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高足子贡,如何凭三寸之舌,搅得五国风云变色?

孔子的高足子贡,如何凭三寸之舌,搅得五国风云变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9 更新时间:2024/3/11 17:52:49

孔子众多弟子之中,子贡在当时最有影响力。太史公说,子贡访问列国,诸侯无不分庭抗礼,使孔子名扬天下者,子贡也。

[var1]

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当初子贡以伶牙俐齿游说诸侯,竟然影响了五个国家的命运。

大约公元前483年,齐国大夫田恒(田常)想弑杀齐简公,然而心中忌惮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四大家族,于是计划发兵攻打鲁国,借此消耗四大家族的实力。

此时孔子已经回归鲁国,担忧国家存亡,于是召集弟子问道:“我常常厌恶列国互相攻伐。鲁国是我的祖国,如今齐国将要攻打鲁国,谁能挺身而出解除危机?”

颜回、子路、子张、子石等弟子纷纷请命,孔子都不答应。唯有子贡请命,孔子这才答应。可见,孔子对门下的各弟子的能为,是一清二楚的。

子贡先北行去了齐国,拜见田恒,对他说道:“鲁国是难以讨伐的国家,而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决定。”

当时齐国比远鲁国强大,子贡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田恒的好奇,于是问子贡:“鲁国怎么就难以讨伐了?”

子贡从容答道:“鲁国城池薄弱,国君愚昧,大臣无能,兵民厌战。像这样的国家,不能与它交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池坚固,兵马强壮,又有良将镇守。这样的国家,很容易讨伐。 ”

田恒闻言,勃然作色,以为子贡在戏耍自己,于是问:“你说的困难,其实是容易的;你说的容易,其实是困难的。你为何说反话呢?”

子贡泰然自若,回答说:“我听说,忧患在内则攻打强国,忧患在外攻则打弱国。如今您的忧患在内。我又听说,您屡次受封失败,是因为有其他大臣反对。如果您攻破鲁国,齐国君臣因此受益,对你并没有好处。到时候,国君骄傲放纵,群臣争权夺利,您不但难以成就大事,而且处境更加危险。所以我说,不如攻打吴国。吴国强大,齐国与之交战必败,到时候大臣与士兵战死在外,国内空虚,孤立国君制霸齐国的人就只有您了!”

田恒听后,恍然大悟,态度有所缓和,又问子贡:“很好。然而齐军已经兵临鲁国城下,我撤军转攻吴国,大臣会对我起疑心,怎么办?”

子贡答道:“您先按兵不动,我去拜见吴王,让他为了救鲁而伐齐,您就可以借机出兵迎战了。”

田恒许诺下来。

子贡南行去见吴王夫差,当时夫差想振兴其父阖闾的霸业,对中原图谋已久。

子贡见到夫差,对他说:“我听说霸主没有强敌,如今齐国想侵吞鲁国,与吴国争霸,我心里很为大王担忧。我认为,解救鲁国,可以彰显仁义之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如此也能威慑强大的晋国,希望大王对此事不要有疑虑。”

夫差听后,当然很心动,对子贡说:"很好。然而寡人曾经击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寡人没有杀他,放他回去了。越王是一个贤明之君,他回国后励精图治,一定有报复我的心思,请你等我攻破越国后再依照你说的去做。"

子贡闻言,觉得不妙,鲁国危在旦夕,若等夫差灭除越国,不知何年何月,自己的计划不就失败了?

于是子贡说:“不可。等大王灭掉越国后,齐国也已经灭掉了鲁国。而且攻打弱小的越国而畏惧强大的齐国,是不勇敢;只看见讨伐越国有小利而忘记了齐国这个大害,是不明智。大王不如保存越国,以向四邻彰显仁德;救鲁伐齐,以向晋国炫耀武力,如此则诸侯来朝,霸业可成。大王若真的怕越国报复,我可以去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随大王出征,如此也能使越国国内兵力空虚,不能报复吴国。”

夫差听后,非常喜悦,应允下来。

子贡东行去见越王勾践。勾践为报仇雪耻,招揽四方贤才,听说子贡来到,便在城外迎接,陪同子贡来到宾馆。

勾践向子贡行礼,问道:“此地为僻远之国,尽是蛮夷之民,大夫怎么屈尊来此?”

子贡神秘一笑,语出惊人:“我为吊祭大王而来。”

勾践听到如此冒犯之语,却毫无怒色。他本来就是隐忍之人,想当初为了苟活,他亲自品尝夫差的粪便,为他诊断病情。如今吴国未灭,大仇未报,他勾践不会因冒犯之语而宣泄无谓的怒气。而且他也是聪明之人,知道子贡这样说一定有别的用意。

于是勾践再次向子贡行礼,伏首跪拜,问道:“孤听说祸福相依,如今大夫来吊祭我,是孤的福气,孤不敢问缘由。”

勾践口上说不敢问缘由,其实心里迫切想知道缘由。而子贡当然也会道出缘由,因为这正是子贡的目的。

因此子贡从容解释道:“臣最近见了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吴王也愿意,但他担心越国趁机报复,对我说:‘等寡人攻破越国后才能如此。’我听说,无报复之心而使人怀疑,有报复之心而使人知晓,事情未发动使人听闻,有此三者很危险,是行事的大忌。”

子贡最后一句话,已经将勾践的心思看穿了,并向他发出警告:“若盲目报复吴国,将有杀身亡国之祸,到时候我子贡就真的要吊祭你了!”

