的。
[var1]
得道多助
众所周知,自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划分成为了两个国家。
双方互不承认,一衣带水的关系,最后演变成像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一般,同为父母兄弟,也只能每年见一次。
事实上,两个国家,都不具备实力统一对方。即使是近几年朝鲜军事实力急剧发展,但如此尴尬的关系,也还是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既然双方都互不承认,自然也会要求自己一方的友邦,不去承认对方。因为我国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从抗美援朝以来,就一直是抱着敌视的态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官方没有传出建立关系的动向,就连民间,也极少有贸易往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间与韩国有了一定的交流。
[var1]
特别是在80年代初因为一个事件的发生,令我国与韩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缓解。
这就是80年代发生的“卓长仁”劫机事件,这一事件也为中韩建交铺下了第一块基石。卓长仁,本来是辽宁沈阳某机电设备公司汽车计划员。
后来曾多次往返于东北和广东之间,做着投机倒把的诈骗勾当,因为多次劫持汽车,甚至偷取车辆,在当地“江湖”一度被称为“汽车大王。
1982年3月,卓长仁与同伙被沈阳警察机关通缉,因此伙同沈阳体育学院保卫处的人,对看管枪支的人员下毒,盗取走了保险柜中的所有枪支和弹药。
此后,他和同伙登上了一架由沈阳飞往上海的中国民航三叉戟飞机。在这一架飞机上,还有9名机组人员,96名乘客,其中也有三名是日本人。
[var1]
在飞机上,卓长仁带着同伙冲向了驾驶舱,劫持了机长王仪轩,威胁机组成员改变路线。他们的原定目标,就是去往台湾,但当时并没有飞往台湾的航线,只能绕路从韩国去台湾。
可惜的是,在韩国上空,燃料即将耗尽,又遭遇了驻韩美军的拦截,于是卓长仁又威胁机组人员将飞机降落在汉城东北的一个小型军用机场。
当飞机降落之后,面对美国军方的保卫,卓长仁甚至还敢以破坏飞机作为要写,声称要见“台湾驻韩大使”。不得不说,这位还真算是混过江湖的,就连伪政权与哪个国家有“外交关系”,都能摸的清楚。
[var1]
但或许是对历史并不了解,那些年还是我国与美国的蜜月期,改革开放后,美国以及它的友邦们,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贸易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说伪政权的大使,在这些国家过的并不体面,也是存在的。这件事如果是在抗美援朝之后发生的,韩国人也就一脸懵逼的答应了,但到了80年代,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没了中国可就不行。
因此,卓长仁的嚣张气焰,被韩国的冷漠给打回了。仅仅过去几个小时,这群劫持飞机的暴徒,就被韩国给控制,成功营救了一百多名中国乘客。
[var1]
但这些中国乘客,改如何解决,就成了一个问题。原先的三名日本乘客,是因为两国早在1965年就已经建交,帮助日本遣返乘客,也是很简单的。但当时的中国,可还没有与韩国建交,虽然关系有点破冰,但也没有官方层面的交流。
名义上还是阵营大义上的敌人,该如何把人都要回来,可就是个问题了。要是韩国趁机来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经济利益要挟我国交换乘客,这如何是好?
因此,国家代表团派人过去谈判,就有点不对等了。因此,这个事件发生后,国家令中国民航派人去汉城谈判,庆幸的是,韩国的态度也较为积极,他们还承诺会保障中国乘客滞留在韩国期间的安全,以及所有人食宿费用。
[var1]
5月7日12时许,中国民航代表团派遣了33人,乘波音707专机到达了汉城。劫机的六名暴徒,能一并要回来那也更好,但是在经过三轮谈判后,由于伪政权的干涉,6名暴徒并没有要回。
所有乘客与机组人员还有飞机,都可以归还中国。而留下的那六名暴徒,在被判处几年的有期徒刑之后,在伪政权驻韩大使的干涉下,却被移交给了台湾。
在台湾,这六人被当作“义士”欢迎,甚至还受到了蒋经国的亲自接待,还大肆进行政治宣传。这就是题外话了,在这里也仅仅是对某些分裂主义者的价值观,有点感慨罢了。
[var1]
至少后来这六人在台湾继续做着犯法勾当,因为劫持人质被判处死刑,就能够证明价值观的问题了。
咱们言归正传,就是这一次劫机事件之后,中韩两国的双边关系,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在1983年8月,中国申办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时候,韩国就曾对我国明确的表态支持。
在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我国也积极派遣代表团参加,民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里面,我国与韩国关系的进一步加深,还要归功于一位韩国前总统。
[var1]
卢泰愚的北方政策
卢泰愚,军人出生,而他的这一姓氏,其实在一千多年前,还有过一段相当辉煌的历史。在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他的祖先可以是连天子都对抗的家族。
那就是隋唐五姓七望中的范阳卢氏,后来他们的后人迁移到了韩国,也有了一个较大的姓氏,即本贯交河卢氏。因此,在卢泰愚在任期间,即使是没有与我国建交的时期,也曾多次到我国的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祭祖。
1987年六月他发表了“6·29宣言”,开启了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同年12月,开始就任韩国总统。虽说他后来成为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坐牢的总统,有点“作法自毙”的味道,但他对于韩国的历史功绩,可谓是无可争议的。
