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为何诸侯国君主都称“公”,楚国却称“王”?

春秋时期,为何诸侯国君主都称“公”,楚国却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4/3/11 17:51:27

[var1]

就拿秦穆公来说,他开辟国土千里,称霸西戎,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但其本身爵位并没有变化,依然还是伯爵。毕竟秦国君主一来没有周王室血统,二来也不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三也不是前代王朝的后裔,之前也就是给周天子养马的马夫而已。秦国开国君主秦非子因养马有功,得到周孝王赏识,被赏赐一块封地(秦地),为此建立了秦国。

虽然秦非子建立了秦国,但秦国最开始的封地只是不足五十里的周之“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大夫级别,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最低的子、男爵位也有五十里的封地,实际上秦非子啥爵位也没有,因治都于秦邑,号称“秦嬴”,从称号上也能看出秦非子并没有爵位,只能算是准贵族。

后因西戎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大骆全族(大骆是秦非子之父,其嫡子“成”继承了犬丘封地),秦非子的后代秦仲才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虽然秦仲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但依然不是诸侯,也没有爵位,结果秦仲还被西戎打败,战死沙场。

[var1]

周宣王见此,就派给了秦仲五个儿子七千士兵,继续讨伐西戎,长子嬴其一战击败西戎,因功被封为西陲大夫,这就是秦庄公。不过在身份地位上还是没什么变化,只是封地多了些,其祖先大骆居住的犬丘之地被周宣王赏赐给了秦庄公。直到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秦庄公之子秦襄公因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被封为伯爵,秦国这才正式成为周朝境内的诸侯国。

不过秦国君主还只是“伯爵”爵位,距离“公爵”爵位还有两个等级,因此秦国君主的称号并不能称“公”,也不能称“侯”,正式称号为“秦伯”。只有被封为公爵和侯爵的诸侯才能称公、称侯。

例如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在西周初年被封为公爵,建立宋国,因此宋国君主可以“称公”,比如我们较为熟知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当然宋襄公的霸主地位存有水分,名不符实。而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人,在春秋五霸多种说法中都少不了齐桓公的存在。不过齐桓公所在的齐国是侯爵,后来也没有提升,因此只能称侯。

[var1]

我们再说回秦国君主,秦非子的后代秦穆公(秦国第十五任君主,正式成为诸侯第九任)虽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但爵位还是保持着秦襄公时期分封的伯爵,因此只能称“秦伯”。秦穆公去世后,其称呼会有所改变,一般格式为国名+谥号+尊称,秦穆公的是谥号是“穆”(一作缪,《史记》中就记载为缪公),再加上尊称“公”(“公”是诸侯国君主的尊称),因此后世称其为秦穆公,比如齐国君主死后都被称为某某公。

因此在春秋时期,“生前称公”和“死后称公”是不一样的,只有那些被封为公爵的诸侯国君主才能在生前“称公”。比如:宋国(商朝后裔)、杞国(夏禹后裔)、陈国(帝舜后裔),三国君主为前代王朝的子孙,被周天子尊为“三恪”,特准用天子礼乐奉祀先祖,被周王室视为客而不是臣。除了三国之外,虞国、虢国也是公爵,是周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蓟国、祝国也是公爵国,但三国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至于楚国的爵位更是低得可怜,楚人首领熊绎在周成王时期被封为子爵,建立楚国,比秦国的伯爵爵位还要低一级,只能称为“楚子”。

[var1]

这还是熊绎的曾祖父鬻(Yù)熊在商朝末年,率族及时投靠了周文王,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掌管火事,也就是古代的消防员)。不过鬻熊很早就去世了,之后熊泽的祖父熊丽和父亲熊狂又继续侍奉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可以说鬻熊之族也算是西周开国之臣。

《史记·楚世家》记载:“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继位后,为了感念周文王、周武王时期功臣辅佐之功绩,于是就提拔了他们的后代,因此鬻熊的曾孙熊绎被赐封子爵爵位,封地在南方蛮荒之地,之后居住在周都镐京的熊绎前往南方建立了楚国,居住在丹阳。

[var1]