勾践听完心服口服,又向子贡跪拜行礼,请教道:“孤自不量力与吴国交战,兵败受辱,困于会稽山。如今大夫屈尊来此见面,以金玉良言教诲。孤仰赖上天所赐,岂敢不奉教?然而当初吴王残杀我国百姓,毁坏我先祖宗庙,国家变成废墟,而孤也成为阶下之囚,受尽羞辱。孤对吴王恨之入骨,希望和吴王交战,宁愿同死。不知大夫有何良策?”

子贡回答说:“吴王为人,贪图功名而不知利害。如今吴王有伐齐之志,大王可以出兵相助成全他的决心,可以进献国宝获取他的欢心,可以用谦卑的言语松懈他的戒心。如此,吴王一定会讨伐齐国。到时候,吴王若不能战胜齐国,则是大王的福气。吴王若战胜齐国,必定率兵进逼晋国。臣请求去见晋君,令晋国和齐国一起攻打吴国,一定能削弱吴国。到时候,吴国精兵被牵制在齐国,吴王则被困在晋国。大王趁此良机,一定能灭掉吴国。”

勾践听后,神色大悦,同意子贡的计划。等子贡离开时,勾践送子贡千两黄金,宝剑一枚、宝马二匹,但子贡没有接受。

子贡又去了吴国,对吴王夫差说:“臣已经将大王的心意告诉了越王,越王很恐慌,对我说,他自不量力与吴国交战,兵败受辱,困于会稽山。仰赖大王的恩赐,使他可以保存社稷,至死也不敢忘,怎敢有所图谋?越王态度很诚恳,好像会派使者来向大王谢罪。”

五天后,越国果然派大臣文种出使吴国,向夫差谢罪:“东海罪臣勾践派使者文种来向大王修好,转达敬意:‘臣自不量力与上国交战,兵败受辱,困于会稽山。仰赖大王的恩赐,使臣可以保存社稷,至死也不敢忘。臣听说大王将要兴起义军,锄强扶弱,安抚周室,所以派使者进献先王珍藏的二十副宝甲,以及屈卢矛、步光剑作为贺礼。我国虽然弱小,但臣愿意出动全国士兵三千人随大王出征。臣愿意为大王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亲受矢石,虽死无恨!’”

吴王夫差大悦,于是召来子贡,请教说:“越国果然派使者来谢罪,请求出兵三千相随,并且越王也愿随寡人出征。这样可以吗?”

勾践说要随军出征,只是为了麻痹夫差,令夫差放心地出兵讨伐齐国。

于是子贡对吴王说:“不可。调动人家所有士兵,又让人家随军出征,这样做不仁不义。大王可以接受越王的礼物,同意他出兵,但要拒绝越王随行。”

吴王夫差觉得子贡说的有理,于是照办了。

子贡离开吴国,西行来到晋国,去见晋定公,对他说:“臣听说,事情不预先谋划就不能应变,军队不预先准备就不能取胜。如今吴国和齐国将要交战,吴国若是不能战胜齐国,越国必定乘机作乱。吴国若是战胜齐国,随后必定兵临晋国城下。您打算怎么办呢?”

晋定公惶恐,于是问子贡:“寡人要怎么做?”

子贡回答说:“休整军队,严阵以待。”

其后,子贡离开晋国,返回鲁国,向孔子复命去了。

吴王调动九个郡的兵马,令太宰伯嚭为右校司马,王孙骆为左校司马,汇合越军三千人,即将攻打齐国。

吴国大臣伍子胥听说后,劝谏说:“臣以为兴兵十万,长驱千里,日费万金,不顾兵士之死,而争一朝之胜,是覆国亡身之道。况且与贼人同居而不知祸,又招惹强敌,就像治疗疥疮而无视心腹之疾,发病即死。疥疮,皮肤之病,不足为患,齐国正是疥疮而已,而越国乃是心腹之患,不发病则有伤,一发病则立亡。希望大王先平定越国再图谋齐国。”

吴王不听,于是这年九月出兵伐齐,战于艾陵,取得了胜利。

吴王取胜后,不能吞灭齐国,也不愿退兵,且担心齐国复仇,于是令人与齐国讲和,对齐王说:“吴王听说齐王打算率兵渡海来吴国观光,吴王不知所措,集合士兵作为防备,不料误伤了齐军。吴王希望能和齐国结亲,消弭恩怨。”

齐王回复说:“寡人处在北边,并没有出境的打算。如今吴王率兵渡过江淮,不远千里而来,大肆屠戮我国人民。幸亏天帝哀怜,齐国不至于灭亡。如今吴王如今想与齐国和亲,寡人怎敢不从命?”