[var1]
除了经济上为韩国完全步入发达国家做出的贡献。在1988年7月7日时,他发表的“7·7宣言”,成为了在他任期内韩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即“北方政策”。
这一认知,是在美国取消韩国最惠国待遇,要求韩国更加开放之后越来越坚定。当时也正值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在逐渐变化,因此在他在任时,韩国与苏联、中国、东欧以及北朝鲜的关系都在不断的缓和。
以加入联合国为例,在抗美援朝之后,其实朝鲜和韩国都没有加入联合国。两个国家也曾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但一直都以失败告终。巧的是,在韩国转变外交政策后,朝鲜也有一个“西方外交”或者说是多边外交。
[var1]
因此,两国在后来申请加入联合国时对外宣布的,都比较一致的“反对对方单独加入联合国”。1991年,正值东欧巨变之后,朝鲜在7月8日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入联申请,而紧接着韩国也在8月5日提交入联申请。
在联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这两个决议,在1991年9月17日当天,朝韩两国正式加入联合国,还是一起“携手”进去的。
在这一时期,韩国又与东欧国家以及苏联先后建交。又邀请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1年冬天,亚太经合组合会议在韩国汉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就是前外交部长钱其琛。根据他的回忆,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带着外长,亲自接见了我国的代表团。
[var1]
在汉城,嗅觉灵敏的各国媒体记者,早早就守候在我国代表团下榻的汉城最大的新罗饭店,企图得到中国与韩国关系破冰的第一手消息。甚至在代表团进入饭店时,都将楼层和门口围的水泄不通。
后来在经过韩国接待人员维持秩序后,才能够正常出入。而韩国方面也比较信守承诺,在汉城的所有活动,都没有安排所谓的“台湾大使”参加。
在开会议之前,还有韩国官员私下请求在集体见面之后留下,总统卢泰愚会单独会见我国代表。在后来的单独会见中,卢泰愚就单刀直入的谈起两国关系。叙述了两国自古以来的友谊以及与他的足迹山东半岛距离之近。
[var1]
在他认为,虽然已经与苏联、东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事实上,与中国在情怀方面,显然应该更加亲密。不论话里话外,都对我国表现了要改善关系的诚意。
当时的我国,在经济上也比较期望与韩国加强合作。
但因为一些问题,我国的代表团并没有直接回答卢泰愚总统提出的建交问题。因为这里面确实要有点波折的,并且国与国之间的建交,我国代表团并不能直接回应对方总统的善意。
[var1]
齿轮智慧:朝鲜朋友的理解
在钱其琛外长的回忆中,他认为,中国如果要和韩国建交,难的并不是双边关系如何处理,而是我国与朝鲜的关系。
作为我们的老朋友,朝鲜的态度我们必须要顾及到。而且,一直以来朝鲜也是我们认定的,朝鲜半岛合法的政权,但如果与韩国建交,就等同于认可朝鲜分裂的事实。
早在邓小平同志决定改革开放之后,就一直关心我国与韩国的关系问题,与韩国的建交,关乎着对台、对日、对美、对半岛的和平稳定,以及很多第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指出,这项工作必须慎重,必须先取得朝鲜方面的谅解。
[var1]
当中韩两国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之后,我国也曾与朝鲜有过对接。
1990年时,金日成主席到访我国沈阳,就曾表示充分理解中方立场,理解我国与韩国的频繁往来。这一时期,朝鲜也在积极的调整外交政策,比如“西方外交”的制定。
在卢泰愚向我国表示急于建交的那段时间,其实他的总统任期,也仅仅只剩下一年。如果能成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也就意味着在与苏联等国的关系改善之后,“北方政策”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国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卢泰愚总统的诚意,但在考量了建交时机确实成熟了之后,我国也曾就这一决定,专门搭乘专机前往朝鲜。在金日成同意会见之后,我国代表的心理也是比较忐忑的,不知道朝鲜会做出什么反映。
[var1]
因此,在见到金日成主席之后,我国先是问候金日成主席,还带上了九龙戏珠玉雕以及新鲜荔枝作为国礼。当到达朝鲜时是上午11时,整个回面结束之后,到达背景已经下午五点。
在会谈中,金日成主席表示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平等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尽管与韩国建交,也依旧会努力增进与我国的友好关系。
自此,建交开始提上日程。在1992年8月,应韩国代表团的请求,签署中韩建交公报的地点,因韩方对汉城“耳目较多”颇有顾虑,我国与韩方一致同意将地点设在了钓鱼台国宾馆芳菲院。
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国正式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我国在亚洲地区的又一次突破。
[var1]
整个过程虽然颇为波折,但好在有卢泰愚总统的坚持,我国也成功的让朝鲜得到理解。其实,中国和朝鲜、韩国的关系,这之间还要夹着一个美国。
就好比四个齿轮组成的机器系统,当朝鲜与美国关系开始转动的时候,那也就是中国与韩国开始转动的时候,这其实也正是各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