这时的楚国别说称王,连称伯都不敢,因为自身实力不允许高调,此时的楚国实在是太过贫弱。熊绎受封子爵前往南方丹阳封地后,就建了一个占卜和祭祀的宗祠类庙宇,说是庙宇,其实也就是个普通房子,但房子建好后,却没有用来祭祀的贡品,我们也知道古人祭祀一般会用到牛、羊、猪三牲,而初建的楚国,穷的连祭祀所用的三牲也没有。

《清华简·楚居》记载:“至酓绎,与屈紃,思鄀嗌,卜徙于夷屯,为楩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曰夕,夕必夜。”

熊泽没办法,就让人去邻近的鄀国(位于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一个诸侯小国,和楚国一样同为子爵)盗了一头还没长角的小牛,就这还担心小牛的主人找来,于是熊泽没等第二天,就连夜将小牛宰杀祭祀祖先(此事件被称为“鄀国盗牛”,也称“楚人偷牛”),此后楚人就有了夜里祭祀的传统。

[var1]

《国语·晋语》记载:“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

并且在西周初期,周成王曾在岐山南面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并邀请诸侯到岐阳参加,称为“岐阳之会”。楚国君主熊泽在这次诸侯会盟上受到周成王冷遇,只是和鲜卑首领一起负责“守燎”(点燃和看守燎祭用的火堆,以取得光亮,说白了就是火夫,可以说是继承了曾祖父鬻熊的本职工作),两相印证,可见楚国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

也是这次诸侯会盟激发了熊泽的斗志,开始发奋图强,发展生产,扩大疆土。经过熊泽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从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诸侯小国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足以强大到与周王朝抗衡。反观西周王室日益衰微,有的诸侯甚至都不去朝觐周天子,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互相攻伐。

[var1]

《史记》记载:“熊渠生子三年。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楚国第六任国君熊渠继位后,便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机,开始继续扩张疆土,于是起兵攻打庸国、扬越和鄂国,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武汉江南地区被纳入楚国版图。熊渠深受长江、汉水一带百姓的拥护,加上楚国实力增强,越发开始肆无忌惮,按照礼法,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诸侯则根据自身爵位相称,熊渠是子爵,只能称为“楚子”,但他却僭越周礼,自称为公。

后来甚至直接效仿周天子将他的三个儿子全都封王,长子熊康为句亶王、次子熊红为鄂王、幼子熊执疵为越章王,而熊渠也成为周朝境内第一个僭越封王的诸侯。

[var1]

不过周厉王继位后,由于凶恶残暴著称,熊渠担心自己封子为王的举动会成为周厉王的重点讨伐对象,于是悄悄去掉了儿子们的王号,继续臣服于周王室。

之后楚国又延续了十代君主,等第十七任国君熊通继位后,楚国再次僭越周礼,不过这次不再是封子为王,而是直接自立为王。此时西周已经灭亡,处于东周第二任天子周桓王在位时期,这时中原诸侯纷纷背叛天子,开始相互攻伐。而熊通奉行铁腕政策,楚国又兵强马壮,便想参与中原争霸战争。

《史记》记载:“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

[var1]

于是熊通攻打随国,让其国君帮忙请求周天子提高楚国爵位,尊奉楚国君主名号。从上文已知楚国先君的爵位只是子爵,别的诸侯都是称伯,称侯,称公,楚国君主却只能称楚子,在诸侯会盟时,确实有些尴尬。但是周桓王并没有同意,熊通闻讯大怒,当即自立为王,称为“楚武王”,自此开了诸侯僭越称王之先河,而周王室衰微,对楚武王自称王号无可奈何。

楚国之所以称王,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周天子的轻慢,被中原诸侯定为蛮夷。之后楚国经过发展,实力得到增强,使南方蛮夷部族都已归顺,楚国君主认为其现有实力不应该再是子爵爵位,应当得到提升,但却得不到周天子的肯定,于是熊通自称武王。

继楚武王熊通称王后,在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寿梦和越国君主允常也先后称王。后来到了战国时期,自“徐州相王”事件发生后(魏惠王和齐威王相互尊对方为王),各国君主无视周天子权威,纷纷僭越称王,不仅战国七雄先后称王,就连中山国、宋国等二流诸侯也开始僭越称王。