吴王于是和齐王盟誓,互不侵犯,然后吴王便率兵进逼晋国。

晋国已有防备,与吴军战于黄池,击败了吴军。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败于晋国,于是趁机渡江偷袭吴国。

吴王得知消息,离开晋国,挥师攻打越王。

越王迎战,和吴王战于五湖,三战三胜,于是围攻吴王宫,擒杀夫差。

越王伐吴三年后,出兵中原,终成一代霸主。

子贡这次出使,影响深远,使鲁国保全、齐国动乱、吴国灭亡、晋国变强、越国称霸,十年当中,五国形势发生了巨变。

作者:步天衢

参考资料:《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侯乙只是楚国的“附庸”,为何生活上仍这么穷奢极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随葬器物精美绝伦,包括亮丽的漆器、庄严的青铜礼器、精致的丝织品以及多彩的生活用具等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经过试奏,古今乐曲都可以演奏,真是珍贵的宝物。古人形容贵族大官,常用“钟鸣鼎食之家”的话,鼎是食

  • 山西晋南发现春秋晚期墓葬 对晋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0月2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考古新发现,在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发掘出春秋晚期墓葬,晋文化研究再添新证。[var1]图为墓地位置示意图。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处于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整个遗址坐落在鸣条岗丘陵上,2006年,“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

  • 为什么秦国国君是嬴姓赵氏?秦人祖先来自哪里?一文说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中廖廖几句话就交待了秦始皇的出身,说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庄襄王当年在赵国当人质时,见到了吕不韦的姬妾赵姬,就娶了过来,生下了秦始皇,那一年是秦昭襄王48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var1]秦始皇赵政最为重要的是,史书说了秦始皇的名叫“政”,他的姓是“赵”,名字合起来就是赵政。《北京大学藏

  • 他是和孔子同时代的圣人,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吴国从太伯建国开始,传到寿梦时,因为得到晋国的资助,一下子强大了起来。于是,寿梦就自己称王了。寿梦生了四个儿子,他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季札,他觉得季札特别贤德,特别有才华。但是《史记》里,司马迁把季札写得太优秀,太完美了,好像一点缺点都没有,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司马迁是用了“春秋笔法”,看似写得很优秀,

  • 春秋时期,为何诸侯国君主都称“公”,楚国却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就拿秦穆公来说,他开辟国土千里,称霸西戎,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但其本身爵位并没有变化,依然还是伯爵。毕竟秦国君主一来没有周王室血统,二来也不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三也不是前代王朝的后裔,之前也就是给周天子养马的马夫而已。秦国开国君主秦非子因养马有功,得到周孝王赏识,被赏赐一块封地

  • 秦国与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初期,秦国内乱,国力衰落。公元前361年,嬴渠梁登上秦国王位,史称秦孝公。秦孝公即位后,决定寻求贤能者来重振秦国。消息一出,卫国的没落贵族公孙鞅便前往秦国。公孙鞅见到秦孝公,向他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秦孝公听后决定重用公孙鞅。[var1]公元前356年,公孙鞅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变法在实施之

  • 小说首饰|战国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堪称带钩华美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带钩的起源及演变 带钩是古代用于束带佩物的钩,盛行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到了魏晋时期,带钩的使用急剧衰落,南北朝以后被带扣取代。明清时则又出现了以玉和翡翠为材质,以龙螭纹为纹饰的纯粹玩赏带钩,俗称龙钩。元·青白玉龙兽螭纹带钩©️春秋十二章 摄/制其实在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的墓葬中就

  • 笑尘风水韩翔鹏老师:使用吉祥物五帝钱的运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五帝铜钱是清朝的五代王帝各自在位时使用的铜钱。他们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王帝。清朝有这么多代帝王,为何只使用这五代帝王的铜钱呢?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帝时间正好是180年(1644~1824),是完整的三元九运,处于中国国力最强大的年代,空间上也五行俱足,时代相连,国运昌盛,社会

  • 从来不是缺人才,而是缺毛遂,越是国家危难之际越知道你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赵胜者,战国四君子之一也。曾担任过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的丞相,三次去职,又三次复职。以喜欢延揽宾客,礼贤下士而名闻天下。[var1]秦、赵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又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在三千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

  • 三国武将籍贯盘点系列之广西篇:梧州等2市登榜,士燮影响力不输南越王赵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热切希望爱大美广西爱历史的各位朋友一起来参与补充、讨论,让广西篇的三国武将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更加全面详实,让更多人都能领略到大广西的文韬武略、历史文化魅力!笔者水平有限,整理的时候很容易不全面,再次感谢大家![var1]笔者此前已盘点完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山西、湖南、湖北、重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