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这五句话,听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司马懿这五句话,听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4/2/10 6:36:57

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01

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

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

钟会的劝告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蠢蠢欲动,他希望司马懿能做些什么来和曹爽争斗,夺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马懿却不为所动,他以杨修为例好言教导钟会,不要重蹈杨修覆辙:“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一句话,就点出了司马懿不和曹爽一般计较的原因,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从司马懿反观我们自身,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

浮躁和急功急利的心态害人不浅,需要学一学司马懿这份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劲敌,不能急于鱼死网破,而是要静待良机。

02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马昭忿忿不平地对父亲说,曹爽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在凌辱司马家,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但司马懿听了儿子一番言论却非常平静,他问司马昭:“这曹爽比诸葛亮如何?”

司马昭回答道,“蝼蚁尔。”

司马懿于是进一步告诉儿子:“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的这段话,又一次真理了,曹爽虽然通过小手段逼得郭太后移宫,欺主年少似乎能只手遮天,但屡次作死的曹爽真的能笑到最后吗?

司马懿再次告诉我们,当遭遇一些愚蠢的挑衅和下作的手段时,没必要睚眦必报,不要和愚蠢者为伍,因为多行不义者终将必自毙。

03

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在影视剧中,作为“最怕老婆”的男人,司马懿把爱妻这一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种花夫妇”把拧耳朵这一生活细节保持了一生。

每一次拧耳朵,都让人回忆起两人千百般恩爱的时光,催人泪下。

司马懿刚辅佐曹丕时,众人要在曹丕府中设宴,本该和“同事们”饮酒作乐的司马懿,却陪张春华在灶下做饭。

面对张春华的小脾气,司马懿好声安慰她,“外面的事谈得再大,饭总是吃不香,还是家里的饭好吃”,一番话,顿时哄得张春华开心了许多。

张春华倚靠在司马懿背上深情地倾诉,不管以后的天下如何,只要司马懿一生平安。

司马懿更是对妻子说出了那句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的话,“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04

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一生最大的对手有二,年轻时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然而在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

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诚恳的一席话,果然打动了曹操,也越发让曹操从心底欣赏他。

秉承着这个为人处事原则,司马懿对杨修、诸葛亮等对手们都充满尊敬,甚至对害过他的人都不存恨意,在生死时刻总能得以和解。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司马懿来到他生前所在的蜀军营帐,以水代酒敬孔明,眼中满含热泪,如果不是儿子提醒他身后是大魏的将士,司马懿甚至要跪下去祭拜。

司马懿夸赞孔明,“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水一般,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曹叡死后,曹叡的男宠辟邪被打入狱中,司马懿是唯一一个去探望他的人,虽然辟邪总是为了曹叡给司马懿找麻烦,但司马懿仍然以大度之心,怜悯他对先帝的一片忠心,还为他带了一件衣裳,为他保全了最终的尊严。

辟邪警示司马懿,曹爽年少轻狂、骤登高位,只怕他下半生也要身陷囹圄,他却回答说,“司马懿,不会与他人争斗。”

谦恭内敛,不争不抢,正是司马懿在职场上的写照。

司马懿对对手和敌人的尊敬,让我们看到他的胸襟和气量。

在职场上,要学会向对手学习,尊重对手、感恩对手,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强大,才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05

败而不伤,败而不耻,先要学的是善败

在育儿上,司马懿也颇有一番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与诸葛亮对阵失败,被抢了陇上小麦后,魏军众将士都十分不满,明明魏军兵力是蜀军数倍,居然还输给了诸葛亮,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马懿帐内抱怨。

去了司马懿的大帐后,却只见司马懿和管家侯吉居然优哉游哉地打着五禽戏,两个儿子顿时连连吐槽,司马懿倒是非常淡然,问儿子:

“你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斗气的?那些一心想赢的人,就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