[var1]

说明周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已经大幅衰弱,诸侯称王可以说否定了周天子独尊“天下共主”的地位,从此周天子不但在实力上,而且在名号上也与诸侯一般无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与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初期,秦国内乱,国力衰落。公元前361年,嬴渠梁登上秦国王位,史称秦孝公。秦孝公即位后,决定寻求贤能者来重振秦国。消息一出,卫国的没落贵族公孙鞅便前往秦国。公孙鞅见到秦孝公,向他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秦孝公听后决定重用公孙鞅。[var1]公元前356年,公孙鞅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变法在实施之

  • 小说首饰|战国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堪称带钩华美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带钩的起源及演变 带钩是古代用于束带佩物的钩,盛行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到了魏晋时期,带钩的使用急剧衰落,南北朝以后被带扣取代。明清时则又出现了以玉和翡翠为材质,以龙螭纹为纹饰的纯粹玩赏带钩,俗称龙钩。元·青白玉龙兽螭纹带钩©️春秋十二章 摄/制其实在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的墓葬中就

  • 笑尘风水韩翔鹏老师:使用吉祥物五帝钱的运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五帝铜钱是清朝的五代王帝各自在位时使用的铜钱。他们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王帝。清朝有这么多代帝王,为何只使用这五代帝王的铜钱呢?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帝时间正好是180年(1644~1824),是完整的三元九运,处于中国国力最强大的年代,空间上也五行俱足,时代相连,国运昌盛,社会

  • 从来不是缺人才,而是缺毛遂,越是国家危难之际越知道你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赵胜者,战国四君子之一也。曾担任过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的丞相,三次去职,又三次复职。以喜欢延揽宾客,礼贤下士而名闻天下。[var1]秦、赵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又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在三千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

  • 三国武将籍贯盘点系列之广西篇:梧州等2市登榜,士燮影响力不输南越王赵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热切希望爱大美广西爱历史的各位朋友一起来参与补充、讨论,让广西篇的三国武将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更加全面详实,让更多人都能领略到大广西的文韬武略、历史文化魅力!笔者水平有限,整理的时候很容易不全面,再次感谢大家![var1]笔者此前已盘点完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山西、湖南、湖北、重庆、天津,

  • 山西发现两座春秋晚期墓葬 为晋文化和晋国历史研究再添新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男性墓出土的青铜器物组合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县城西约两公里处,地貌上处于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该遗址是两周时期的一处大型遗址,自1973年第一次考古工作以来,经过12次的考古工作,先后出土了荀侯匜、刖人守囿挽车等珍贵文物。充分证实此地是一处两周

  • 邢台非遗|秦王破阵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破阵鼓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李世民登基后,他的将士们为了为李世民唱赞歌,将鼓谱编成乐曲舞蹈,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形成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秦王破阵乐》。2017年,收录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var1]《秦王

  • 战国 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秦国大胜占领了野王城。韩国君主想要将上党郡交与秦国来求和,奈何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var1]公元前260年,秦王再次派人攻打上党郡,攻下后,上党郡百姓纷纷逃往赵国。[var1]当年四月,秦国攻打赵,赵王派老将廉颇应战。战争相持数月,赵军多次战败,形势对赵军不利,后廉颇

  • 一位成败都在“战国三杰”的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茶茶,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丰臣秀吉的女人。看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会感觉有些不舒服,对这种似乎充满大男子主义的表现手法无法认可。女人具有自己的生命和理想,绝对不是什么男子的附属物品。对此,我也能够理解。还须慢慢道来。[var1]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茶茶的存在,即使是在当今研究战国史的学者里面也是看法不同的

  • 在三国时期,魏国没有主动进攻蜀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汉中之战主要分成了3个阶段。汉中之战是由刘备率先发起进攻的,第一阶段的正面战场,刘备帐下部将吴兰、雷同正面进攻,直接全军覆没,损失惨重。遂而,刘备只有带领主力跟夏侯渊于阳平关进行对峙。在第二阶段,这是汉中之战中重要的转折点。刘备引兵突袭夏侯惇,占据重要高地,这对夏侯渊的后方产生了直接的威胁。使得原先