司马懿的一番话,立刻让两个儿子心领神会,明白了父亲按兵不动的用意,父子三人甚至一起打起了五禽戏。

以“失败学”教育儿子,和现代父母恨不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做法截然不同。

谁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很少有人能正确面对失败,司马懿就告诉我们,要对失败多一些耐心,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无论是爱情、职场、人生、还是育儿上,司马懿都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不仅有精彩剧情,更难得的是能学到不少人生的奥秘。

司马懿的种种金句,细细品来对当代人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转载自百度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一个聚百万人脉的老板圈子总裁商海 ID:dnyh56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说三国:三四六 司马二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王元姬(217年-268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王元姬出身于东海书香门第的王氏,祖父王朗、父亲王肃都是著名的经学家,王朗官至司徒,封兰陵侯,王肃为中领军,袭封兰陵侯。王元姬八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精通丧服礼仪,只要是有文义的,看了一遍,一定能记在心中。九岁时,遇到母亲羊氏

  • 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都干了什么?色是一把刮骨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就其在曹操死后的行事风格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色是刮骨刀,美人乡是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曹丕功绩 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禅让得来的帝位,大都不被别人认可,原因就在于禅让的过程之中,带有一丝强迫性。当正统转化为非正统,后人自然不会接受。可要说道曹丕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功绩,还真就比已经名存实亡的汉

  • 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诸葛亮未进前五,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句诗出处不一样,却能和谐地用在一处。人生当如意时,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不过人与神仙,从来都不对等,换自然是换不了的。那么就中国古代历史诸多传奇人物而言,“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分别是谁呢?连诸葛亮都不在前五的话,谁又会是第一? 第七位: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智谋团中,

  • 掌权之后的董卓,究竟荒唐到何种地步,当时的女性又是多么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而董卓的进京也为后来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序幕。而真正历史上的董卓,他的一生其实远比小说还要精彩。年轻时的董卓,是个骁勇的武士,史书也记载他,臂力过人,左右驰射,在羌人中少有对手。甚至还“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是个行侠仗义的勇武之人。但京都繁

  • 东汉风云:刘英觊觎神器牵连甚广,寒朗入阙复陈为冤辨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广陵王刘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汉明帝所闻,特将他徙封荆地。刘荆越加恚恨,至年已三十,召相工入语:“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岁,可起兵否?”相工支吾对付,一经趋出,便向地方官报明。地方官当即奏闻,朝廷派遣使者责

  • 智取庐江:曹操的老朋友刘勋拥兵数万,孙策如何轻松将他击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15袁术之死让东南局势更为明朗,这一集团很快分崩离析,最终为孙曹两家所瓜分。而作为袁术余部,这些人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出决断,尽快选边站队。相比起来,曹操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天子在他手里,占据着大义名分,第二他的实力也比孙策更强大。因此那些有名望的人,比如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三国志和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对中医相当的重视,但在世人眼中,终究比不上读书仕官一流。即使如此,还是诞生了很多的名医,他们所创造完善的中医,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以他们丰厚的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着中医。但至今我们仍在震撼,在三国时期,华佗便勇于于使用外科手术,他的麻沸散更

  • 史说三国:三四七 魏吴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表示魏国的诚信,魏朝廷承诺,如果他们有家人在魏国的,完全可听任他们相随而去,回不回魏国,也由他们自行决定。司马昭还给吴帝孙皓写信,说明国事形势,晓谕祸福的道理。吴元兴二年、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吴帝孙皓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与徐绍、孙彧一起去魏国,进见魏元帝曹奂。吴使带去了孙皓写给司

  • 擦亮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日,由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共同主办的“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暨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以“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为主题,结合当前诸葛亮及三国文化领域研究现状,针对诸葛亮及三国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性、传播性、新媒体运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

  • 刘备说过两句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课本,另一句却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也因为足够经典,被当作至理名言编入了教科书里。其实这一句话的道理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用来劝善上进。那么刘备为何会突发奇想,想到要说这句话的呢?其实这句话,他是弥留之际,讲给自己的3个儿子的。 当时他的二弟关羽已经被人给砍掉了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